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巷基督教堂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法海路观巷9号,始建于1881年,由美国公理会创建,初名圣教楼后称太平街教堂,系该会在福州建立的第二所教堂。1915年因信徒增加,由刘谦安捐资在观巷新建教堂,1916年建成“刘孟湜牧师纪念堂”(简称刘公纪念堂),堂内曾配置美国制造的雀屏式黄铜巨型管风琴。
1948年举办百人英文《弥赛亚》音乐会,创福州音乐史记录。1992年恢复开放,2005年重建后于2006年献堂定名观巷基督教堂。原建筑为红砖砌筑,面积1888平方米,2016年11月举行百年庆典感恩崇拜。
刘公纪念堂为红砖砌筑,平面接近正方形,面宽和进深均为八间,面积1888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举行宗教活动。建筑中央是一个相当于四层高的大厅,其他房间环绕大厅布置,一层为办公等用房,二层为宿舍,走廊在大厅一侧;“三层”为坡屋顶部分,用固定花窗装饰;“四层”为天窗,是大厅主要的光线来源。建筑外观朴素,除搂面位置砖的砌法有所不同外,没有任何装饰。屋顶为木桁架四坡攒尖顶小青瓦屋面;由于中央大厅设置高窗采光,外观看起来象象中国的重檐建筑。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国外布道会派传教士杨顺和怀德夫妇来福州,以中洲为立足地,在江南桥畔赁屋传教。翌年把传教中心扩展到南台铺前顶保福山,修筑了该会在福州的第一座教堂救主堂。
同治二年(1863年)美部会派麻林与夏察理来榕主持福州差会。并在于山北麓购地沿街建一座曲尺形白砖楼,取名圣教楼,并在荒山坡地上盖起四座洋式平房,作为福州差会办事机构和外国传教士聚居地(俗称“洋界”)。光绪七年(1881年),建太平街教堂,是为公理会在福州的第二座教堂。民国五年(1916年)信徒刘谦安为纪念其父刘孟湜牧师,捐献巨款扩建新堂,遂改名刘公纪念堂。
刘公纪念堂装有福建第一台巨型管风琴,延请格致中学薛廷模校长夫人林雪金女士(1890-1979年)为管风琴师。每逢教堂有重要节期音乐活动,均由林女士弹奏管风琴。林雪金女士毕业自燕京大学,后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在美国期间学习管风琴演奏,回国后一直担任刘公纪念堂管风琴师,是福建省内较早的中国籍管风琴师。
民国十六年(1927年),刘公纪念堂成为中华基督教会闽中协会的总堂,该会的节日大型音乐会均在此召开。
50年代,中华基督教会参加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文革”中刘公纪念堂停止活动,1992年改名观巷堂重新开放活动。1994年该堂信徒1200人。
观巷堂在2006年被教会自己拆毁,改建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