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1982年12月,在湖南中医学院攻读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7年6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1987年起,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任教。
1991年,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副主任。
1995年,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
1998年,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2013年12月-2016年11月,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
2018年3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2021年4月,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24年4月,当选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
《循证针灸学》《针灸数据挖掘与临床决策》《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经穴特异性研究与应用》《中国古代针具针法》《揭秘敞昔遗书与漆人》《中医经典等级测试指南》《成都中医药大学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选编》等
梁繁荣带领团队围绕中医针灸文献研究、临床研究、机理研究三大主要方面,率先创建了针灸古今文献数据整理挖掘方法、循证针灸学理论体系与方法、针刺神经影像学研究方法、针灸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和针灸表观遗传学研究方法等系列针刺现代研究方法,截至2020年5月,受到了全球27个国家142个单位的关注和引用;有效地提升了针灸研究水平,促进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促进了针灸研究从以经验为核心的研究模式向以证据为核心的研究模式的转变,为整个传统医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重要方法学借鉴;梁繁荣创新针灸研究方法,为传统医学现代研究提供成功范例,推动了传统针灸的现代化发展。
截至2024年4月,梁繁荣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各级课题46项。
截至2020年5月,梁繁荣培养了5000余名本科生和15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学生中,有国家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0余人,省级以上名中医10余人,县级以上中医医院院长20余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自然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
2009年,凭借循证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创建与应用,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凭借经穴效应特异性临床评价及生物学基础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凭借经穴效应特异性循证评价及生物学基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凭借针刺神经影像学方法构建及其在经穴特异性机制研究中的运用,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6年,凭借针灸临床循证决策支持平台的构建与应用,获得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8年,凭借针灸经穴效应特异性规律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医药国际贡献二等奖。
2019年,凭借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循证评价及中枢机制,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年,凭借针灸推拿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改革研究,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年,凭借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得第六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3年,凭借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的循证研究,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凭借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的循证研究与实践,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年,凭借以“双创”为导向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989年,获评四川省优秀教师。
1997年,获评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2008年,获评四川省教学名师。
2012年,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12年,当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8年,获评第三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
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2019年,获得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
2019年,获得第二届四川省杰出人才奖。
2019年,获评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
2023年,获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梁繁荣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躬耕杏林三十余载,著作等身,成果丰硕;他为中医针灸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作出了国际公认的杰出贡献,是国际针灸研究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四川省专家服务中心评)
自1978年入党(中国共产党)以来,他(梁繁荣)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献身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正派,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秀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准确把握针灸学科发展新动向,善于提出重大课题和思路;他有较强的科研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能领导本学科专业在其前沿领域保持中国国内外先进水平。(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评)
梁繁荣积极投身于中医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主动参与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咨询和规划制定,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成都中医药大学人事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