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洗衣机的使用方法
一、使用前准备
医用洗衣机的使用需从“准备阶段”开始规避风险,重点关注设备状态、织物分类与耗材选择,具体包括:
1、设备检查:启动前确认洗衣机外观无损坏,门体密封圈无老化、渗漏,显示屏参数正常,排水、排污管道通畅;同时检查消毒模块(如紫外线、高温蒸汽装置)是否处于待机状态,确保功能完好。
2、织物分类:严格按照医疗织物污染程度划分,将“感染性织物”(如沾有血液、体液的织物)、“脏污织物”(如普通病号服)、“清洁织物”(待发放的干净织物)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分类后需根据织物材质(如棉、化纤)确定是否适合高温清洗。
3、耗材准备:选用符合医疗标准的中性洗涤剂,避免残留损伤织物或刺激人体;消毒剂需选择环保、无腐蚀且杀菌率达标的类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类),并按说明书配比浓度,禁止使用家用普通洗涤剂或劣质消毒剂。
二、核心操作流程
医用洗衣机的操作需遵循“装载-选程-运行-卸载”的闭环流程,每一步均需贴合医疗卫生要求:
1、织物装载:将分类后的织物均匀放入内筒,装载量不超过设备额定容量的80%,预留足够空间让织物充分翻滚,保证清洁与消毒效果;装载时避免织物缠绕门体密封圈,防止运行中漏水。

2、程序选择:根据织物类型与污染程度选择对应程序——感染性织物优先选择“高温消毒程序”(通常水温80-95℃,持续10-30分钟),普通脏污织物可选择“标准清洁程序”,清洁织物存放前可选择“低温烘干程序”(若设备带烘干功能);部分设备支持自定义参数(如水温、消毒时间),需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调整。
3、启动与监控:确认洗涤剂、消毒剂已按比例加入对应注入口后,关闭门体并启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通过显示屏观察设备状态,若出现“水温异常”、“漏水报警”等情况,需立即停机,排查故障后再重启,禁止带故障运行。
4、卸载与转运:程序结束后,须待内筒冷却至室温方可操作(以防高温烫伤),打开门体卸载织物;感染性织物卸载后需放入专用密封转运袋,清洁织物直接转入无菌存放区;卸载完成后,及时清理内筒残留纤维与污垢,避免堆积滋生细菌。
三、消毒与维护
医用洗衣机的定期消毒与维护是保障其洗涤消毒效果和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需做到“每次用后消毒、定期深度维护”:
1、日常消毒:每次卸载织物后,启动“筒自洁程序”,用高温水(90℃以上)配合消毒剂冲洗内筒5-10分钟,清除残留污渍与细菌;同时擦拭门体密封圈、控制面板及设备外部,保持机身清洁,避免灰尘或污染物附着。
2、定期维护:每周检查一次排水过滤器,清理堵塞的纤维与杂质,防止排水不畅;每月检查门体密封圈是否有裂纹,若出现老化需及时更换,避免密封失效;每季度由专业人员拆解检查消毒模块(如紫外线灯管、加热管),确保杀菌功能正常,同时校准水温传感器与计时器,保证参数精准。
3、应急处理:若运行中出现消毒剂泄漏,需立即停机并切断电源,打开通风设备,操作人员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后清理泄漏物,避免接触皮肤或吸入气体;清理完成后,需测试设备无异常再重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