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幼儿常见病有哪些 幼儿常见疾病及护理方法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八度知识人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全,机体抵抗力差,生病是在所难免的,可是幼儿的常见疾病却给父母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尽管这些疾病非常常见,有些家长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护理。下面我们就介绍下幼儿常见疾病有哪些以及幼儿常见疾病及护理方法。

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有:上腹痛、腹胀、胃气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灼热感等,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但缺乏特征性,并且极少全部同时出现,多只出现一种或数种。这些症状影响了患儿进食,导致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生长发育迟缓也可能发生。不少患儿合并有神经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症状。

治疗

1.一般治疗

帮助患儿的家长认识、理解病情,指导其改善患儿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去除与症状相关的可能发病因素,提高缓解症状的能力。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治疗、调节饮食及改变排便习惯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是儿童FD的一个重要病因,而儿童对反复的腹痛、腹胀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耐受性差,这些症状可能反过来促发和加重患儿的精神症状。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对FD患儿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2.药物治疗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与进餐的关系,可选用促动力药、抗酸药和抑酸药,一般疗程2~4周。具体选药原则详见儿童FD的诊治流程。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延长疗程,并可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有Hp感染者,需行Hp的根除治疗。

(1)促动力药 目前常用促进胃排空的药物主要有:①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具有较强中枢止吐作用,可增强胃动力。但因其可导致锥体外系反应,故不宜用于婴幼儿和长期大剂量使用。多潘立酮是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不透过血脑屏障,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能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明显改善FD患儿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旧。但长期使用可引起血泌乳素升高,个别患者出现乳房胀痛或泌乳现象。②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枸橼酸莫沙必利,可明显改善FD患者早饱、腹胀。

(2)抗酸及抑酸药 已广泛应用于消化不良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酸剂有铝碳酸镁、复方氢氧化铝、碳酸钙口服混悬液等,可以缓解症状。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A),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这类药对于缓解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有较明显的作用。

(3)根除Hp感染 虽然Hp与FD的发病和症状间的关系尚不确定,但临床上对于伴Hp感染的FD患儿仍建议进行根除Hp的治疗。有研究表明对于Hp阳性的FD患者,用奥美拉唑及抗生素根除Hp治疗后可使部分患者症状得到长期改善。比单一使用奥美拉唑疗效好。

3.肠道益生菌的应用

乳酸杆菌等肠道益生菌的作用除了能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外,还参与了内源性物质的消化分解,通过增强或降低消化道酶的活性,或产生各种消化酶而促进消化功能。

4.中药治疗

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中药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有证据显示,它们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也可以通过味觉系统、迷走神经以及肠道神经系统刺激胃及消化腺的分泌,并通过肠道神经系统加强了消化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反馈刺激,从而使肠道功能增强。较大剂量的中药甚至可以直接影响胃肠黏膜。中草药常含有芳香油类,而芳香油类有解痉、通气导泻及局部止痛的功能。近年来多个关于中草药制剂(如香菜油、薄荷油、姜以及姜黄提取物等)的对照研究表明,中草药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安慰剂,而与促胃肠动力药的效果相同。

5.精神心理调整

FD发病的心理因素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生应该具备足够的同情心、耐心。给予一定的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或心理干预,可以配合使用一些安慰剂,大部分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而对抑酸和促动力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可以请心理科医生协助诊治,适当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可改善症状。

调护

1.调节饮食结构,少吃肉类、冷饮、碳酸饮料、零食。应注意避免进食诱发症状的食物,如咖啡、酒以及高脂食物等。

2.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要过饱,按时进餐,多吃蔬菜、水果是调整消化功能的好方法。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使排便正常化可能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4.适当的心理治疗对疾病恢复有重要作用,可改善症状。

小儿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诊断

对小儿发热,尤其是长期发热的病儿,要详细了解病史,注意在发热的同时所伴随的其他症状,并根据患儿的年龄、发病季节、有无传染病接触史等情况进行分析,并认真进行体检。除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外,还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辅助检查。

治疗

1.治疗原发病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2.退热治疗

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由于体温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适当的降温措施。尤其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很有必要。

(1)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等处。不提倡用冷水或酒精等擦浴。

(2)药物降温:常用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小儿)或布洛芬(>6个月小儿)口服或直肠给药,每4~6小时可用药一次,小儿应慎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瑞士综合征),一般不主张单用激素退热。

新生儿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3)中医药降温:针灸,中药口服、外敷或灌肠,推拿。

(4)人工冬眠疗法:是以药物(氯丙嗪和异丙嗪两种药物等量混合)和物理降温相结合的一种降温方法。人工冬眠具有强有力的中枢神经保护性抑制作用,能使机体沉睡、降温、代谢率降低、耗氧量减少。主要适用于重症感染所致的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惊厥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4.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1)提供舒适的降温环境,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2)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大小便通畅。

(3)给患儿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查看详细>>】

小儿咳嗽

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反射运动,可以阻止异物吸入,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的积聚,清除分泌物避免呼吸道继发感染。任何病因引起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均可引起咳嗽。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常见病因

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心因性咳嗽,异物吸入,药物诱发性咳嗽,耳源性咳嗽等。

治疗

儿童慢性咳嗽的处理原则是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病因不明,可进行经验性对症治疗以期达到有效控制;如果治疗后咳嗽症状没有缓解,应重新评估。镇咳药物不宜应用于婴儿。【查看详细>>】

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即特应性皮炎,又称为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期。以湿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病患本人或家族中常有明显的“特应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病因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生物因素有关,发病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遗传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小儿更容易发生湿疹。主要原因为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环境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过度洗涤、饮食、感染、环境改变等)是本病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治疗

1.去除病因

家长应密切注意容易诱发的内、外因素,并尽量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加以去除,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皮肤清洁,恢复和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坚持使用保湿润肤剂,将其作为基本治疗。可选用5%~10%黄连软膏、复方蛇脂软膏等。

2.外治

外用药是最主要的药物治疗手段:皮质类固醇激素乳膏、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抗生素、收敛、止痒剂等。

3.内服药物

抗组胺药、抗生素、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抗炎症介质药物、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等。

预防

1.寻找并去除发病原因

2.喂养和饮食

小儿的饮食尽可能是新鲜的,避免让小儿吃含气、含色素、含防腐剂或稳定剂、含膨化剂等的加工食品。如果已经发现某种食物因食用出现湿疹,则应尽量避免再次进食这些食物。小儿食物以清淡饮食为好,应该少些盐份,以免体内积液太多而易发湿疹。

3、衣物方面

贴身衣服可选用棉质材料,所有衣领最好是棉质的,衣着应较宽松、轻软。床上被褥最好是棉质的,衣物、枕头、被褥等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日常生活护理方面不要使用过紧,过暖的衣物,避免过热和出汗。并让小儿避免皮肤接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质以及等。衣被不宜刺激性纤维、粗的纤维纺织品以及丝、毛及化纤等制品。

4.洗浴护肤方面

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洗浴用品。护肤用品选择低敏或抗敏制剂护肤,并且最好进行皮肤敏感性测定,以了解皮肤对所用护肤用品的反应情况,及时预防过敏的发生。经常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

5.环境方面

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过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避免接触烟草。

6.合理生活起居

保持小儿大便通畅,睡眠充足,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我国北方地区以冬春季多见,是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肺炎是由病原体感染或吸入羊水及油类和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啰音等。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有发热、拒食、烦躁、喘憋等症状,早期体温为38~39℃,亦可高达40℃。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腹泻等全身症状。小婴儿常见拒食、呛奶、呕吐及呼吸困难。

2.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开始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后咽喉部出现痰鸣音,咳嗽剧烈时可伴有呕吐、呛奶。

(2)呼吸道症状及体征呼吸表浅增快,鼻翼煽动,部分患儿口周、指甲可有轻度发绀。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以后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合并胸腔积液时可有叩诊实音和/或呼吸音消失。

3.其他系统的症状与体征

(1)循环系统症状婴儿肺炎时常伴有心功能不全。如患儿心率增至160~200次/分,肝脏短时间内增大或明显增大、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四肢水肿、尿少,应考虑充血性心力衰竭。

(2)神经系统症状①烦躁、嗜睡、凝视、斜视、眼球上翻。②昏睡,甚至昏迷、惊厥。③球结膜水肿。④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⑤呼吸节律不整。⑥前囟门膨胀,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除压力增高外,其他均正常,称为中毒性脑病。

(3)消化系统症状肺炎患儿食欲下降、呕吐、腹泻、腹胀,严重者呕吐物为咖啡色或便血,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及中毒性肝炎。

治疗

应采取综合疗法,以改善通气功能,有效控制炎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一般治疗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室温维持于20℃,湿度60%左右,供给易于消化食物,经常翻身、拍背。

2.给予抗生素

根据以下原则选用抗生素:①临床与实验室的资料针对可能的病原。②选用病原敏感的抗生素。③疾病的严重程度。

若为支原体肺炎,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病毒性肺炎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或无环鸟苷等。

3.对症治疗

若有缺氧表现,可予吸氧。可口服祛痰药物,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使用雾化疗法。

预防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加强锻炼,可根据年龄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户外活动时,注意适当增加衣服。有呼吸道病毒流行时,不要带小儿到公共场所去。家里有人患感冒时,不要与儿童接触。

小儿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器官都可累及,但以肺结核最常见。小儿结核病指的是出生至16岁儿童所患结核病。小儿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成人患者,尤其是家庭内传染极为重要,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小儿的结核病感染率、发病率与患病率都较一般小儿显著为高。小儿时期初染结核病易形成血行播散和结核性脑膜炎。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进一步降低结核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小儿初染结核病是成年期续发结核病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控制和消灭结核病,必须十分重视小儿结核病的防治。

临床表现

除现病史,既往史和BCG(卡介苗)接种史外,应特别注意家庭病史,肯定的结核病接触史对诊断有帮助,又应注意发病前急性传染病史,特别是麻疹、百日咳等常为导致结核发病的诱因,此外需询问过去有无结核过敏表现如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和结核菌素阳性反应等。

儿童患者主要表现为低热和结核中毒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多不明显,如出现咳嗽、多痰、咯血或呼吸困难等,多为病情已经严重的表现。

肺部物理征不明显,与肺内病变不成比例,只有在病灶范围广泛弥漫或有空洞时,才有相应的体征,浅表淋巴结轻度或中等度肿大,肝脾可轻度肿大,此外应注意有无高度过敏表现,如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和瘰疬性面容等。

治疗

1.一般治疗

在全身疗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小儿机体的抗病能力,使特效的抗结核药物更好地发挥抗菌作用。首先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和休息,选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其中以维生素A及C尤为重要,患儿应居住在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室内。严重的结核病型有发热等中毒症状及高度衰弱患儿应卧床休息。病情较轻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室内、外活动。

2.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的原则是早期治疗、适宜剂量、联合用药、规律用药、坚持全程、分段治疗。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可分为杀菌药物及抑菌药物。杀菌药物包括全杀菌药物如异烟肼,半杀菌药物如链霉素及吡嗪酰胺。抑菌药物如乙胺丁醇和乙硫异烟胺。

3.化疗方案

(1)标准疗法 一般用于无明显自觉症状的原发性肺结核。每日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和/或乙胺丁醇。

(2)两阶段疗法 强化治疗阶段使用3~4种杀菌药物,目的在于迅速杀灭敏感菌及生长繁殖活跃的细菌。巩固治疗阶段是联用两种抗结核药物,目的在于杀灭持续存在的细菌以巩固疗效。

(3)短程疗法 快速杀灭体内处于不同繁殖阶段的细胞内外结核群。通常四种药物联用,共2月,2~3种药物,共4个月。若无吡嗪酰胺,疗程可到9月。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并治疗结核菌涂片阳性患儿是关键。

2.普及卡介苗接种

3.如有密切接触家庭内开放肺结核患儿;<3岁婴幼儿未接种卡介苗而核菌素试验皮试阳性者;核菌素试验新近转阳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伴中毒症状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儿;结核菌素试验阳性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可使用预防性化疗。

小儿尿频

小儿尿频是一种以小儿经常撒尿且很常见的疾病。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但可分为两大类。即病理性(由疾病引起的)的和生理性的。

不同的情况引起的小儿尿频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小儿尿频的话,以分散孩子想尿尿的注意力,可能是饮食性的多尿,如果尿频同时每次尿量多,而没有其他表现的话,要注意是否喝水太多了。

发病原因

病理尿频

病理性尿频可能是患有感染、结石、肿瘤或存在异物,以尿路感染为多。小儿尿路感染以后,每次尿量不多,但排尿次数却明显增加,并可有尿急、尿痛等症状。由于疼,孩子排尿时往往哭闹。此外,患了尿路感染后,通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增高、食欲减退、呕吐等等。做尿常规检验可帮助诊断。治疗时要多给孩子饮水,让他们休息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等药物。

蛲虫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尿频。感染蛲虫后,晚上成虫会爬到肛门附近产卵,检查时可见到白色线头样小虫。治疗时要给孩子剪指甲、纠正孩子吮手习惯、烫洗内裤和被褥罩,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驱虫剂。

生理尿频

生理性尿频除了饮水过多、天气寒冷、裤子不合身等生活因素外,最常见的当属精神性尿频。短时的尿频往往与孩子希望引起父母注意有关。这种尿频一般是暂时的,当父母带孩子上厕所而中断谈话后,尿频自然消失。但如果家长对孩子关注不够,使得孩子总将尿尿做为寻求注意的“王牌”,就可能落下习惯性精神性尿频的毛病,此时再纠正就很难。

小儿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治疗

1.一般治疗

隔离,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合并症立即看医生。

2.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

3.中药治疗。

预防

1.被动免疫

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1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3.控制传染源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4.切断传染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小儿肾炎

小儿肾炎一般指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双侧肾脏的弥漫性、非化脓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儿童,6-9岁最为常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的细菌或病毒感染,但是肾炎的发病并不是细菌或病毒直接损伤肾脏而发生的炎症,而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体内产生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肾脏损伤而致病。

一般儿童肾病起病缓慢,患儿倦怠乏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单纯性肾病发病年龄偏小,多在2~7岁,肾炎性肾病发病年龄偏大,多在7岁以上。性别分布男多于女,为4:1。

因浮肿怀疑肾病需做些检查项目:应做血常规、尿常规、双肾B超、肾功能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即可初步诊断。

浮肿是儿童肾病最明显症状:水肿常最早出现,始于颜面眼睑,渐及全身、单纯性肾病多高度浮肿,指压皮肤呈凹陷性,重者累及浆膜腔,出现胸水、腹水、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可导致呼吸困难、腹泻或呕吐。

浮肿反复发生,偶可自行消退。肾炎性肾病水肿不如单纯性肾病显著,也可极轻,甚至不易察觉。低白蛋白血症造成营养不良和发育落后,表现为毛发不荣,皮肤干燥,易生间擦疹和溃疡,指、趾苍白,面色不华,唇淡苔白,患儿疲乏少动,反应淡漠,易发生感染。

预防

初生儿期

(生后一个月内) 此期初离母体,无论在饮食方面和寒温调节方面均需特别注意。提倡母乳喂养,哺乳要定时定量,白天每3~4小时一次,夜间6~8小时一次。

乳儿期

(1周岁以内)此期是人生长发育最迅速时期,饮食除乳汁外要增加辅助食品,以满足机体发育的需要。由于体内胃气较弱,运化不足,稍有不慎,易发乳食停滞;气血未充,筋骨柔弱,不能耐受风寒温热等病邪的侵袭,应加强护养,以固真气。

幼儿期

(从1周岁到3周岁)这一时期各种生理机能趋向成熟,应当断乳,如哺乳时间过长,不进其他食品,可使脾胃虚弱,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发育。小儿断乳后,大多饮食不知自节,食后不知饱足,必需适当控制饮食,避免择食嗜食。

幼童期

(从3周岁到7周岁)此期小儿气血充盛,抗病能力增强,模仿力强,可开展相适应的文体活动,锻炼体质。使其很好的发育成长。

学童期

(从7周岁到14周岁)此期小儿继续发育成长,胃气日趋充实,此后开始性的发育,而转入少年期。此期要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断提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儿童时期的生理特点是机体和生理功能都没有达到成熟和完备的程度,易生疾病,另外发育较快,在儿童时期加强养生护肾,对预防肾脏病、延年益寿有积极的意义。

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

治疗

1.先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儿科或消化内科进行全面细致检查,排除那些可以导致厌食的慢性疾病,排除缺铁、缺锌。因原发病引起的厌食,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2.饮食要规律,定时进餐,保证饮食卫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定时排便;营养要全面,多吃粗粮杂粮和水果蔬菜;节制零食和甜食,少喝饮料。

3.改善进食环境,使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去进食,并保持心情舒畅。

4.家长应该避免“追喂”等过分关注孩子进食的行为;当孩子故意拒食时,不能迁就,如一、两顿不吃,家长也不要担心,这说明孩子摄入的能量已经够了,到一定的时间孩子自然会要求进食;决不能以满足要求作为让孩子进食的条件。

5.加强体育锻炼。

6.不要盲目吃药,可以适当服用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中、西药。

小儿便血

肛门排出的大便中带血,不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是鲜红的、暗红的还是柏油样的,都称为便血。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结肠和直肠的出血。便血伴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粪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位置的高低、出血量的多少及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多为黑便,若出血量多且排出快,亦可呈暗红乃至鲜红色。下消化道出血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若在肠道停留较久,亦可转为黑便。柏油样黑便提示出血量在60ml以上。便血者可无呕血,呕血者多有黑便。便血也可以是全身疾病表现的一部分,有时因吞入来自消化道外的血液也可引起“便血”。

治疗

1.病因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多能治愈便血。如新生儿出血症,一般仅用维生素K1治疗既有显著疗效。肠道感染性疾病使用有效药物后便血常迅速消失。全身感染性疾病所致便血,应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治疗。

2.对症治疗

(1)一般处理活动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使用镇静剂。严密观察和记录患儿的神志、脉搏、血压和尿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血引起窒息。

(2)输血对出血量大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无条件立即输血者,可先输入右旋糖酐、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

(3)止血根据出血性质不同选择止血剂,如安络血、酚磺乙胺、6-氨基已酸、对羧基苄胺等。对上消化道出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4~8mg加于150~250ml生理盐水中分次口服或胃管内滴注对局部黏膜血管有收缩作用。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对胃、十二指肠急性黏膜病变及溃疡出血有良好止血效果。

3.外科治疗

直肠息肉大多可在结肠镜检下行息肉切除。结肠和小肠多发性息肉,长期大量便血时,可剖腹探查,切除息肉较集中的肠段,以止血和防止恶变。肠套叠如空气或钡灌肠不能复位或时间超过48小时应手术治疗。回肠远端憩室和肠重复畸形伴出血可行局部肠切除。

预防

一旦发现便血,应及时诊治,以免延误病情。另外建议:

1.让儿童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

小儿呕吐

呕吐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不同年龄不同种疾病均可引起呕吐。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和收缩,迫使食道和胃内内容物从口和鼻涌出。呕吐可以是独立的症状,也可是原发病的伴随症状。单纯呕吐把吃进过多生、冷食物及腐败有毒食品吐出来,也是机体一种保护功能。遇到孩子出现呕吐不要惊慌,观察病情,正确护理。

临床表现

呕吐仅是一种症状,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呕吐前面色苍白、上腹部不适(幼儿常说腹痛)、厌食、进食进水均吐。突出物有时从口和鼻腔喷出。呕吐严重时,患儿出现口渴尿少,精神萎靡不振,口唇红,呼吸深长脱水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其病因多样,同时伴有原发病的症状。

治疗

主要查清病因,治疗原发病。在此基础上采用对症治疗。

1.呕吐的患儿应采取侧卧位或座位,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给患儿少量果汁淡盐水喝。如因饮食不节引起者休息、减少进食。

2.呕吐停止或减轻后,可给予少量、微温易消化食物或米汤等流质饮食。

3.有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者,应及时按需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4.呕吐频繁者须予以止吐剂、镇静剂。如鲁米那、冬眠灵、吗叮啉栓剂等,慎用胃复安。

5.解痉药物,如颠茄合剂、阿托品654-2、普鲁本辛、1%~2%普鲁卡因。

1.新生儿、婴儿哺乳不宜过急,哺乳后竖抱小儿身体,让其趴在母亲的肩上,轻拍背部至打嗝。

2.注意饮食宜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不要过食煎炸肥腻食品及冷饮。

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脏的、腐败的食物。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防止病毒及细菌的感染。

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是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无规律,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小儿便秘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

临床表现

1.排便异常

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污便等,大部分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由于排便次数少,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长,水分被充分吸收后变得干硬,排出困难,合并肛裂患儿有血便。污便是指不故意弄脏内裤,见于严重便秘儿童由于大便在局部嵌塞,可在干粪的周围不自觉地流出肠分泌液,酷似大便失禁。

2.腹胀、腹痛

便秘患儿还常常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腹痛常常位于左下腹和脐周,热敷或排便后可缓解。腹胀患儿常常并发食欲不振,周身不适,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

3.其他

长期便秘可继发痔疮、肛裂或直肠脱垂。

治疗

有原发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类缘病、肛门狭窄、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根本应放在改善饮食内容,多补充水分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同时养成排便习惯。

1.灌肠治疗

是去除直肠内的嵌塞粪便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可与口服泻药配合应用。对于严重便秘者可先予以生理盐水、石蜡油、硫酸镁按3:2:1比例混合肠内保留。

2.药物治疗

导泻剂可维持规律性排便,常见的有渗透性泻剂(乳果糖)、灌胃剂(聚乙二醇)、润滑剂(液体石蜡)、刺激性泻剂(番泻叶)。维持治疗需数月,当儿童形成规律性容易排便后才考虑停药。

3.饮食调整、训练排便

可防止便秘再发。增加水摄入以软化大便,多补充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全麦、水果和蔬菜)也是治疗便秘的部分。规律性如厕习惯是治疗便秘的重要部分。无论有无污便,餐后应有充足的如厕时间,这有利于儿童保持排便频率的记忆。

预防

补充足够的水分,多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养成好的排便习惯。

小儿中暑

症状体征

1.中暑 凡有接触高温环境或有在烈日下曝晒病史的小儿,突起体温升高、大汗、脱水伴烦躁、嗜睡、肌肉抽动或意识障碍者,均应考虑中暑。体温升高是中暑的主要特征之一,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久,预后越差。体温达41℃是一个危险指标,常出现昏迷或抽搐,超高热若持续数小时不退,存活者可能遗留永久性脑损害;体温高达42℃时,易继发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体内丢失大量氯化钠还可出现阵发性肢体肌肉痉挛和抽搐;因高热、脱水、酸中毒、血液浓缩或黏稠度增加可诱发DIC,使病情突然恶化,甚至死亡。

2.暑热症 暑热症患儿多在盛夏时节发热,绝大多数病儿发生于周岁前后至2岁间,6个月以下和3岁以上少见。

(1)体温:在38~40℃之间,可为稽留型、弛张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不退。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发热期可长达1~3个月,待气候凉爽时自然下降。武汉儿科医生曾观察部分久热不退的病儿,移居庐山后体温即降至正常。

(2)多饮多尿:患儿虽有汗腺功能障碍,但肾功能正常,因此多尿、尿清而频繁,尿量虽不如尿崩症那样多,也可在一昼夜达20余次,不含蛋白质,尿比重常在1.008以下;由于组织间水分减少,使唾液分泌减少而引起口渴多饮,每天饮量可达3L以上。

(3)少汗或无汗:大多不出汗,仅有时在起病时头部稍有汗液。

(4)其他情况:病初一般情况良好,不显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或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多不严重。体检除咽部稍呈充血外,并无其他阳性体征。高热时可见惊跳、嗜睡,少见神经系统严重症状。热度持久不退时则可见食欲减退、苍白、消瘦无力、烦躁不安,出现慢性病容。除部分病例的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外,实验室检查结果多在正常范围内。

(5)病程:多数历时1~2个月,但亦可长达3~4个月,直至脱离高温环境或秋凉后发热及其他症状逐渐消退。

预防护理

在炎热的夏季尽量减少孩子在烈日下或通风不好的地方游玩;不要穿戴厚而通气性能差的衣服;出汗多时应经常口服略有咸味的盐水,并利用通风设备使皮肤保持凉爽;对酷热下参加农业劳动的中小学生,要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劳动时要戴草帽,并及时供应凉盐开水或绿豆汤;发现孩子有中暑先兆时,应使其迅速离开现场;对有暑热症病史的小儿,到夏季尽可能移居到比较阴凉的地区。

小儿过敏性皮炎

小儿过敏性皮炎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它主要是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凡对特异性抗原有遗传的或体质上易感的人,在接触这种抗原时,可导致速发型或迟发型过敏性皮炎,主要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源而引起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皮肤病症。

症状

小儿过敏性皮炎轻度患儿局部皮肤充血,边缘有清楚的淡血斑;重者在红斑基础上发生丘疹、水疤(或大?疤)、糜烂、渗出等。轻者自觉灼痒,重者感疼痛。小儿过敏性皮炎有很多种,包括小儿接触性皮炎,小儿神经性皮炎,小儿脂溢性皮炎,面部过敏性皮炎,脸部过敏性皮炎等。小儿过敏性皮炎是皮肤病中一大类病症,小儿过敏性症状可有红肿、痒、痛,尤以瘙痒最为明显,最让人烦恼。

小孩拉肚子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预防

合理喂养,注意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季节应注意消毒隔离,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滥用抗生素。

护理

感染性腹泻应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注意观察入量及出量(大便、小便及呕吐)情况,并及时准确地记录;注意掌握静脉补液的速度;注意臀部护理,防治尿布疹和臀部感染;按时喂水及口服补液盐并给予家长指导。

小儿腹胀

小儿腹胀即小儿腹部胀满,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肝脾肿大引起,小儿腹胀以气胀最为多见。

临床表现

腹胀是一种临床症状,在正常情况下,2岁以上小儿与成人一样,除胃与结肠外,小肠内均无气体,新生儿小肠内正常均应充气,无积气则多为病理现象。特别是饱食后全腹膨胀,常高出剑突,饥饿时则腹部空瘪,如果持续膨胀不瘪,并有张力则可认为是腹胀。

患儿多有急或慢性病容,腹部隆起高出于胸部,严重的腹胀可影响呼吸,不能平卧。

腹部检查:轻叩腹部,鼓音为气,实音为实性肿物,实音同时有传导性震颤为积液,腹部听诊机械性肠梗阻时肠鸣音亢进,麻痹性肠梗阻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气胀也有两种情况,一般是胃肠胀气,但也有少数是气腹,这两种情况,除通过腹部立位X线检查膈下积气外,临床上腹部轻浅的拍诊可感到气腹较空软,而肠内胀气可摸到肠形。大孩子可依靠左侧卧位,叩诊肝浊音界来鉴别,气腹时肝浊音界消失。

预防

1.少食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的食物

如土豆、面食、糖等,都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最后导致腹胀。

2.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炒豆、硬煎饼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

3.养成良好进食习惯

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因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带吞进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

4.防止不良情绪

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制造过多胃酸。

5.增强体质

注意锻炼身体,每天坚持适量室外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而且可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功能。

6.适度补充纤维食物

高纤维食物有时有减轻腹胀之效,特别是在摄入高脂食物后。这是因为,高脂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肠胃里逗留时间也往往较长,而一旦有纤维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统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7.预防胃肠道疾患

对某些疾患来说,腹胀或是先兆,或是症状之一,如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等。

小儿多动症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临床表现

1.注意缺陷

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是本症的核心症状。患者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注意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2.活动过多

表现为患者经常显得不安宁,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

3.行为冲动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行为反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是ADHD的核心症状,具有诊断价值。

4.学习困难

因为注意障碍和多动影响了患者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业成绩差,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5.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困难。少数患者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偏低等问题。

6.品行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辱骂、打伤同学、破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性攻击、抢劫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纵火、偷盗等。

小儿癫痫

临床表现

癫痫发作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都具有突发、突止和周期性发作的特点,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癫痫发作临床表现。

1.儿童癫痫早期症状

早期的儿童癫痫症状:患儿在喂奶及睡眠时头部多汗,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童喜欢摇头。摇头时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脱发。此外,患儿烦躁不安,睡眠时易惊醒。

2.儿童癫痫大发作又称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大发作时突然神志丧失,全身强直阵挛性抽动,呼吸暂停,口吐白沫,四肢抽动,可能伴有舌咬伤和尿失禁。持续1~5分钟,抽动停止后入睡。醒后头痛、无力,对发作无记忆。

3.儿童癫痫局限性发作又称为简单部分运动性发作

表现为病灶对侧口角、眼睑、手指、足趾或一侧面部及肢体末端短阵性抽搐或麻木刺痛。抽搐有时可由手指至上肢扩展到对侧。症状持续数分钟以上。发作时意识不丧失。

4.肌阵挛发作

患儿表现为某一块肌肉或肌肉群突然、有力的、快速抽动,有的呈局部,有的可引起一侧或双侧肢体抽动,抽动时手中拿的东西掉出或甩出。躯干肌肉受累时表现突然频繁用力点头、弯腰或后仰,站立时突然摔倒。

5.儿童失神癫痫

失神小发作5~7岁发病,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中止的短暂意识障碍,不抽动。在发作的时候,患儿会静止不动,脸色略有苍白,言语活动暂停,手不能握住物品,有时会站不稳。发病频繁,智力正常。一般持续在2至15秒。

6.高热惊厥

小儿时期特殊的、常见的癫痫综合征。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这些患儿在出现热惊厥前没神经系统症状,各方面情况良好。由于某些诱因发热时,体温达38.5~40℃或更高时,患儿出现全身性惊厥。四周抽动、两眼球上翻、口周发绀、神志不清,有时大小便失禁。简单型的热惊厥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仅在高热的第一天一次发作,缓解后不嗜睡。复杂型发作持续时间长,一次发热可引起两次和更多次发作。高热惊厥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家庭护理

1.治疗期间癫痫病的护理

(1)家长要督促检查癫痫患儿按时、按量、准确无误治疗,防止少服、漏服和多服。

(2)家长不可随便更换和剂量,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以及更换的品种,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应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癫痫病完全控制后,才可考虑逐渐停止治疗,减少剂量过程也需1年以上,切忌短期或突然停止治疗。

2.癫痫病的心理护理

癫痫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躯体的痛苦、家庭的歧视、社会的偏见,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癫痫病人常感到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不稳等,时刻担心再次发病,家庭成员应经常给予关心、帮助、爱护,针对思想顾虑及时给予疏导,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愉快的心情、良好的情绪。

3.日常生活中癫痫病的护理

(1)癫痫患儿应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生活应有规律,可适当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但避免过度劳累、紧张等。

(2)癫痫患儿饮食应给予富于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清淡、含维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勿暴饮暴食。

(3)癫痫患儿尽量避开危险场所及危险品,不宜从事高空娱乐活动及精力高度紧张的工作,如登山、游泳、骑自行车,小孩不宜独自在河边、炉旁,夜间不宜单人外出。

4.定期复查

患儿用药期间,需定期到医院复查,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定期检查药物血浓度、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5.合理安排生活

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学习,保证充分的休息,饮食不过量,饮水勿过多,避免睡眠不足及情绪波动。

6.发作急救措施

(1)首先家长或监护人不要惊慌、沉着处理

(2)不必用外力强行制止患儿的发作或按压患儿的四肢。

(3)患儿发作的时候,要有专人守护,应立即用一双筷子缠上布塞入上下牙之间,以防止咬舌致伤;解开上衣,将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必要时要及时将分泌物吸出。对于戴眼镜的患儿,要立即将眼镜摘下。按压人中穴及合谷穴。

(4)惊厥后要努力使患儿放松、镇静。

(5)大多数患儿可在短时间内完全清醒,如抽搐不断,或15分钟后仍未清醒,呼吸困难或身体受伤,则要拨打999急救电话寻求医生的帮助。

小儿盗汗

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时有口臭,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

症状

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化验检查可有贫血,免疫球蛋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对于脾虚易感儿,中医多主张积极治疗其本,即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呼吸道再感染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健脾益气、扶正固表、益气养阴。

预防方法

1、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2、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

有的小儿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

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3)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4)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小儿吞气症

吞气症是指在食物下咽时大量的空气被无意识地吞入并留在胃里。这类气体中的大部分通过打嗝排出。临床表现为可听见的吞咽空气、厌食、上腹饱胀、过度肛门排气、反复嗳气,且症状在夜间可自行缓解。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是反复嗳气,常伴有腹胀,腹部不适感。餐后早期发胀和压迫感常较突出,嗳气更加频繁。在X线摄片上见胃底有大量气体,称为胃泡综合征。透视下可观察到吞咽的空气。吞咽空气所致的急性胃扩张,偶可产生酷似心绞痛的剧烈疼痛,称为胃心综合征。

部分患者吞入了大量气体而无嗳气,也不产生胃胀症状,但气体下行至小肠,可引起普遍性腹胀和不适。气体下行至结肠积存于肝曲或脾曲,可引起结肠曲综合征,肝曲综合征表现为右上腹胀满、不适或压迫感,脾曲综合征则表现左上腹部症状。

治疗

治疗包括向患者解释以消除顾虑。患者常能自己控制嗳气,对这样的患者应给予指导。反复人为的嗳气是无益的,甚至可加剧病情。某些顽固患者对生物反馈类治疗精神疗法可能有效。

对有关精神症状的治疗可采用减轻精神压力的措施。处于焦虑状态的患者,给以简单的解释和消除顾虑即可缓解症状。

膳食调整包括避免吃硬糖或嚼口香糖。进食要慢,勿大口吞,避免喝汽水。戒掉吞气的坏习惯。

腹胀严重时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如西沙必利或中成药四磨汤等促进吞入气体的排出。

小儿鼻出血

小儿鼻出血严格来讲是鼻科常见的一种症状,并不是疾病的名称,常有鼻-鼻窦及其邻近器官的病变、外伤、高血压、以及全身慢性疾病造成鼻出血,是其常见的原因。由于鼻出血是鼻科急症之一,临床上,根据病因和出血程度,一定要积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避免后续并发症的出现。儿童鼻出血的预后一般较成人要好的多,约90%的鼻出血在短时间内能够止血,多不需要住院治疗。

临床表

如以临床表现看,鼻出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或鼻腔中有结痂血块而无血液流出,或单侧或双侧鼻出血,仅有有少量血液从前鼻腔滴出,出血时间短,有时不经处理可以自然止住。重者则常血流如注,或口鼻同时涌出血液,出血时间较长,不易简单止住。

如以鼻黏膜损害、出血部位而言,大致分为以下4个部位:

1)鼻腔前部出血:多为鼻中隔前下部血管交汇区出血,我们称为利特尔区出血,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有些喜欢挖鼻的孩子,甚至可以直接损伤该区域的血管丛,引起出血。该区域出血特点多为出血量不大,持续时间短,易止血,也有部分大量出血需要住院处理的病人。、

2)鼻腔中上部出血:在儿童多为外伤引起,常为动脉性出血,出血量较大,不易简单止住,如筛骨骨折引起的筛前动脉出血可以引发失血性休克。

3)鼻腔后部的出血:常见于老年人。在儿童有时见于鼻咽纤维血管瘤引起的鼻腔后部出血。

4)鼻腔粘膜弥漫性出血:多见于全身慢性疾病,如白血病、肝肾功能障碍的儿童;维生素及营养障碍的儿童也会引起弥漫性鼻腔出血。

疾病预防

由于儿童鼻出血绝大多数是由鼻腔干燥、黏膜糜烂引发的,而这种情况与孩子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中医上所说的“内火”大引发的出血,多为这种情况。所以平时应该多吃蔬菜,尤其是多进食粗纤维、多喝白水。少零食、不能用饮料替代水白,排便要一天一次,定时,并不能干燥。平时不能挖鼻,减少对鼻黏膜的损害,积极治疗鼻炎等相关疾病以及全身慢性疾病,祛除发病因素。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问答】准生证什么时候办?
准生证每个地方规定稍微有些不一样,一般城市都是怀孕3个月附近办理,因为3个月内孕妇流产的风险比较高,太早办理反而不利于管理。
MAIGOO原创 情侣未婚 婴幼童健康
1276 47
孩子免疫力低下的原因及表现 宝宝免疫力抵抗力低怎么办?
宝宝又发烧、感冒了!妈妈在忧虑、担心之余,有否想过宝宝常患这些病症,除了外界影响,其实更多与宝宝本身的免疫力有关。有些宝宝小病不断,这是抵抗...
MAIGOO原创 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 ★★★
610 27
【哺乳期补充矿物质】哺乳期怎么补矿物质 哺乳期缺矿物质症状
钙是哺乳期不可或缺的矿物质,每个哺乳期的妈妈每天都要给宝宝大量的钙,若此时钙营养摄入不够,母亲自己或孩子就会发生缺钙性疾病。下面就就给大家介...
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 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和护理
小儿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
婴幼童 咳嗽
2166 125
【问答】孕妇可以睡电褥子吗?
电热毯电流虽小,但由于电热毯紧贴在孕妇身下,且电热毯持续的高温,会让胚胎中的蛋白质变形,对胎儿的健康形成威胁,因此,在妊娠头3个月使用电热毯...
MAIGOO原创 母婴健康 电热毯
1220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