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之一。学校拥有主校区(章丘)、北校区(商河)等校区,下设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学院、商学院、数字财金学院、现代艺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航空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新工科、融合性、职业型”办学定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凸显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职业技术大学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百强职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5A社会组织”“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等称号。校长吴梦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政协系统首届“最美政协人”等称号。
学校围绕制造强国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聚焦山东“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和“6997”现代工业体系需求,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主动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新能源等支柱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先后开设了职业本科专业以及专科专业,打造了新基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等新工科专业群和数字财商服务新商科专业群。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梯度科学、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校积极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平台,对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标准,努力扩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性和互融度,与行业知名企业和头部企业开展合作,先后共建了鼎利通讯学院、华为ICT学院、甲骨文云学院、歌尔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创智能金融学院、山东高速路桥产业学院、京东数字商务学院等产业学院。与中国重汽、海尔、海信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实现了由浅层次的“实习就业”到深度合作、协同育人转变。学校先后牵头成立了全国时空物联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济南市数字电商与现代服务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济南市数智制造、智慧楼宇、创意设计等产教融合共同体,赋能区域产业创新发展。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大力推进职教出海,创新“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模式,先后在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建立“班·墨”学院,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先后组织多批次师生参加新加坡、德国等研学活动,承办“中国东盟国际教育交流峰会”“中泰文化联谊”等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输出“中国标准”“中国方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1990年,山东大学建立“山东大学电子维修培训学校”。
1999年,山东工业大学建立“山东工大科技专修学院”。
2000年,新山东大学成立后,两校随之合并,更名为“山东山大科技专修学院”。
200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山东山大科技专修学院基础上建立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招生纳入国家统招计划,成为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并更名为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2009年,学校通过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1年,学校通过山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
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2019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实行全日制本、专科层次学历教育。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