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进入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
1962年,调入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外科。
1985年,晋升副教授。
1993年,晋升主任医师。
1995年,晋升教授。
《简明肛肠病学》、《实用中医肛肠病学》、《中医肛肠科学》、《柏连松谈肛肠病》、《痔肛裂肛瘘》等
《柏连松教授临床用药经验举隅》《中药湿热敷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36例》《“高位隧道法剥离、低位切除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观察》《柏连松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痔瘘病的中医治疗思路与经验》《柏连松教授治疗小儿肛瘘经验撷要》等
柏老推崇《外科正宗》,以夏氏外科的学术思想为指导,临证用药尊夏氏外科用药之旨,提出了肛肠病病因病机新观点;临证注重顾护正气及脾胃之气,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肛肠病局部辨病必须与整体辩证相结合,手术时强调疾病治疗和肛门功能保护并重等。
1、脾胃虚弱是肛肠病发生的内在病机。
2、湿热之邪是肛肠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久病及术后多伴气血及肝肾不足。
3、肛肠科疑难杂症以脾胃虚弱、运化失健为病之本,瘀、毒、湿、热为病之标。
4、肛肠病形诸外而本诸内,以局部辨病与整体辨证结合,注重内外并治,手术治疗与功能保护并重。
1、独创“双线切挂法”治疗各种高位复杂性肛瘘,简化了操作步骤,又缩短了手术时间。在原有手术基础上增加了“隧道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使该病的治疗方法日臻完善。
2、研制出“曙光Ⅰ号”硬化萎缩剂,根据局部解剖的特点,分3步注射治疗各期内痔。对混合痔的手术治疗采用四联疗法(外切、内扎、注射及长效麻醉疗法),具有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混合痔术后大出血、加速痔核脱落、缩短病程、延缓痔复发等优点。
3、研制出纯中药栓剂“消痔锭”,用于治疗内痔出血,获上海市优秀中成药新产品二等奖。
4、研制发明了曙光Ⅰ号注射液、长麻Ⅰ号,炎宁灌肠液、痔科熏洗方、柏氏痔科治疗仪等。
5、“炎宁灌肠液治疗非特异性结直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6、“熏洗方抗炎、生肌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年,被誉为“东方名医”。
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以及第三、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0年,荣获二十一世纪国际医药发展大会“金象大奖”。
2006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2007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中医肛肠专业名专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