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部属
中央部属    
					
					
						 教育部直属
教育部直属    
					
					
						 双一流
双一流    
					
					
						 中国211工程
中国211工程    
					
					
						 石油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石油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能源经济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能源经济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安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安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应用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应用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北京高科学校名单    NO.11
北京高科学校名单    NO.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创办于1953年,以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了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部分师资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定了探索发展之基。学校一校两地办学,北京校本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南麓,克拉玛依校区于2015年建设启用,位于被誉为“石油之城”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建校以来,学校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行业领军高校。20世纪60年代,学校成为全国64所重点高等学校之一;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以来,是首批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90年代以来,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和能源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
学校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学科建设思路,构建了能源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流学科引领、骨干学科和基础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学科专业覆盖油气产业全链条。现有国家“双一流”学科、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在油气科学与工程、油气转化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在碳中和工程与技术、油气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布局清洁低碳智能学科群。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了“德育涵润、通专结合、智能绿色、知行合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大教育体系。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打造了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为代表的能源领域一流学科竞赛群,开创了油气领域全国科技创新赛事的先河。入选科技部“全国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依托产学研合作办学优势,形成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本博一体化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全序列产教融合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能源领域首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基地获评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入选能源动力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单位,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毕业去向落实率持续保持高位。
攻坚克难,科技自强。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的思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学校人均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特别是科研获奖居全国高校前列。现有油气资源与工程、重质油、深层地热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等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矿山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有油气生产安全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非常规油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中石油重点实验室分室。油气学科领域研究优势突出,在非常规、深水、深地、清洁能源、管网安全等领域持续产出重大成果,在油气智能化、氢能、储能、CCUS等新兴研究领域取得快速发展,入选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开放办学,融通中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聚焦价值和贡献,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发展、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能力。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等能源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共建产教融合教育共同体和创新联合体。积极融入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培育壮大“新产业集群”,在北京市未来科技城“能源谷”建设的联合研究院入选中国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积极构建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倡议并发起成立世界能源大学联盟,5大洲多个国家的能源领域高校参与其中,当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高校(青年)工作组组长单位,全球首个“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驱动绿色转型”教席,成立中国在海外第一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葡萄牙、马来西亚、土库曼斯坦等国建设多家中外联合机构,金砖国家青年能源峰会暨国际能源青年大会被写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入选北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积极打造“一带一路”能源教育共同体,成为全球能源教育合作的积极引领者。
1953年创立的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
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
1989年在北京恢复招收本科生。
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直属。
2000年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5年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
2014年教育部与五大公司共建中国石油大学。
2015年教育部批准同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立克拉玛依校区。
2015年1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工程师学院暨全国示范性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举行。12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揭牌仪式在乌鲁木齐举行。
2018年1月18日,1月18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昌平区南环路15号的东校园揭牌,正式启用。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月,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揭牌成立。12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2021年9月,学校成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和数智油气现代产业学院。
2022年,学校进入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2023年,教育部与五大能源企业共建中国石油大学。
2024年9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申报的页岩气采输系统质量安全与智能检测技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2024年12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凤山培训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2025年1月9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南研究院揭牌。4月7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阿联酋哈利法大学在京举行学术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石油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