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打小报告】为什么孩子喜欢打小报告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八度知识人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孩子打小报告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常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己被欺负了、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看不惯别人行事或者就想看别人笑话,唯恐天下不乱。对于经常打小报告的孩子,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又该怎么办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孩子爱打小报告】为什么孩子喜欢打小报告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孩子告状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判别做出肯定与表扬

希望由于他们的报告,得到教师的注重、表扬,然后幸灾乐祸的看被报告的同学遭到教师的批评,觉得自己很能干。

2、爲了寻求处理问题的办法

孩子在遇到一些自己不能处理的成绩时会不知所措,他们就应用“告状”,以求大人协助自己处理问题。

3、想逃避责任

有些孩子由于做错事惧怕大人批判、叱骂,因而用“告状”来个先下手为强或转移目的,以到达逃避责任,免受批判和惩罚的目的。这样的孩子往往很聪明,爱耍点小“心眼”。

4、应用告状来抬高自己

孩子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就发生妒忌心思,假如发现他人有一点的错误,就会试图应用“告状”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仔细倾听,给予反响

一般状况下,当孩子告状时,父母和教师不能随意敷衍。父母应耐心去倾听,并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了解他。

2、引导孩子,并弄清事实

听完了孩子的讲述,接下去就是要弄清事实,协助孩子寻求处理的方法。父母可以适当地抚慰孩子,但不应完全无准绳地相信孩子的话,更不应找别的孩子家长争持,而是应该鼓舞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

3、教孩子学会处置矛盾

看见这个话题,小编不由地想起很多做自己以前上学时的事来,跟同桌闹别扭、向教师“告状”、忘做作业毫不留情地记下名字……这些毁坏人际关系的“傻事”全都做过,比照起来真是有些羞愧。不过,话说回来,即便表现如此“恶劣”,毕业时,大家都没有记仇,聚会时最多也不过是把这些事当成乐子。

总结

一、 紧抓幼儿打小报告的原因,明白小报告的性质

面对幼儿的各类小报告,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幼儿“告状”的现象可以说是络绎不绝,有的幼儿是受到了“欺负”,到老师这里来寻求保护,这是对老师信任的一种反映;有的幼儿看到了他认为“不公平"的现象,到老师跟前告状,是幼儿”见义勇为“的表现;还有的幼儿只不过是想引起老师的关注。

在平时的时候,孩子们会听到教师这样说::在教室里不可以跑;不可以打架;不可以骂人等。孩子发现有不良现象就会马上告诉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适当的给孩子加以引导。比如:区域时,孩子们玩手工,有孩子看到其他孩子把垃圾纸扔到地上,就来告诉我。我听了并没有马上去让他们拣起来,而是对那报告的孩子说:他们做的对吗?还告诉他,你要让他们把纸拣起来,还要让他们知道乱扔垃圾是不对的。作为老师要正确的对待这些小报告,引导孩子在碰到问题时学习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二、 善于处理各种小报告

1、发挥榜样模仿和示范的作用

当孩子们在活动时,总会出现各种问题。更有孩子违反游戏规则或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这时不要一味的指责有过错的孩子,要寻找优秀的、认真玩的孩子。在点评时,适当的给于表扬,让有过失的孩子发现,他的做法是错误的,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在他们面前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有个参照物去模仿。特别是在玩玩具时,一直会出现抢玩具的现象。这时不要马上批评他们,而是给他们讲一个谦让的小故事,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这样的榜样法,不仅可以让他们有一个参照物可以模仿,还可以密切幼儿间的友好关系。还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独立思考等良好品质,从而减少幼儿间的摩擦,减少幼儿的打小报告行为。

2、引导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作为家长或老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在听取孩子的报告后,应该和幼儿分析,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的方法,可集体开展讨论,或者个别交流。比如:有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一下,这是偶然造成的,不用放在心上。可以自己解决的不用打小报告的。发现一些小朋友上课不认真或是讲话,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向老师报告等。这些都可以学习自己来解决问题。教师只要认真的对待孩子打小报告,当作一次教育机会。慢慢的让孩子自己解决,打小报告会越来越少,只会听到孩子的好消息。

孩子对老师和家长反映情况是正常的事情,这是孩子成长中很需要的责任心。要看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如何处理此事。善于抓住某一特点,给于孩子适当的帮助。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考试焦虑症产生的原因 考前焦虑症怎么缓解
考前焦虑症是指有学生在重大考试之前,出现的焦虑、紧张情绪,严重时还会伴有身体的一些症状。考前焦虑症往往会对考试成绩还有长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一定要注意缓解情绪。那么考前焦虑症怎么缓解?考前焦虑症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积极的心理暗示、保证充足的休息、服用抗焦虑药物等方法进行缓解。,必要时到医院精神科就诊,配合医生采取治疗。
妄想症有什么症状 妄想症治疗方法
妄想症,医学病理名称,是思维变态的一种主要表现。妄想内容一般都与个人经历、社会和文化背景有关。有时明显反映现实生活内容。那么,妄想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从缺乏对人之基本信赖、敏感且较自私自利等8大方面为您介绍妄想症的症状,并从药物治疗、心理社交治疗两方面为您介绍妄想症的治疗方法,赶紧来看看吧。
怎样应对青少年失恋 失恋后该如何消除心灵创伤
青少年期间两个人在一起恋爱对于本身来说可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觉得跟对方在一起感觉到很开心快乐,不过早恋往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同时这个年纪的学生对于爱情根本没有充分的了解,经常会因为自己的喜好结束这段感情,而面对为失恋而痛苦缠身的青少年,怎样开导劝慰青少年走出失恋阴影呢?看下文。
恋父情结是怎么形成的 恋父情结的心理特征
恋父情结是什么意思?恋父情结一般是指依恋父亲的倾向,严重者可能产生嫉妒心理,而嫌母爱父,做出一些独占父亲感情的事。女孩对父亲异常深情,视父亲为主要的性爱对象,而视母亲为多余,并总是希望自己能取代母亲的位置而独占父亲。那么恋父情结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就带你了解有恋父情结人的心理特征。
初升高要注意什么 初中升高中学生该做的心理准备
初升高要注意什么?初中升高中学生该做的心理准备有哪些?中考结束后,对于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一定会存在一些比较迷惘的事,其实,进入高中后最先做的就是改变学习思维,多去自学、拓展知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初升高的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