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的历史发展 西安鼓乐的特点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西安古乐、西安乐古。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民间大型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汉族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来了解一下西安鼓乐的起源以及七发展过程吧!

西安鼓乐的简介: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西安古乐、西安乐古。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民间大型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汉族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在古长安及周边地区,尤其是秦岭北麓的众多寺庙和道观,这些庙、观的庙会活动和多家民间乐社是西安鼓乐得以生存的基础。西安鼓乐:也叫陕西鼓乐,是流行在西安一带的大型吹打音乐,其乐曲在结构上与唐大曲有相近之处,所用的乐谱与唐宋时流行的燕乐半字谱也有承继关系。

一.西安鼓乐的起源

追溯其历史渊源,从结构、乐谱、曲名、使用乐器等方面分析,与唐代燕乐中的大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资料的分析考察,西安鼓乐有可能源于唐,起于宋而兴于元、明,盛于清,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发展,特别是明、清以来戏曲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丁一套完整的大型民族古典音乐形式。

长安鼓乐至今保存着最传统的鼓乐演奏形式、结构、乐器、曲牌及谱式。现今各长安鼓乐社使用的乐谱,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谱,全为手抄传本,依然保留有明代的传本。有的音符,与敦煌莫高窟发掘的唐乐谱相同。综观整个乐曲名称,保留着唐、宋、元、明、清各种曲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音乐发展史。自唐、宋已降,中国音乐许多音乐因素(律、调、曲、词、乐谱、乐器、结构、旋法等)都在这个古老乐种中留下了遗迹残痕,称长安鼓乐为我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据音乐史家考证,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宫廷的乐师流落民间,唐代燕乐也随之流传民间。长安鼓乐脱胎于唐代燕乐,大气、庄重、高雅,曲目丰富,结构完整、曲调优美,具备宫廷音乐的特征,与一般的民间音乐大相径庭。现存清乾隆二十八年西安鼓乐手抄谱珍藏本的谱字与宋代姜夔十七首自度曲所用的谱字基本相同,由此证明这一珍藏本历史久远,是明清以来已渐在全国失传的俗字乐谱。

二.西安鼓乐的艺术特色

1.乐谱

现今各长安鼓乐社使用的乐谱,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谱,全为手抄传本,依然保留有明代的传本。有的音符,与敦煌莫高窟发掘的唐乐谱相同。现存清乾隆二十八年西安鼓乐手抄谱珍藏本的谱字与宋代姜夔十七首自度曲所用的谱字基本相同,由此证明这一珍藏本历史久远,是明清以来已渐在全国失传的俗字乐谱。

2.曲牌

综观整个乐曲名称,保留着唐、宋、元、明、清各种曲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音乐发展史。自唐、宋已降,中国音乐许多音乐因素(律、调、曲、词、乐谱、乐器、结构、旋法等)都在这个古老乐种中留下了遗迹残痕,称长安鼓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3.结构

据音乐史家考证,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宫廷的乐师流落民间,唐代燕乐也随之流传民间。长安鼓乐脱胎于唐代燕乐,大气、庄重、高雅,曲目丰富,结构完整、曲调优美,具备宫廷音乐的特征,与一般的民间音乐大相径庭。

4.风格特点

西安鼓乐是以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种大型乐种,内容丰富、乐

队庞大、曲目众多、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音乐乃至世界民间音乐发展史中的奇迹。

长安鼓乐分僧、道、俗三个流派,各派有着不同的风格。

5.派别:僧道、俗

6.表演形式:行乐、坐乐(八拍坐乐全套和俗派坐乐)

(1)西安鼓乐的体裁:西安鼓乐各流派乐社保留下来的曲目与曲牌上千首,是一笔非常宝贵而丰富的遗产。其中大型套曲的体裁类别有《套词》、《北词》、《南词》、《外南词》、《外分词》、《京套》、《大乐》、《花鼓段》、《别子》、《服子》、《打扎子》等,约有四百余套。小型乐曲的体裁类别有《鼓段》、《耍曲》、《小曲》、《歌章》、《经曲》、《舞曲》、《起》、《垒鼓》、《花打》、《串扎子》、《引令》、《行拍》、《得胜令》、《曲破》、《赶东山》、《卓本》、《玉包头》、《下水船》、《扑灯蛾》、《游声》等约五百余首。可以独立演奏的鼓谱有《浪头子》、《三股鞭》、《法点》、《女退鼓》、《花退鼓》、《笨点退鼓》、《大赐福》、《帽子头》、《干鼓》等百余首。

7.表演特点

西安鼓乐以竹笛为主奏乐器,分为"坐乐"和"行乐"两种演奏形式,"坐乐"是室内乐,吹奏乐器有笛、笙、管,击奏乐器则有坐鼓、战鼓、乐鼓、独鼓、及大铙、小铙、大钹、小钹、大锣、马锣、引锣、铰子、大梆子、手梆子等击奏乐器,有时还加上云锣。西安鼓乐多在每年夏秋之际(农历五月底至七月底),为了庆贺丰收在各地举行的乡会、庙会上演奏,演奏者为各村、镇组织的"鼓乐社"以及大寺院、大庙宇的鼓乐乐队。

三.西安鼓乐的传承意义

西安鼓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遗存,它特有的复杂曲体和丰富的特性乐汇、旋法及乐器配置形式成为破解中国古代音乐艺术谜团的珍贵佐证;它大量的传谱曲目丰富了中华音乐文化宝库,将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世界非遗

在阿联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西安鼓乐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 1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传习基地在陕西省周至县艺术技术学校挂牌成立,并获得陕西省文化厅5万元的资金支持。

2.现状

西安鼓乐的保护现状非常不乐观,在西安只有13个民间鼓乐社,总共只有200多名乐手,研究西安鼓乐的专家不超过10个,更为可怕的是,虽然流传下来的古乐曲有1000多首,其中有近两百首已被翻译出来,但却没有一个鼓乐社能演奏超过15首曲子,传承人也只有6个。这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为了能将“西安鼓乐”传习下去,周至县艺术技术学校对全校的63名学生实施全额免费教育,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陕西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表示,周至县艺术技术学校为“西安鼓乐”的传承做出了巨大努力,今后,省文化厅将会对周至县的鼓乐传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鼓乐走出周至县、走出陕西、走出中国创造更多机会。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藏戏的由来以及介绍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藏戏有哪些特点吧!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最新) 在申遗成功前抢先看!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至少每10年修订一次。我国首批《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第二批《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由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12月15日公布并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其中包括文化遗产35项。最新一版的61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于2019年1月30日正式公布。请看详细名单。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有哪些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那么中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呢?一起来看下吧!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历史起源 宣纸制作工艺流程
宣纸是我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居文房四宝之首,产于安徽省泾县。宣纸作为纸中极品,其制作工艺更是繁复、讲究。宣纸在制造中,一共有选料、配料、制浆、捞纸、晒纸等十八道大环节,其中每个环节又各有十几到几十个小的环节步骤,用一百余步,一张宣纸才算制作完成。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介绍吧!
申遗是什么意思 申遗需要什么条件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是物质财富都属于珍贵的遗产,代表了人类创造智慧的杰作,也展现了人类价值观念在一定时期的重要交流。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我们可以把拥有特殊遗产价值的事物申请加入世界遗产,这就是所谓的“申遗”。那么申遗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申遗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