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著名古桥 NO.4
中国十大最美古建筑 NO.22
河北十大著名景点 NO.26
河北十大最美景点 NO.27
中国十大著名石拱桥 NO.1
河北十大之最汇总 NO.1
石家庄十大之最汇总 NO.1
石家庄十大地标建筑 NO.2
石家庄市十大城市名片 NO.2
中国最美十大古桥 NO.3
河北十大城市名片 NO.5
石家庄十大景点 NO.9
中国十大课本游好去处 NO.23
华北地区十大标志性建筑 NO.10
北方十大标志性建筑 NO.15
河北十大古桥 NO.1
石家庄十大古建筑 NO.2
河北十大地标建筑 NO.3
河北十大最值得去的景点 NO.12
赵州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赵州桥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河北民间将赵州桥与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华北四宝”。
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桥高7.23米,两端宽9.6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赵州桥的合理选址是它成为千年古桥的一个重要原因。李春将赵州桥的基址选在洨河的粗砂之地,是因为以粗砂为根基可提升桥梁的承重力度,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
现代勘测表明,赵州桥的桥址区域地层分布稳定,地基土主要以密实的粉质粘土为主,中间有粉土和砂土夹层,是修建这种特大跨度单孔桥梁的比较理想的场所。根据化验分析,这种土层基本承载力为34吨/平方米,并且粘土层压缩性小,地震时不会产生砂土液化,属良好天然地基。其稳定的地基基础是这座古老的桥梁能承受多次地震考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敞肩拱:两个拱肩部分各建两个对称的小拱,伏在主拱的肩上。符合结构力学原理,增加排水面积16.5%,节省石料。
二、跨度大,弧形平:采取单孔长跨形式,河心不立桥墩;圆弧拱形式,石拱高度降低。优于多孔桥单跨跨度小、桥墩多不利于泄洪的特点。
三、两端宽中间窄。
四、纵向并列砌筑法。
赵州桥建造中选用了附近州县生产的质地坚硬的青灰色砂石作为石料,采用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降低。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而拱高只有7.23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
外部交通
其他城市的游客可乘坐火车或高铁到石家庄火车站,石家庄站乘坐215路公交到南焦客运站下车,南焦客运站有到赵县的客车,11元每人次。
内部交通
南焦客运站坐到赵县后,在终点站下车。下车向西走,在柏林禅寺西侧的红绿灯处的站牌乘坐赵县2路公交,投币1元,终点站即为赵州桥景区。
另外:柏林禅寺门口有到赵州桥的三轮和出租车,但赵县的公交车比较方便、发车间隔小、价格便宜,所以建议乘坐公交车前往。
成人票:40元
学生票:20元
6岁以上未成年人:20元
老年票:20元
另付费的景区:10元
建议游玩:1~1.5小时左右
周边景点:八仙大道、李春像、悬索桥、关帝阁、廊桥、民俗购物街、民俗博物馆等。
赵州桥桥台长约5米,宽为9.6米。基础宽度为9.6—10米左右,长度约5.5米。基础的埋置深度为2—2.5米;桥台厚度1.549米,拱脚下为5层平铺条石,灰缝很薄,无裂缝,每层略有出台,石料下层较上层稍厚。
赵州桥桥身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拱脚宽9.6米,跨径37.02米,拱矢7.23米。主拱的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小拱净跨为2.85米和3.81米。桥体由28道并列券拱砌筑,并用勾石、收分、蜂腰、伏石“腰铁”连结加固,提高了整体性。桥面两侧有42块栏板和望柱,雕刻精美,栏板上雕的“斗子卷叶”和“行龙”,半圆雕刻,比例适度,线条流畅。
1952年冬、1953年冬、1954年夏和1955年2月份,国家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等单位先后挖掘出土大小桥石1500传余块。经选择可拼成较完整且有雕栏和铭记的石块。其中有栏板20余块,包括较古的隋代饕餮栏板2块,各式隋代雕龙栏板7块,走马栏板1块,斗子卷叶栏板16块,凤凰栏板1块;石刻狮子两个;仰天石52块,唐代修桥记、铭刻各1块;明代修桥记石碑2块;有题刻的残石6块;印有“仙迹”的桥面石1块等。在拆除桥面时,在桥身砌石内发现故事栏板3块、金代“布施”栏板5块、仰天石2块等。
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已有1400余年历史。
宋治平三年(1066年),赵州桥第二次修缮。《宋史》载:宋治平三年(1066年),因凿铁腐蚀脱落,被盗使外侧拱出现侧倾现象,于是众工扶正复原。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秋,赵州桥第六次修缮。多年车辆滚轧,致使桥面破损,秋天动工,冬天完成。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中国营造学社桥梁专家梁思成对赵州桥进行了详细考察、测绘,并写成《赵州大石桥即安济桥》一文。
1952年冬、1953年冬、1954年夏和1955年2月份,国家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等单位先后派出专家、学者四次对赵州桥进行发掘勘测工作。
1955年,赵州桥修缮工程开始施工。
1958年,赵州桥修缮工程全部竣工,为赵州桥第八次修缮。此次修缮对赵州桥进行了全面测量和修整,整个工程采用原来的护拱石、钩石、腰铁、铁拉杆和收分五种做法,还在桥面上下加设了二粘三油防水层(二层防水亚麻布和三层沥青),防止漏水腐蚀现象发生。桥面的所有栏板、望术按早期式样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