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占地面积最大的十所大学    NO.5
沈阳占地面积最大的十所大学    NO.5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功能材料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3
功能材料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3
					
					
						 沈阳市十大名校    NO.5
沈阳市十大名校    NO.5
					
					
						 辽宁十大名校    NO.9
辽宁十大名校    NO.9
					
					
						 沈阳十大赏花胜地    NO.9
沈阳十大赏花胜地    NO.9
					
					
						 中国十大工业大学    NO.11
中国十大工业大学    NO.11
					
					
				沈阳工业大学,简称沈工大,始建于1949年,坐落在沈阳市,是一所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研究应用型大学。
学校由位于沈阳市的中央校区、兴顺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位于辽阳市的辽阳分校组成,办学主体中央校区位于沈阳市装备制造业聚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体育部等多个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专业学位博士点,交叉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交叉学科硕士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机与电器学科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现有本科专业几十个,其中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形成了国家、省、市、校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拥有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技术创新中心(稀土永磁电机)等国字号科研平台。建有教育部特种电机与高压电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几十个,沈阳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数十个,特种电机研究所等校级科研平台几十个。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诞生了多项中国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分别是中国第一台稀土永磁电机、中国第一台异型螺杆加工数控铣床、中国第一套长输管道智能检测系统、中国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学校确定了“校地融合、校企融合、军民融合、国际合作”的科技发展战略,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近几年,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上百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几十项,牵头组建了辽宁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等多个校企联盟,创办了辽宁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蓝金环保技术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中国制造2025(沈阳)研究院、辽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引导科技人员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放到国家战略和辽宁振兴关键领域,签订“五技”合同上千项。
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平台,目前已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的几十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成功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从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和“辽宁省政府奖学金生”接收院校。2003年获批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2021年获批与英国德比大学合作举办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949年9月,改名为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械职业学校。
1950年8月,改为中等专业学校,校名为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械高级职业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1952年10月,学校北迁至长春市,改名为机器工业学校。1954年改名为长春机器制造学校。
1955年5月,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学校回迁沈阳市,改名为沈阳机器制造学校。
1958年8月,随着全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由中专学校晋升为工科大学,校名为沈阳机电学院,隶属沈阳市。建院同年,沈阳业余机械学院和沈阳业余工学院并入,1959年沈阳市铁西区工业大学并入。
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
1981年,铸造、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两个学科首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当时的本科各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函授教育,面向全国招生,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设65个函授站。
1985年6月1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和机械工业部对沈阳机电学院实行联合办学,沈阳机电学院改名为沈阳工业大学。
1988年2月,经国家机械委批准,成立成人教育学院。
1990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被列为新增博士授予单位,电机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唐任远教授为博士生导师。
1996年,电器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国家对专业学科目录调整,三个博士点被调整合并为两个:电机与电器、材料加工工程。
1992年起,我校一批实验室、研究所被批准为教育部、省、市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试实验室。
从2000年开始,我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首先与英国鲁顿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2”接续性本科生培养项目。2001年10月,又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签订采用“2+2”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商学士的中外合作办学协议,并于当年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会计两个专业开始招生。2002年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进行集中管理。2003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培养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MBA)项目,2004年6月首批学生入学。
2001年,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机与电器学科获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1年12月,唐任远教授当选国家工程院院士。
2002年2月,原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我校,成为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
2002年11月8日,国家科技部批准我校组建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6年1月25日,在国务院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新增博士点2个:机械设计与理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净增硕士点16个: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应用化学、结构工程、工程力学、技术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科学技术哲学、民商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化学工艺、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3月4日,沈阳工业大学正式搬迁至新校区。
2011年,学校被列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学校获得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
2017年,沈阳工业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同年,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成为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
2019年,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被列为全省冲击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20年7月1日,沈阳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沈阳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正式揭牌。
2024年8月24日,沈阳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
2025年,沈阳工业大学密码学院暨密码智能化产业学院正式成立;3月31日下午,沈阳工业大学任远书院在汇智楼一楼大厅举行揭牌仪式。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