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渝极核城市——成都,是国家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中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校集群聚集溢出效应,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桥头堡的重要集成大学之一。校区占地2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9.2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50.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15亿元,图书馆馆舍面积5.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52.99万册,电子期刊95.2万册。学校师生校园文化、教学科研、学习生活设施完备、便利、现代,有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教师事务大厅、校友之家,拥有西南地区单体最大的高校图书馆1座、艺术学科分馆1座,建有成都东盟艺术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学生心理健康中心,高标准建有体育馆、排球馆、恒温游泳馆、田径场3个、篮球场和风雨篮球场10片,拥有可承担大型学术会议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会议中心1个,在建科研大楼(生物与医药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建有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
截止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69个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程学、农业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药学学科2019年入选校友会评选的中国高水平学科。27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自动化等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200余人,本专科在校生24504人)。立项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4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6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38门,获批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建有省级以上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获批省级现代化产业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24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近三届教学成果奖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1项,其中一等奖9项。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超90%。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
1978年12月,成都大学创办,校址临时设于成都市黉门街,以后又迁址花圃路、荷花池。
1979年3月9日,成都大学正式开学。
1983年,为了接受世界银行的贷款,学校停办本科,只办专科,改办为短期地方职业大学。
1999年7月2日,第九届成都市委第36次常委会正式作出迁建成都大学、创造条件使成大重新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决定。
2001年1月8日,新校建设工程奠基典礼在十陵工地举行。
2002年,学校迁至十陵。
2003年5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
2006年,成都教育学院、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四川省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成都学院,分别为成都学院师范学院、成都学院医护学院、成都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2010年4月21日,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成建制划归成都学院作为附属医院,更名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2011年9月29日,经教育部审核,批准成都学院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同年入选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3年年8月15日,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全部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给成都学院,同时学校成为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15年,入选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7年5月,学校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11月30日,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
2021年5月20日,成都大学与英国斯特灵大学联合申报的“成都大学斯特灵学院”获教育部正式批准为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