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一级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十大著名博物馆    NO.6
中国十大著名博物馆    NO.6
					
					
						 广州十大博物馆纪念馆    NO.1
广州十大博物馆纪念馆    NO.1
					
					
						 广东十大博物馆    NO.1
广东十大博物馆    NO.1
					
					
						 广州天河十大景点    NO.2
广州天河十大景点    NO.2
					
					
						 广州十大必去热门景点    NO.7
广州十大必去热门景点    NO.7
					
					
						 广州十大一日游景点    NO.12
广州十大一日游景点    NO.12
					
					
						 广东十大研学游好去处    NO.16
广东十大研学游好去处    NO.16
					
					
				广东省博物馆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旧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馆址定在文明路6号(今215号)。该址曾是清代广州贡院,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含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中山大学天文台所在地。旧馆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建筑,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建成。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决定在原址上建设新的陈列大楼。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的4倍。
跨入新世纪,广东省博物馆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9亿元在广州珠江新城建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项目是广东省“十项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设施之一。新馆濒临珠江,坐落在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新城市轴线东侧,与西侧的广州歌剧院以及中央林阴大道、滨江绿化带一起构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新馆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平方米,地面部分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合计约6.3万平方米。
在保管收藏文物方面,通过征集、收购、划拨等多种渠道,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截至2016年12月藏品总数已达17.27万余件(套),包括文物和古籍130785件(套),自然标本41960件。其中,中国历代陶瓷和书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居全国博物馆前列,而广东出土文物与金木雕、端砚的收藏较为丰富,也颇具地方特色。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尤其注重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民俗文物的调查征集,以进一步提高藏品质量、强化地域文化特色。
信宜铜盉(西周):1974年出土于广东信宜,是广东省首次发现的西周青铜盉;铜盉的出土为研究中国岭南地区秦汉以前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铜盉造型新颖、纹饰精细,并具科学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广东出土的古代最精美的青铜器之一。
金漆木雕大神龛(清):神龛是潮汕民间供奉祖先神位的特制神器,形制有大小之分,大者称神龛,小者俗称椟仔;整体造型庄重,制作精巧,是潮州木雕制品中做工最讲究的一种,以金漆木雕装饰最常见,以硬木制作的则多为素雕。此大神龛高达3.28米,是目前所见型制最大的大神龛,人物众多,栩栩如生。
青玉镂雕龙穿牡丹钮(元):玉钮以新疆和阗青玉立体镂通琢成,高9厘米、底径7.7厘米;钮呈椭圆形柱状,留皮巧色牡丹龙纹,牡丹花盛叶茂,五爪龙纹双鹿角,粗眉大眼,张口露齿,毛发后披,龙身盘绕穿行于牡丹花草丛中;玉钮底部平并有四个对穿眼,可用于镶嵌系物之用。
铜镀金珐琅葫芦式三星献寿转花钟:广钟出现于18世纪初,是在英国机械动力计时器技术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开中国钟表制造业之先河;此钟运用鎏金铜胎、珐琅、水晶、象牙等原料,采用中西合璧的艺术手法制作而成,构思奇巧、制作精密。
“沧海龙吟”琴(宋):明代岭南大儒陈献章使用过的古琴;陈献章被誉为岭南古琴第一人,经常操琴云游四方,古琴背面刻有陈白沙亲自题刻的“沧海龙吟”四个字,非常珍贵。
木雕罗汉像(北宋):这尊木雕罗汉像,从南华寺的大佛肚子内发现,当时曾震惊世人,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群像;明朝曾经重新饰金,清光绪年间,曾补雕过133尊被火烧毁的罗汉;1936年,虚云法师主持修庙时,将大部分木雕罗汉藏在大雄宝殿里三尊高达15米大佛的腹中,直到1963年才被发现,当时一部分被收藏入北京故宫,一部分留在广东省博物馆。
海百合化石(三叠纪):从贵州征集而来,是省博自然展厅的珍贵展品;海百合是一种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中被归入棘皮动物门,这块海百合化石,其板长7.8米,宽3.5米,茎呈环状,长短不一,最长达数米,非常罕见,是目前国内博物馆收藏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块海百合化石。
边景昭《雪梅双鹤图》(明):这是明代早期著名宫廷花鸟画家边景昭的代表作;无论从技法、赋色还是布局、意境诸方面,该图尚未完全摆脱宋院画的樊篱,但因作者高超的写生技巧和出神入化的运笔,使其画能于宋院画之外别开生面;边景昭用笔工整细腻,双鹤施以白粉,梅干及花朵也细致精确,笔墨潇洒。
颜宗《湖山平远图》(明):此画身世辗转坎坷,卷末有明景泰年间陈敬宗于景泰二年(1451年)正月题写的行书《湖山平远图记》,后有清朝早期黄时俊题写的七言绝句一首;后来曾由上海徐氏所收藏,辗转流于国外,1949年后国家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收购回国,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外销画《广州港全景图》(清):外销画是18、19世纪中国画师采用西洋技法绘制的外销艺术品,题材以广东自然风物、市井风情为主;这件煜呱画广州港全景图,布本油彩,成于约1845年,长2米,描绘了从沙面、十三行商馆区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水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图景,是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外销画,由省博专家从欧洲征集回来,堪称清代广州的手绘照片、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图”。
门票免费,但需预约参观。
预约须知
1.所有观众均需预约(含儿童),未办理身份证的儿童请使用其户口本上的身份证号码进行预约。
2.最多可预约七天内门票(含当天)。
3.每张有效身份证件每天限定预约一次,每个账号每天最多实名预约5人。
4.参观人的姓名和有效证件号码均需如实填写,信息不符谢绝参观。
5.如不能按时到馆,请在预约时段前取消,连续2次或者累计5次预约未到馆,将限制账号3个月无法预约门票和活动。
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
公交车
乘坐18、886、669、293路公交车在冼村路南站下;或乘坐40、407路公交车在广州歌剧院西门站下。
地铁
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站B1出口,向前行至广州歌剧院,再沿临江大道向东行200米;或地铁5号线猎德站D出口,向前行至冼村路,再向左沿冼村路南方向行约200米。APM大剧院站B出口,乘扶梯至花城广场,右行到博物馆西门。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多张。作为广东省博物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该展览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共四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
“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展馆近4000平方米,共有地质地貌、矿产、宝玉石、中草药、陆生野生动物、海洋生物、古生物等7个主题展览,主要包括《我们的家园——地质地貌馆》、《我们的宝藏——矿产资源馆》、《石之精灵——宝石馆》、《岭南本草——中草药馆》、《陆生的动物居民们——陆生野生动物馆》、《海洋动物世界——海洋馆》、《探寻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馆》。
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分源流篇、制作篇、艺术篇、器用篇、欣赏篇,展出木雕实物200多件(套),有描金漆画、图大寿屏、圆雕蟹篓,还有造型独特的神龛、神亭、神轿、薰炉罩、馔盒、糖果架、纸煤筒。筹展人员逼真地复原传统潮汕民居的厅堂、卧室、书房等场景,再现了木雕制品在潮汕民间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陈设应用。
馆藏历代陶瓷展览以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为线索,以馆藏陶瓷文物为依托,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陶瓷从产生、发展、到兴盛的历史。该展览从馆藏中精选出近三百件文物,从工艺的进步、器物的演变和对外贸易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面貌。展览共分四个部分:“初见窑火——陶器的起源与瓷器的滥觞”、“瓷国崛起——陶瓷的发展期”、“各领风骚——陶瓷的鼎盛期”、“南国明珠——广东陶瓷的发展历程”。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展示厅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展出馆藏端砚近200方,展览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砚林回溯,概要介绍砚的源流、端砚的发展历史和时代特色。第二部分:石质粹美,对端石独特的自然属性加以介绍。第三部分:神工鬼斧,从工艺流程、雕刻技法、砚形砚式、装饰题材、因材施艺五个方面对端砚的工艺加以展示介绍。第四部分:镌诗题铭,以50余件明清时期镌有铭文的端砚,展示更加深沉的砚文化内涵。
广东省博物馆建筑主体的设计外观呈方正的玲珑盒形,采用巨型屋面悬吊式钢桁架结构,空间组织概念源于广东传统的工艺品象牙球。博物馆建筑将藏品管理、陈列展览、教育与综合服务、业务科研、行政管理、安全保卫、机电设备、地下停车场等八大功能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建筑充分考虑智能化要求,设备齐全,设施完善,采用了综合安防、楼宇自动化等安全系统和恒温恒湿空调、智能化照明等文物保护系统。此外,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因素,在建材选料、设备选型等方面,注重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并尽可能利用珠江新城提供的区域公共服务。博物馆展厅在布局设计上为陈列展览提供了高差5米到22米不等、没有结构柱的大空间,使陈列布展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广东省博物馆的中庭高度从观众入口大厅直达顶层,自然光线由顶部玻璃天窗铺撒而下,作为主要公共空间,四周通过坡道、楼梯、扶梯等联络上下层走廊,引导观众进入各展厅,同时走廊设置了不同的活动厅漂浮于中庭上空,在活动厅上设钢桥连接,成为空间的活跃因素;为了延续“宝盒”的透雕构思,走廊也通过打孔金属板和中庭空间隔断,若隐若现之中层次感得到了加强。
广东历史文化展厅(4层)——广东自然资源展一(4层)——广东自然资源展二(3夹层)——广东自然资源展三(3层)——端砚展厅(3层)——潮州木雕展厅(3层)——陶瓷展厅(3夹层)。
此路线可帮助观众先建立起对广东本土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及艺术的基本认识,再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参观临时展览。
从垂直梯或步行梯至三层:展厅三、二、一(3层)——专题展厅(3层)——端砚展厅(3层)——潮州木雕展厅(3层)——陶瓷展厅(3夹层)、粤艺空间(3夹层)——广东历史文化展厅(4层)——广东自然资源展一(4层)——广东自然资源展二(3夹层)——广东自然资源展三(3层)。
此路线适合特意前来参观临时展览的观众,若有多余时间,再行参观各大基本陈列展。
从手扶梯至三层:专题展厅(3层)——端砚展厅(3层)——潮州木雕展厅(3层)——展厅三、二、一(3层)——陶瓷展厅(3夹层)、粤艺空间(3夹层)——广东历史文化展厅(4层)——广东自然资源展一(4层)——广东自然资源展二(3夹层)——广东自然资源展三(3层)。
此路线适合特意前来参观临时展览的观众,若有多余时间,再行参观各大基本陈列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