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生间分几种类型
1、按功能布局分类
独立型:浴室、厕所、洗脸间完全分离,互不干扰,适合大户型或多人家庭,但占用空间较大。
兼用型:浴盆、洗脸池、马桶集中在一个空间,节省面积但使用效率较低(如高峰期需排队)。
折中型:部分功能独立(如马桶单独隔间),部分功能合并(如洗手台与淋浴区共用),平衡空间与实用性。
2、按空间形式分类
半开放式:干湿分区(如淋浴区用玻璃隔断),兼顾通透性与防潮性,是目前主流设计。
开放式:无隔断设计,适合小户型,但易潮湿且隐私性差。
封闭式:完全独立隔间,隐私性强但通风较差。
3、按使用场景分类
专用卫生间:仅服务于主卧室,私密性高。
公用卫生间:位于公共区域,供家庭成员或客人共用。
4、按平面布局分类
一字型:功能区沿直线排列,适合狭长空间。
L型/U型:利用转角空间,提升利用率。
干湿分离型:明确划分干燥区(洗手台)与潮湿区(淋浴),需至少4.5㎡以上面积。

二、卫生间布局基本原则有哪些
1、功能优先
必备“三件套”:淋浴、如厕、洗漱台是卫生间的基础功能,面积不足时可精简(如仅设马桶和洗手台需≥2㎡)。
干湿分离:通过玻璃隔断、浴帘或挡水条划分湿区(淋浴)与干区(马桶、洗手台),避免水汽扩散。
动线合理:建议按“洗手台→马桶→淋浴”顺序布局,符合使用习惯且减少交叉干扰。
2、空间高效利用
按面积分区:
小户型(<5㎡):优先二分离(干湿分区),洗手台可外置或采用悬空设计节省空间。
中等户型(5-8㎡):三分离(淋浴、马桶、洗漱区独立),提升多人使用效率。
大户型(>8㎡):四分离(增加洗衣区),功能更精细化。
尺寸规范:
淋浴区最小宽度≥80cm(方形)或90cm(钻石形),马桶区宽度≥70cm。
洗手台深度建议50-60cm,悬空设计可减少压迫感。
3、安全与舒适性
防滑防潮:湿区地面采用防滑砖,坡度朝向地漏;干区避免木质柜体直接接触水汽。
通风采光:暗卫需加装排风扇或新风系统,玻璃隔断/磨砂窗可引入光线。
无障碍设计:预留轮椅回转空间(≥1.5m),马桶旁安装扶手。
4、水电与细节优化
排水坡度:地砖需向地漏倾斜,避免积水;排水管与地面净高≥1.9m。
电路安全:插座远离水源,镜前灯、浴霸需防水处理。
储物设计:壁龛、镜柜或悬空柜体增加收纳,避免杂物堆积。
三、卫生间的空间布局建议
1、卫浴空间入口选用移门,是节省空间并保证其功能的选择。
2、卫浴空间选用推拉门,一般选择向内方向(即向卫浴空间方向推),那么需要预留至少1平米的空间,以保证门正常使用。
3、如果采用龙骨架高,水路管线、电气管线等排放方便到达任何位置;如果采用沟槽式排管最好沿着地板或墙面位置进行挖槽,合理排放。
4、允许地面存在一定坡度,并增加一个可溢出的下水通道,未来会有大作用。
5、马桶作为卫浴空间的一部分,最好不要正对入口,用巧妙的方式将它“隐藏”起来。
6、镜面的宽度最好与梳妆台的宽度相同。
7、卫浴空间需要用窗口增加自然光的摄入,如果可以尽量让窗口的变大或增加其数量,可以设置天窗的机会一定不要错过。
8、筒灯是一般卫浴空间必备的灯具。
9、浴霸简直是卫浴空间的万能搭档。
10、如果一个紧凑的空间需要双层毛巾架,一个高度可以设置在900mm高,另一个设置为1800mm高。
11、标准(900mm×900mm)淋浴间实在是太小了,如果可以增加到(1100mm×1100mm)或长条形会更舒适。
12、滑动移门虽然很适用,但是已经过时了,现在时尚的做法是采用半隔离无框或半框玻璃。
13、不要选择太时髦的瓷砖颜色、款式,因为他们过时的非常快。
14、卫浴空间的地面和墙面瓷砖有序设置会更加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