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A级景区
4A级景区    
					
					
						 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    
					
					
						 广州海珠十大景点    NO.2
广州海珠十大景点    NO.2
					
					
						 广州十大宫粉紫荆观赏地    NO.2
广州十大宫粉紫荆观赏地    NO.2
					
					
						 中国十大夏令营景区    NO.4
中国十大夏令营景区    NO.4
					
					
						 中国十大赏紫荆花好去处    NO.5
中国十大赏紫荆花好去处    NO.5
					
					
						 中国十大赏虞美人好去处    NO.7
中国十大赏虞美人好去处    NO.7
					
					
						 广州十大大型公园    NO.8
广州十大大型公园    NO.8
					
					
						 中国十大城市湿地公园    NO.10
中国十大城市湿地公园    NO.10
					
					
						 广东十大赏樱花胜地    NO.15
广东十大赏樱花胜地    NO.15
					
					
						 广州十大冬季旅游好去处    NO.9
广州十大冬季旅游好去处    NO.9
					
					
						 广州十大赏花胜地    NO.20
广州十大赏花胜地    NO.20
					
					
						 广州十大适合看日落的地方    NO.4
广州十大适合看日落的地方    NO.4
					
					
				景区概况
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由3个部分组成,主要开放区域包括现有的海珠湖、湿地一期和湿地二期,囊括了主要包括万亩果园、海珠湖及相关河涌39条,总用地面积约800公顷,水域面积达380公顷,是珠三角河涌湿地、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
【海珠湖】—水利工程与湿地生态结合
海珠湖约95公顷,是海珠区首个与水利工程结合的大型生态项目,兼具调洪蓄涝、污水治理和生态环境营造等功能,与周边石榴岗河等6条河涌构成“一湖六脉、六涌环湖”的水网格局,天然浑成“金镶玉”的美景。海珠湖与广州塔、花城广场、中信广场呈一直线,是广州新中轴上的生态焦点。
【湿地一期】—湿地美景与岭南文化相映
海珠湿地一期约67公顷,是海珠湿地核心区和生态湿地示范区。湿地一期注重将岭南水乡的本土文化特色融入湿地美景,以恢弘大气的岭南式牌坊和历史悠久的镬耳屋作为湿地的标志性建筑。在这里,您可以漫步于湖畔柳荫,赏菊观荷;可以启程于花洲古渡,寻访岭南古老的印记;可以泛舟于湖漾烟渚,观曲殇飞绫,赏古荫帆影;可以徜徉于都市田园,怡然自乐,感叹造物者之无尽藏。
【湿地二期】—自然野趣与生物多样性凸显
海珠湿地二期约204公顷,着眼于“自然、生态、野趣”,着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在原生果园的基础上,通过连通水系,调清活水、丰富植被、修复生境等方式,湿地二期为鸟类营造良好的栖息、繁育、觅食等生态环境,成为真正的小鸟天堂。湿地二期建成后,将与海珠湖和湿地一期连成367公顷的果园湿地景区,共同构建国际大都市城央的世外桃源。
旅游资源
【城央绿核】
广州新中轴线在湿地穿越而过,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与湿地内千年商埠黄埔古港交相辉映,新地标广州塔在湖面倒影摇曳,CBD霓虹在林间闪烁光华——海珠湿地是国内罕见的城央湿地,绿意盎然的果林成为了市民家门口的中央休闲区。
【独有水文】
海珠湿地是典型的三角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呈现了河涌交错,海湖相通,江渚密布,沟涧曲折的独特湿地景象。其内水域每天“潮起潮落”,构成了以湖泊、河流、沼泽、果园与河涌水网融为一体的三角洲复合湿地生态系统。
【鱼鸟天堂】
海珠湿地纵横交错的河网和幽深
恬静的果林为鱼、鸟等生物营造了极佳的生境。湿地的果林里硕果累累,树梢上鸟鸣啾啾,河涌内鱼儿腾跃,基塘内群虾拥挤,沟堑中螃蜞相逐。鸟和鱼相伴甚欢,林与塘相益得彰。
【果基文化】
海珠湿地现存果林约1万亩,盛产荔枝、龙眼、杨桃、黄皮、香蕉、芒果、番石榴、番木瓜等岭南佳果,其中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胭脂番石榴等十多种名优果品名扬中外。海珠湿地古老
树种众多,是岭南水果的发源地、重要原产地和基因库,保存了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拥有古老的岭南基塘农业文化。
【文化荟萃】
海珠湿地汇聚了千年商埠黄埔古港、岭南水乡小洲村等丰富的物质文化,孕育了粤剧、龙舟等非物质历史文化,沾染了百年学府中山大学和岭南书画摇篮十香园的浓郁文化气息,积淀了厚重的岭南传统文化,形成了粤港地区历史悠久、个性鲜明、享誉国内外的岭南水乡特色,幽悠诉说着中国岭南文化发展史。
景点介绍
湿地广场
粤式广府文化景观牌坊与两侧具有岭南特色的镬耳屋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通透式的广场,雕花飞檐、镬耳山墙、飞阁流丹,无不体现出了岭南建筑通透玲珑、装饰精美的特色建筑风格。置身牌坊之下,方知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透过相机镜头,留下此番美好纪念。
绿心湖
海珠湿地保留了岭南水乡文化特征,河涌和湖泊交错相织,形成了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湿地水网系统。绿心湖湖水清澈,“小蛮腰”广州塔倒影其中,并绕湖设置了富有特色的叠水水景和景观平台,两旁种植美人蕉、香蒲、睡莲等水生植物,共同营造出了虽为人造,却宛若天开的美好景观。湖边的亲水花溪长约650米,各种植物芬芳盛放,游客可以通过石栈道、木亭和鹅卵石道与湿地零距离接触,看鱼儿畅游、观蝴蝶纷飞、赏莲花绽放。
花溪
花溪区域内繁花似锦,植物采用开花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的形式,以达到春夏秋冬四季有花的效果。区域中心木亭设计为杭州园林式风格,采用木材为“巴蒂木”,该木料属于天然防腐硬木,不会变形褪色,并有防水防虫蛀的功效。区域内还种植了秋枫、樟树、杜英、朴树、水杉、榕树、水翁、洋蒲桃、水蒲桃等植物,树影婆娑,蝉鸣鸟叫,让游客身临“鸟在树上叫,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当中,可尽情在此赏花、休闲、戏水,领略湿地水乡美景和野趣。
福寿果廊
果林湿地区域保留了原龙潭果树公园种植的果树,包括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胭脂红番石榴等岭南佳果。而区域内所搭建的空中果林栈道,是构造与自然融合的精品景点,成为了广受欢迎的采摘和观景平台。福寿果廊高1.5-2米、宽2米、长175米,分为寓意福寿安康、喜获丰收福、禧、寿三段路径,曲折绵长,高度适宜,是为了游客近距离观赏和采摘进行的人性化设计。漫步在极具创意特色的福寿果廊道上,游客伸手就可以空中采摘果实,接触自然的体验空间,享受采摘的生活野趣。到了果树成熟的时节,这里欢声笑语,成为了大人小孩最受欢迎的地方。
友谊林
海珠湿地的友谊林作为2012年11月17日举行的《广州宣言》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揭牌仪式和首届广州奖友谊林植树活动承办地,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主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长卡迪尔·托普巴什,UCLG秘书长约瑟·罗伊格,相关市领导和首届广州奖参评城市代表莅临友谊林,种植了153棵美丽的木棉树。
友谊林区树木包括植树活动中153个参评城市所种的153棵美丽异木棉和原生果林中保存的大量树木。林中树木枝叶繁茂,象征着我国外交的和平发展;木棉花开的如火如荼,亦寓意着广州的似火前程。而保存的大量果树和良好的林荫环境,也形成了为游览者提供休息和观赏果树的良好场所。游客在友谊林可以了解海珠湿地历史人文事件,感受海珠湿地的发展历程,体验友谊长存的深刻意义。
果林湿地
果林湿地区域原为龙潭果树公园的果林区,也是万亩果林的一部分。海珠区种植果树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已经有盛产荔枝的记载,现在万亩果园的位置是珠江上的冲积沙洲,是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冲积河网地带,在几百年前河网密布、滩涂淤积。勤劳智慧的海珠人民发现滩涂上植物繁多,于是开始围垦滩涂造田,在新垦的田地上种植果树。通过挖深河道,把河泥挖上滩涂以增加土地的肥力,呈现了水道密布,宛然曲折的果林风光。
拉索桥
拉索桥通体为白色,整体设计美观大气。桥体运用花卉点缀,锦簇缤纷,又名曰“花桥”。拉索桥连接了海珠湿地一期的北区和南区,是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桥的左手边为整体石榴湾湿地,临桥可鸟瞰游船时经过的古荫帆影、画外烟渚、曲觞飞绫、花洲古渡等景点。桥的右手边是田园风光景观区,放眼望去百花胜放、瓜果丰盛。花桥所具有的视野开阔之利,是为游客摄影留念的绝佳之地。
都市田园
海珠湿地积淀了珠江三角洲千年的果基农业文化,是岭南农耕文化重要的发源地。田园风光景观区便是为此深厚文化的展示基地。整体田园风光区分为蔬菜培植区和花圃种植区两大区域,旨在展示蔬菜与花圃等科研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植过程。蔬菜培植区培育菜心、西红柿、南瓜等科研新品种;花圃种植区通过堆土成坡,成片种植不同颜色和花期的花卉,形成七彩花田的美景。这里种植的蔬菜,都是科研种植的新品种,是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的好去处。
花洲古渡
湿地园区内设有登船码头,名曰“花洲古渡”,源于海珠旧名“花洲”,此名大有复刻旧时海珠水乡记忆之意。码头被如茵绿草和艳丽鲜花萦绕,花香沁人心脾。晨间,码头旁的水泽雾气升腾,如梦似幻,犹如置身画中。到了黄昏,夕阳营造出了一派灿烂金黄的光景,令人陶醉。游客可以在此乘坐观光船,沿着石榴岗河途径金色池塘、画外烟渚、古荫帆影等景点,欣赏石榴湾湿地“空中花园”的如画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