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花巷基督教堂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街口花巷7号,隶属福州基督教卫理公会,现为福建省及福州市基督教核心活动场所。
现新堂的设计方案已由福州市规划局通过,总建筑面积(包括地下二层)7500m2,预计两年建成。新堂设计美观、新颖,特别是错落有致的殿顶就像一朵美丽的花绽放在花巷里。将来,圣殿宽敞明亮,配备先进,设有高雅的管风琴,想必在其中崇拜,一定是“在地如同在天”。
基督教于1840年前后正式传入福州。“花巷堂”原名“尚友堂”,属福州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之一。1915年,美以美会当时为了社交的需要买下此地建堂,遂有“社交堂会”之意,故以“尚友堂”命名。清朝时期曾是满清官僚琉球“王”“兆新”的王府;辛亥革命时期,福建革命军司令部亦设立于此。1915年9月5日,堂会举行了第一次新教徒洗礼入教仪式,1938年改建为福州市仅有的花岗石墙体的礼拜堂(即现在的教堂建筑)。
当时的“尚友堂”气派典雅,堂内有花厅、鱼池。“兆新”时已分有左、中、右个三进,中间的三进即是所设立的教堂。为扩大基督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尚友堂”办有进德学校,大力从事近代文化教育,作为鹤岭英华书院的预备班。该校后又改为进德女中,并办立幼儿园,皆因抗日战争停止办学。
1949年起,中国基督教会与外国教会断绝关系。之后文革期间停止活动。直至1979年10月28日,花巷教堂在福州市第一个重新开堂,恢复基督教正常宗教活动(本堂并暂时作为各教派共用的崇拜聚会场所),故以所在地名取名改“尚友堂”为“花巷堂”。1982年、1985年两次共按立牧师43名。1979年至今共接待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和同道达3000人次,形成福建省基督教界与国内外人士友好交往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