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纺织服装理工院校变更为艺术院校,2020年被确定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学校秉承“与美同行”的校训,在服装服饰文化、服装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服装新材料和高性能服装、产品与数字化媒体设计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方面具备独特优势,逐步形成了“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建立了面向服装全产业链的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以设计学为龙头,工学为支撑,艺术和商科为两翼,艺、工、经、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设有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二级学院,专业设置覆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在服装服饰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国内领先。学校设计学2019年被评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及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设计学排名前3%-7%,艺术设计排名前3%。
学校立足学科前沿,设立服装科技研究院、服饰文化研究院、中国生活方式设计研究院、时尚研究院、运动时尚创新研究院、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前沿交叉研究院、李之檀先生服饰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产出大量原创科研成果。建有全国十佳特色民族服饰博物馆,具有全国高校唯一的“织绣”和“皮革”文物修复资质,成为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
1959年,北京纺织工学院,朝阳区中纺里(临时校址、建院),在校学生474名。
1961年,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朝阳区,定福庄,在校学生720名。
1968年,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文革期间迁入江西省分宜县五七干校,在校学生300名。
1971年,合并办学,并入北京化工学院,朝阳区和平街北口。
1978年结束并校,招收第一届统考生。
1984年,北京化纤工学院(复校),朝阳区定福庄——和平街北口,在校学生1120名。
1988年,更名为北京服装学院,朝阳区和平街北口。
1998年,学校由纺织工业部主管划转北京市为主管理。
2009年,经市政府批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迁入亦庄职教园区办学,将学院原址划转给北京服装学院。
2011年10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2015年9月,学校正式成立芍药居校区。
2016年12月,学校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1979年3月23日,经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正式建立。学校原隶属于北京市二轻工业总公,由北京市皮革公司代管。开设有三年制的电子专业电大班和高中后两年制的皮革化工专业中专班。
2000年5月,划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09年6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环境与艺术学校。
2017年4月,北京市环境与艺术学校整体并入北京服装学院,同时撤销北京市环境与艺术学校建制,在北京市环境与艺术学校校区组建“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北京市环境与艺术学校更名为北京服装学院附属手工艺学校。
2019年9月25日,北京服装学院中国服饰文化研究院成立。年底,北京服装学院芍药居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2023年7月,北京服装学院温州美学经济研究院成立。
2025年3月9日,北京服装学院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学院成立。4月19日,北京服装学院时尚管理学院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