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化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水务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生物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信息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适合考研捡漏的十大985大学 NO.4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建筑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中国十大理工类大学 NO.6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知识产权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网络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环境设计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传播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商务英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车辆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物流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风景园林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工业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城乡规划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电子商务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生物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生物制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中国十大国际知名高校 NO.19
华南地区十大名校 NO.4
10所考研比较好的理工类大学 NO.7
南方十大名校 NO.15
中国东部十大名校 NO.18
广州市十大名校 NO.2
广东十大名校 NO.2
四大工学院学校名单 NO.3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中国建筑老八校 NO.5
卓越大学联盟高校名单 NO.5
广东十大最美大学 NO.7
全国综合类211大学名单 NO.19
计算机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32
功能材料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运动训练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机器人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6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9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0
中国很难考的十所理工类大学 NO.8
开设生物材料专业的大学 NO.1
开设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 NO.1

x4
五星好评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世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3年跻身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强。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6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其中,工程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3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49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2017年,广州国际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这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引擎,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办学模式又一次新的探索。校区按照“卓尔不凡,臻至一流”的发展定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示范区建设,致力于建设成为集聚国际高水平团队、培养新工科领军人才、开展深度国际合作、聚焦前沿科学研究、推进高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造创业的高地,率先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新工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示范校区。
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筹建华南工学院。1952年,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正式组建,由当时的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广东工业专科学校4院校为基础,会同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后并入武汉大学)、武昌中华大学(现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等六个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而成。
1962年,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978年,华南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工学院。
1988年,华南工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
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首批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
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首批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
2005年,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决定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共建华南理工大学。
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经教育部批准,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17所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2016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整体进入300强,工科领域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2名。
2017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名第235位,同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华南理工大学位列其中;入选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8年在“全球大学四大排行榜综合榜”中位居全国高校第17位。
2019年在泰晤士亚太地区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高校第15位。
2021年5月,入选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3月,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华南理工大学新增了智能车辆工程、智能建造、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本科专业。7月27日,珀金埃尔默与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共建的转化医学卓越中心正式揭牌。8月21日,联合发起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
2023年1月12日,共同发起成立的卓越大学智库联盟成立大会召开。2月9日上午,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6月,华南理工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珠海市妇女儿童医院)将挂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珠海妇儿医院”。同年9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同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等牵头的粤港澳大湾区网络空间安全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海南海口正式成立。 同年11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仪式和理事单位授牌仪式。同年12月7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方瑞创新药物研究院揭牌成立。同年12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新商科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同年12月底,华南理工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网络生态治理研究中心揭牌。
以上信息更新至2024年10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