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打破贵族教育垄断 儒家教育影响中国及世界文化
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范围扩大到平民,并编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作为教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学而知之”等教育学说不仅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了现代社会教育的指导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
详细
墨子
创办人类首个综合性平民学校 中国科技教育先驱
墨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他重视劳动教育,注重生产知识和技能,强调技术与社会责任结合的教育模式,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目的综合性平民学校,将几何学、物理学、光学融入教学。墨子对中国古代科学理论及技术的传播、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也为中国古代科技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被后世尊为“科圣”。
朱熹 构建小/大学分段教育理论 推动古代书院教育发展
朱熹,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8-15岁)和大学(15岁之后)两个阶段,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并编撰了“小学”和“大学”的教材,为中国古代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此外,朱熹还创办了同安县学、武夷精舍、考亭书院,重建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对古代书院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
详细
蔡元培 废除封建教育建立民主教育 中国现代教育之父
蔡元培,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五育并举”。就任民国教育总长之后,废除封建教育体系,主持制定《大学令》《中学令》,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转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对学校管理体制、办学思想进行了改革,使得北大焕然一新。蔡元培为近代中国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对中国近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创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
详细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根据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创造性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强调实践与理论结合,对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此外,积极推动平民教育,开展“平民识字运动”,编写《平民千字课》教材,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详细
黄炎培,中国近代教育家,职业教育积极倡导者,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把“饭碗”与教育联系起来的人。1917年创办中国首个职业教育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并参与制定1922年“壬戌学制”,首次将职业教育纳入国家学制,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叶圣陶 确立现代语文教学框架 中国现代教材体系奠基人
叶圣陶 确立现代语文教学框架 中国现代教材体系奠基人 174037
叶圣陶,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1949年主持制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科名称从“国文”改成“语文”,并主编新中国首套全国统一语文教材,奠基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基础。此外,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倡导全面发展的核心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做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详细
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家,与陶行知并称“南陶北晏”。晏阳初创立“一大发现、两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帮助民众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教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对中国乃至全球平民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伯苓,中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张伯苓主张将社会教育与个人教育融为一体,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等学校,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也是最早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学校课程的人,通过奥林匹克教育推动校园体育课程建设,为我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详细
陈鹤琴,中国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一生从事幼儿教育研究和实践,创立“活教育”理论,为配合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出版了许多儿童读物,创办了一些中等幼师及高等幼师专校、教育社,创立了一个中国化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