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现设“七系(二院)”,即管理系、会计系、大数据与电子商务系(黔南互联网营销学院)、现代山地农业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旅游与茶产业系(都匀毛尖茶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系,共25个专业,涉及农林牧、建筑、大数据和电子商务、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旅游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
学校内设第2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报名点、普通话水平测试点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证机构,是贵州省建筑行业现场管理人员培训机构和建筑职业工人培训考核机构,“都匀毛尖茶制作”非遗传承人培训基地,黔南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基地、黔南电子商务人员培训基地、黔南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广州“粤菜师傅”培养基地,也是贵州省毛尖茶、刺梨产业发展的牵头学校。
学校获互联网营销开放实训基地、黔南功能性农产品协同创新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建筑室内设计、会计、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8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建筑室内设计特色骨干专业群、建筑室内设计、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黔匠工坊、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乡村旅游、互联网营销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大数据技术、畜牧兽医、住宅环境适老化改造设计、省级示范性职教联盟、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生态畜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等11项贵州省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项目;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6项。
学校现有建筑室内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6个国家级骨干专业,互联网营销开放实训基地是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黔南功能性农产品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学校会计专业群是省级重点专业群,有畜牧兽医、大数据应用技术、会计、建筑室内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5个省级骨干专业;有会计和建筑室内设计创艺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有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张西林都匀毛尖茶和机械加工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有省级职教名师5人、省级技术能手2人、省级精品课程6门;有家装设计与效果图制作、会计电算化、民宿设计、都匀毛尖茶加工、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乡村旅游、住宅环境适老化改造设计、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家装设计、规模化养猪、旅游接待、餐厅楼面管理、投资与理财等1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都匀毛尖茶和互联网营销2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有互联网营销和生态畜牧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
学校围绕“四新”服务“四化”,围绕产业建专业,对接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茶旅一体化专业群、大数据与电子商务专业群,形成了山地特色农业、建筑工程技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一是对接产茶叶生产、加工、营销和配套服务产业链,牵头成立“贵州省茶产业职教集团”、“都匀毛尖茶产教融合平台”,引领贵州省茶产业链专业建设。二是与黔南州建筑业协会、黔南州室内装饰协会合作,共建建筑室内设计协同创新中心,承接建筑装饰设计项目,推动成果转化、地方标准制定。三是联合省内外科研、教育机构,成立了跨界的“乡村振兴研究院”,聘请省内外业界知名专家80余名组成专家智库团队,促进学术界、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间的深度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咨询、产业的规划服务、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四是紧盯“黔茶”“黔菜”等系列品牌产品,组建由教授领衔、骨干教师参与的专题团队,开展调查研究和产品开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目前,在校生14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
2001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由黔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省级重点中专黔南民族财政学校、黔南民族农业学校和黔南民族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2018年,入选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同年12月,入选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学校。
2021年9月30日,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