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广州市十大名校 NO.5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广州十大宫粉紫荆观赏地 NO.5
园林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农业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广东十大名校 NO.7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农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动物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植物保护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园艺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广东十大赏樱花胜地 NO.9
中国十大最美大学 NO.12
林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行政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8
应用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9
广东十大最美大学 NO.2
10所考研比较好的农林类大学 NO.4
华南地区十大名校 NO.15
华南农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所农、工、理、文、史、经、管、法、艺、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微生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社会科学总论(依被引次数排序)等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农学和兽医学位列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第6位、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球第20位。农业与林学位列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第41位。
学校建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广东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高校”和“广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学校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160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成立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加入粤港澳高校联盟,牵头成立“粤港澳高校植物科学家联盟”,与港澳台地区大学的学术交流日益加强。获批牵头打造“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农业有害生物技术绿色防控专业科技创新院和“科创中国”中国-巴基斯坦大豆产业科技创新院;牵头组建的“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影响广泛。同时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及巴西、墨西哥等高校共建全球首批“中文+农业科教发展中心”项目。
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以改革创新引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完善以教授治学为主导的学术治理体系,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实现多元参与内部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获评“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院为实体”改革和管理服务机构“大部制”改革稳步推进,支撑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学校前身 中山大学农学院 1908年10月,广东省劝业道委派农学博士唐有恒筹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 1909年,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成立。 1910年4月,农业讲习所正式招生。 1912年,农业讲习所改称为高等农林讲习所。 1917年,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在高等农林讲习所基础上成立。 1924年6月,与广东高等师范及法政大学合办为广东大学,设为农学院。 1926年7月,随着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成为中山大学农科系。 1930年,为中山大学农科学院。 1931年,改为中山大学农学院。 岭南大学农学院 1916年9月3日,岭南大学农学部成立。 1921年,学校副监督钟荣光向广东省政府申请成立岭南农科大学,获得批准。 1927年,中央颁布私立学校立案规程,岭南农科大学成为岭南大学一个学院。 1928年,学院大楼“十友堂”建成。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0月12日,岭南大学宣布停课,10月底迁往香港,借用香港大学校舍复课。 1940年,岭大决定先将农学院迁回粤北坪石。11月13日,农学院三、四年级共30名学生在坪石开课。 1941年8月,奉教育部令,农学院设农艺学系和园艺学系。 1942年1月,农学院一二年级学生从香港赶来汇合。 1944年至1945年间,岭大农学院因需要先后迁往仙人庙、湖南汝城和梅县。 1949年,农学院对原植物病理研究室进行扩充,成立植物病理系。 1950年,成立植物病理研究所。 合并组建 华南农学院 1952年11月10日,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 1958年,从华南农学院、湖南林学院分离出广东林学院独立办学。 1963年,湖南林学院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 1970年10月,华南农学院与中南林学院合并为“广东农林学院”,国家重点建设。 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 1975年,“广东农林学院”拆分,两校独立办学。 1977年9月,学校复名“华南农学院”。 1979年,学校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 1984年9月,学校改制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1994年,农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华南农业大学。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 2004年12月,华南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5月10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血样采集点”挂牌仪式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华南农业大学成为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在高校设立的第一个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血样采集点。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共建华南农业大学。 2014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0月,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5年,华南农业大学成为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月,被教育部评为”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10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11月,华南农业大学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2020年10月16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名单。 2022年2月,华南农业大学入选第二轮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6月,与巴西、墨西哥高校等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全球首批“中文+农业科教发展中心”;8月,学校15个科技小院获国家支持建设。 2023年10月,学校先后参与发起成立广东省乡村振兴智库联合会、食品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新商科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 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冀中药业创新研究中心、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先后揭牌成立。9月,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特色预制菜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11月,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区域性畜禽基因库正式建成运行。11月,华南农业大学第一届董事会正式成立。 2025年1月,拟入选新一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名单。2月,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果乡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荔枝博览馆签署《绿色荔枝植保合作方案框架协议》。4月,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智造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4月,华南农业大学丹棱食品生物智造研究院揭牌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4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