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名单公布 内蒙古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见证了草原文明的历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能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重要资源,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蒙古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弓箭制作技艺、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桦树皮制作技艺、地毯织造技艺、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蒙古包营造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内蒙古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Ⅷ-44 弓箭制作技艺(蒙古族牛角弓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Ⅷ-46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 东乌珠穆沁旗文化馆
Ⅷ-46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 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
Ⅷ-83 桦树皮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文化馆
Ⅷ-83 桦树皮制作技艺(鄂温克族桦树皮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 根河市文化馆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左旗文化馆
Ⅷ-112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文化馆
Ⅷ-123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化馆
Ⅷ-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化馆
Ⅷ-168 牛羊肉烹制技艺(烤全羊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宾馆
Ⅷ-181 蒙古包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181 蒙古包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文化馆
Ⅷ-181 蒙古包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 陈巴尔虎旗文化馆
Ⅷ-196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Ⅷ-226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 正蓝旗文化馆

声明:以上内蒙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介绍
正蓝旗察干伊德(奶制品),那可是大有来头。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早在元、清时期就是皇家御用的奶食品供应基地。如今,曾为皇家制作过奶制品的察哈尔蒙古族后裔仍然生活在正蓝旗,传承着皇家奶食品的制作工艺。奶制品制作技艺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 【 详细>>】
牛羊肉烹制技艺现有: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北京烤肉制作技艺、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烤全羊技艺、宁夏手抓羊肉制作技艺。2008年6月7日,牛羊肉烹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东来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牛羊肉烹制技艺(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 详细>>】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乐器造型简练优美,结构合理,做工精巧,音色纯净,为历代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古往今来,凡民间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神赛会,或宫廷、官府举行重大的政治、军事和宗教活动,都要演奏民族乐器。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流传至今,影响深远。中国民族乐器制作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蜚声中外。其中长子响铜乐器、朝鲜族民族乐器、苏州民族乐器、蔡福美制鼓和维吾尔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较有特色。 【 详细>>】
蒙古包是蒙古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早在秦汉时期就以“穹庐”、“毡帐”等名称见之于我国史籍,从清朝开始以满语音译和意译的方式改称“蒙古包”。蒙古包营造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 【 详细>>】
桦树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的桦树皮加工技艺有四个步骤:一是剥取树皮;二是将皮子浸软或煮软;三是剪裁缝合;四是装饰图案。装饰手法有用砸压的,也有用剪贴的,各民族都把象征吉祥、喜庆、平安、丰收的图形装饰在桦树皮制品上。2006年5月20日,桦树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Ⅷ-83。 【 详细>>】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一直是蒙古族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生活器具制造技术,起源于汉代,在蒙古族长期战争、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第一批。 【 详细>>】
弓箭的起源很早,这与先民的狩猎活动有关。早期的弓箭很难留存,由于弓体、箭干是以竹、木制成,极易腐烂,所以在新石器时代和夏代遗址的发掘中,还一直没有获得过完整的标本。而石镞、骨镞和青铜镞则易留存,考古中也多有发现。从镞的形制和材料上可以看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夏商到春秋,弓箭一直在不断改进。2006年05月20日,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手工羊毛栽绒地毯织造技艺是我国富于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它将羊毛线盘绕起来打成结扣,栽在由经纬棉线交织而成的地毯底基上,以形成高出的绒面。我国以羊毛线编织地毯约始于新石器时代,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地区和民丰县汉墓出土的双股羊毛线栽绒地毯来看,东汉时期地毯编织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宫廷和富豪宅第均铺设地毯。元代,受蒙古族生活方式影响,宫廷设置剪毛花毯作坊等。明清两代,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北京等地的地毯织造得到迅速发展。 【 详细>>】
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是我国北方游猎民族独特的手工技艺,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鄂伦春族人世代以游猎为生,长期食兽肉、衣兽皮,在此过程中创造了极具特点的兽皮手工技艺。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的工艺流程包括皮张采集、鞣皮、拼剪缝合、染色、纹饰、刺绣等,生产的成品按用途可分为服饰、生活用品、宗教用具等类别。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狍皮制作技艺。 【 详细>>】
湟中银铜器可分为银器和铜器加工制品。皆具有藏文化的艺术特色。湟中银铜器可分为银器和铜器加工制品。皆具有藏文化的艺术特色。银器制品工艺精细,图案丰富、复杂,造型逼真,表现手法独特,湟中银器工艺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素以形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而著称,以加工精美而见长,深受各族群众喜爱。2011年05月,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银器制品工艺精细,图案丰富、复杂,造型逼真,表现手法独特,湟中银器工艺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素以形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而著称,以加工精美而见长,深受各族群众喜爱。2...008年,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四川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非物质文化有哪些?本文Maigoo网小编整理了四川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传统戏曲川剧,还有四川竹琴、川江号子、绵竹木版年画、蜀锦织造技艺、古蔺花灯、羌族刺绣、豆瓣传统制作技艺等,下面还盘点了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了解下四川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 ★★★
4.3w+ 22
中国十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代表性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中国拥有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万余项,其中,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43项,那么中国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中国传统医药代表针灸、中国传统体育游艺类代表太极拳、中国传统音乐代表古琴艺术、中国传统美术代表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民俗代表春节、中国传统戏剧代表京剧、中国传统舞蹈代表秧歌、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代表牛郎织女等,了解更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遗,请浏览本文。
北京市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北京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凸显首都历史文化价值,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那么,北京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整理了北京十大著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名录,有京剧、北京烤鸭、北京皮影戏、北京兔儿爷、北京景泰蓝、京绣、北京料器、京西太平鼓、北京评书等北京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十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那么,湖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小编整理了湖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湘绣、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湘剧、湖南花鼓戏、安化黑茶及制作技艺、湖南皮影戏、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湘昆、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等,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省 ★★★
5.3w+ 86
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吗?本文整理了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黄梅戏、徽剧、珠算、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凤阳花鼓、花鼓灯、孔雀东南飞传说、淮北梆子戏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下面一起随MAIgoo编辑来看看这些安徽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 ★★★
3w+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