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塔是什么意思 烧塔的来历和传说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小吴硬核科普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中秋夜烧塔在南方一些地方很盛行,这个习俗来源于元朝对蒙古鞑子的驱赶。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成为烧塔民俗,并且多表达“中秋节是丰收的节日,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烧塔相关内容。

烧塔是什么意思

烧塔,部分地方又称之为烧塔仔,是南方诸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

塔高1—6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

烧塔的来历

元朝统治中国以后,采取种族歧视的政策,蒙古贵族没收了汉人的马匹和兵器。为了监控老百姓活动,元统治者把五户人家编成一甲,由元政府派一名蒙古贵族当甲长,甲长由五家轮流供养,甲长到每家受供养前后,都要秤体重,如果体重减轻,负责供养的那一户就要受惩处。元朝贵族在各乡村作威作福,勒索百姓财物,奸淫良家妇女。他们做贼心虚,怕受百姓报复,规定每甲五户只能共用一把菜刀,其余的没收。

元朝末年,黄河连年水灾,物价飞涨,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因此,韩山童、刘福通等白莲教领导人便利用宗教作掩护,发动起义开展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2)夏天,刘福通领导的白莲教——红巾军在皖北预南一带举起反元旗帜,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潮汕人民为与周边统一步调,按事前密约,于八月十五这一天,在空旷地方用瓦片砌塔,燃烧猛火,作为行动信号,一齐动手,斩杀了蒙古贵族鞑子。从此,烧塔便成为中秋习俗相沿下来。

烧塔文化内涵

中秋烧塔相对于一般中秋活动而言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是稻谷节节饱满,家里红红火火,亲朋平平安安的象征,寄托了南方许多人几千年来的审美情趣。

烧塔活动的参与者会用小调、山歌等各地自己的方式庆贺丰收,岁岁平安。歌唱好年景,歌唱幸福美满的生活,活动一般会进行到深夜方才结束。

烧塔的注意事项

1、烧塔需要到一定的年龄,十岁到十五岁这个年龄段是最好的。潮汕烧塔多为青少年玩乐活动,中秋前几天,青少年们就忙碌起来,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瓦塔。塔的大小高低,依据积聚瓦片的多寡及参与者的年龄层次而定,10岁左右的孩子砌的是小瓦塔,一般只有两三尺高。青年砌的规模较大,因为他们年龄大些,会从四方八面搬来瓦片,故砌的瓦塔往往有五六尺到一丈多高。

2、建塔的时候需要注意搭建合理的架构,以免塔会倒下来。瓦塔累砌也有讲究,大瓦塔的塔基要铺上红砖条或灰砖块,然后按“品”字形的格局构建。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塔下留出才目对的两个门,一个用于投放燃料,另一个掏出木灰。塔的上端留出空口,供吐火舌、火炯之用。砌建瓦塔地方,大都在旷埕与广场,在同一场地中,有时砌上几个瓦塔。

3、烧塔需要注意安全,以免引起火灾。月亮升至半空以后瓦塔开始燃烧起来,至燃烧猛烈时,瓦片被烧得通红透亮,塔口的火焰直冲云天,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把粗粒的海盐,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向塔里,瓦塔发出像鞭炮一样的噼啪响声,再撒上硫磺,燃放出蓝色光焰,但是注意别人火苗飞到附近的房子或者有易燃品的地方,以免发生火宅。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端阳节又称什么 端阳节的由来说法有哪些
端阳节又称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可以说是我国别称最多的节日,有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等二十多个别称,端阳节就是其中一个,端阳节的来历说法有两种,按十二地支算,五月为五月,五通午,五为阳数,因此端午也称端阳;还有一种说法是五月初五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因此称为端阳。下面来了解一下端阳节吧。
植树节手抄报内容标语大全 植树节的宣传语及倡议书
植树节要来了,我们可以办手抄报来纪念这一节日,那么手抄报内容写什么好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了一些植树节手抄报的标语,植树造林功万代,祖国山川尽锦绣。今日种下一棵苗,他年绿树成荫如画图。植树节到了,让我们共同发出倡议,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保护脚下的每一寸绿地而努力。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纳西族的风俗
纳西族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受汉文化影响较深,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纳西族一日有三餐,肉食以猪肉为主。其传统节日有祭天、新年、棒棒会、三朵节、火把节等。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纳西族的文化习俗。
万圣节的习俗 万圣节吃什么食物
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虽然后来不需要这样驱鬼怪了,但是我们还能看到不给糖果就捣乱、群鬼游行、人鬼嘉年华会、“咬苹果”游戏等习俗。万圣节这天,人们对吃的也挺有讲究。“万圣到,吃南瓜。”南瓜是万圣夜的节庆食品,特别是在美国,南瓜派是美国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传统家常点心。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万圣节的习俗及传统食物吧。
壮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的特色是什么 壮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国内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地。壮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壮族民间信仰多神。壮族人民喜食水产,稻米是他们的主食。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也有三月三、牛魂节等民族特色节日。那么壮族文化有什么特点?壮族人还有有什么特色的风俗习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 传统文化
1.8w+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