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简称哈理工,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始创于1950年,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是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被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和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
三校合一以来,学校实现了由规模较小、单一学科的学院建制向规模较大、多学科性大学的历史性转变,强校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学校于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同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2011年,入选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1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2年,再度入选黑龙江省新一轮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入选新一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
学校有西校区、南校区、东校区和荣成校区,其中哈尔滨市有西、南、东校区,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设有威海校区,西校区为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
学校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教育形式,其中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要教育形式,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学校设有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网络安全学院)、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荣成学院等多个学院。
学校学科专业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多个门类,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以机电为优势特色,积极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龙江可持续振兴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有组织科研,依托各级科研平台,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由国家高层次人才牵头,组建战略性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面向工业制造实际问题,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解决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和产业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近几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上千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上百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上千项,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上千篇。
学校不断拓宽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渠道,是“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中俄语言教育大学联盟”“中俄创意设计联盟”成员单位和“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观察员单位。现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
前身溯源
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校
1948年5月,经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哈尔滨技术专门学校成立,校址在通达街与大直街交口处,设土木、机械、电机、农学四科,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4年(大专),1950年首批毕业生84名。
1950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大专),校址迁至中山路212号。
1953年,隶属建筑工程部,更名为哈尔滨建筑工程学校,迁新址南岗大成街,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中专),设工民建、卫生设备、给排水等专业。
1957年,城市建设部哈尔滨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工民建专业325名师生并入哈尔滨建筑工程学校。
哈尔滨土木建筑工程学校
1952年,哈尔滨土木建筑工程学校成立,校址在学府路路东侧,隶属中央工业部,后改冶金工业部。
哈尔滨机器制造学校
1952年5月,经松江省政府批准,松江省工业技术学校成立,校址在呼兰县麻袋厂旧址。
1953年12月,校址迁至哈尔滨道里区新阳路南侧与康安路交口处,更名为松江省哈尔滨工业学校。
1955年冬,学校划归电机工业部,后又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更名为机械工业部哈尔滨机器制造学校。
1956年,迁至南岗区学府路西侧。
黑龙江工学院
1958年11月,经黑龙江省委批准,哈尔滨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哈尔滨机器制造学校、哈尔滨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成立黑龙江工学院,原中专部分为“附设工业学校“。
1959年1月,哈尔滨工学院并入。
1960年9月,黑龙江科技大学并入。
1963年9月,附设工业学校即中专部分与大学分离。
1971年9月,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3年8月,分出;9月,黑龙江工学院回原址,恢复办学。
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
197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黑龙江工学院划归中国科学院主管,更名为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
1981年7月,改为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主管。
1982年,仪表总局与第一、第八机械工业合并为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成为机械工业部属大学之一。 [36]
哈尔滨电工学院
1950年,经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批准,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成立,校址在抚顺市原二中旧址。
1952年10月,迁至哈尔滨,更名为哈尔滨电机工业学校。
1953年4月,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更名为哈尔滨电器工业学校。
1956年,划归电机制造工业部,更名为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
1958年6月,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将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改建为哈尔滨电工学院,原有哈电机制造学校中专部保留,设电机系、电材系2个系,4个专业,在校生规模定为4000人。
1971年9月,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3年8月,分出,恢复哈尔滨电工学院。
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50年,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成立,校址在沈阳市。
1953年,迁至哈尔滨,更名为哈尔滨电器技工学校,同年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第一工人技术学校。
1956年,更名为电机制造工业部哈尔滨电机工人技术学校,校址在道里区新阳路。
1958年,经第一机械工业部八局批准哈尔滨电机工人技术学校改为中专,定名为哈尔滨第一电机制造学校。
1961年10月,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
1966年,文革处于瘫痪状态。
1973年,恢复办学。
1983年,经机械工业部批准,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改为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隶属机械工业部。
1993年,改为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机械工业部。
合并重组
1995年4月5日, 经机械工业部决定、国家教委批准,原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为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6年,经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与荣成市人民政府合作组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
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同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2011年,入选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9月,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
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
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
2022年12月,学校入选黑龙江省新一轮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