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泰吉是仅存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嘎寨的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撮泰吉为彝文译音,“撮”字意为鬼,“泰”字意为变化,“吉”字意为游戏,通译为“变人戏”或“人类刚刚变成的时候”、“人类变化的戏”。其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彝文典籍中亦无记载。2006年国务院批准彝族撮泰吉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Ⅳ-85
  • 申报地区: 贵州省毕节市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威宁县
详细介绍 PROFILE +

溯源

关于"撮泰吉"产生的年代,因史料缺乏,现已难以稽考。从戏的内容分析,可能孕育于汉时期,以后经过不断修改、补充,到清代中叶才基本定型。

"撮泰吉"如今只流传在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该村地处海拔2800多米的芦虹山区,这里山高箐密,气候寒冷,霜冻期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洋芋、荞麦等,单产很低,当地人民生活十分清苦。全村61户,住的都是低矮的草房,没有一间瓦房。由于医药卫生和科学文化落后,加之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当地村民遇上天灾人祸时习惯用祭山神、打粉火、滚鸡蛋、念鬼等手段驱灾除疫,祈求平安。裸戛村彝、苗、汉杂居,13个姓氏61户人家中,文、周二姓为大姓,各有12户。"撮泰吉"的戏主为文道华,彝族,从父亲上溯五代都是毕摩,都主持并参加"撮泰吉"的演出。

千百年来,"撮泰吉"默默无闻地在贵州西部的深山野林中自生自长,它很少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而保留了浓厚的原始艺术的本色。如此古老的戏剧在我国已经极其罕见,因此一经发掘出来,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每年都有大批国内外学者前往考察和研究。

艺术特色

"撮泰吉"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演出,旨在驱邪崇、迎吉祥、祈丰收。演出多在夜晚进行,地点选择在村旁山间的一块平地上。若遇天灾人祸,年成不好,则隔几年才举行一次。

"撮泰吉"面具用杜鹃、漆树等高山硬杂木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先用斧头将一尺左右长的圆木砍成毛胚,然后粗略地刻出五官即成。面相不分男、女、老、少,惟以有须无须来区别性别和年龄。色彩单一,不用油彩精心描绘,只用墨汁或锅烟随便涂咸黑色,演出前用石灰或粉笔在脸上、额上画出道道白线。其造型的主要特点是,脑门格外隆凸、鼻子粗直修长,高鼻梁;眼睛外角上扬,呈逆八字型,无唇齿、无耳朵,给人一种雅朴、原始、怪诞、无鬼气、无邪气,无秀气,无脂粉气,野气浓重、雄浑大气的感觉。演员戴圆锥状、高尺余的头饰。其总体风格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懑憨、稚拙、怪诞、夸张。

通常由10人至17人演出,主要分工是三人演狮子,两人扮牛,两人打锣鼓,四人举灯笼、火把,六人扮角色,角色名称如下:

惹戛阿布,意为山林老人或山神,2000岁,是自然神与智慧的化身,不戴面具,用正常人语调说话。青布包头,用玉米棒插于头上表示金角,意为古老,戴细绳或麦草制作假须,象征长寿,面戴两个鸡蛋壳做成的眼镜,象征透视混沌与朦胧,看清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扮演者多为世袭,一般不能改变。

阿布摩,意为老爷爷,1700岁,戴白须面具,其面具最宽大厚重。画横波浪白纹饰,以黑巾包头呈圆锥状,象征苍老,其为阿达姆的配偶。

阿达姆,意为老婆婆,老奶奶,1500岁,戴无须面具,面具大至呈圆盘脸状,上端画螺旋形的白线纹,脸庞部位画下斜波浪白纹饰,初上场时背婴儿阿安(用道具代替)。

麻洪摩,意为苗族老人,男性,1200岁,戴黑须面具、画直式波浪白纹饰。

阿安,意为小娃娃,是阿布摩阿达姆之子,戴无须小面具,下半场方才入场。

以上演员,均以白布带缠腿,以白布带搭肩交叉于腰间,穿青色或黑色的衣服,其义象征人类初期人是裸体。据说原来戏中并无阿安出场,演出时只是用一个布包代替他,后来演出"撮泰吉"才加入了阿安这一角色,因为"戏演了这么多年,他也该长大了"。

演出都是在夜间山野朦胧、神秘幽深、惊险恐怖的气氛下进行,火把、灯笼闪亮发光,交相辉映,戴着面具的演员个个威武雄壮,模拟前人劳动生活的形状。目睹此景,让人感到置身于老祖先生活的境地,精神亢奋,内心激动,好像祖先就在身旁,什么鬼邪,灾害都会躲得远远的,不敢再来,来年将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撮泰吉表演主要分为祭祀、耕作、喜庆、扫寨四个部分,其中耕作是全戏的核心,主要反映彝族迁徙、农耕、繁衍的历史。其中第四部分在正月十五那天才演:

第一部分:祭祀。阿布摩带领阿达姆、麻洪摩、嘿布,拄着木棍从森林中艰难地走出。他们用包头布把头缠成尖锥形,全身穿黑衣黑裤,用白布条将胸、背、腰、腿缠紧,以象征裸体;迈着罗圈腿踉跄行走,以表示远古人类还不能直立;一面;中击声带,发出猿猴般的叫声。来到旷地上,"撮泰"老人放下手中木棍,面对西方(传说彝族是从西方迁入威宁的),向天地、祖先和四方神灵祈祷。

第二部分:耕作。这是全戏的核心部分,主要反映彝族先民迁徙、农耕、繁衍的历史。前半段通过惹戛阿布与阿布摩的对话,叙述古时裸戛村连年灾荒,阿布摩等背着粮种,从沟凑发(在云南境内)动身,沿途经过很多地方,最后来到裸戛村,教当地百姓开荒种地,以度灾年。

接着,阿布摩等以舞蹈动作再现彝族先民在农耕生产中买牛、犁地、耙土、撒灰、播种、收割、打场的劳动过程。劳动间歇,穿插着吸烟、交媾、喂奶等动作。后半段描写粮食喜获丰收,"撮泰"老人把大小仓库都装满了,惹戛阿布将酒洒在地上,向天地、神灵和粮食祈祷。

第三部分:喜庆。舞狮人挥棍逗弄狮子,在场上翩翩起舞,祝贺粮食丰收。据当地彝民介绍,这一部分内容原来没有,是近代才加入的。

第四部分:扫寨。即扫火星,彝语叫"米夺秋"。正月十五演出接近尾声,惹戛阿布带领"撮泰"老人走村串寨,扫除灾难和瘟疫,祝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每到一家,都要在火塘边念一段吉利的祝词,并向主人索要鸡蛋和麻,走时从草房四角扯一把草。然后来到寨边路口,把三个蛋埋入土中,并点燃茅草,将其余鸡蛋煮熟分食,口中叫道:"火星走了!火星走了!"隔一些日子,由"撮泰"老人取出埋下的蛋,视其好坏判断当年的收成和祸福 。

撮泰吉面具

"撮泰吉"是一种古老的戏,其面具浸透了一种原始的积淀;前额突起,鼻子直长,以明显的猿猴相勾勒了先民的印记。没有眼珠和牙齿,只在相应的部位剜出孔穴以表示眼睛和嘴巴;没有眼珠的空洞,似乎能穿透千年的岁月,人与神、生与死都变得模糊。单纯、稚拙、懑憨、怪诞是"撮泰吉"面具的整体风格。面具雕刻不分男女貌相,靠戴胡须和用粉笔画不同形状的线条来区分角色的性别与老少。图为阿布摩,意为"老爷爷",传说有1700岁,是智慧长者。在戏中充当民族迁徙、生产劳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德高望重。面具有飘逸的白胡须,再用粉笔画上横的波浪线条,作为长寿及智慧的印记。每个面具的白线纹饰都不相同,或横或竖、或粗或细,有的做放射状,有的呈波浪形。图为麻洪摩,意为"苗族老人",传说有1200岁,面部皱纹为斜竖状,胡须黑色。

传承价值

"撮泰吉"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艺术创作的结晶。在交通文化都不发达的年代,他们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又能传承下去,最佳的办法是用歌、舞、戏的形式,即可以口传心记,亦可以寓教于乐。"撮泰吉"正是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彝族古戏,不论从它反映的内涵,还是其表演的形式,都是彝族的独创作品,没有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撮泰吉"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彝族戏剧的活化石"。无论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还是在戏剧、舞蹈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撮泰吉因在一个偏远的区域流传而一直延续下来,并较少受到外界影响,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这种只被少数人掌握和传承的艺术显得十分脆弱,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其遭受致命打击,因此有必要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罗晓云、文道华荣获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静好经验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
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著名传统戏剧剧种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传统戏剧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
山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表 山西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山西是戏曲艺术的摇篮,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省传统...
新疆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新疆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新疆地处亚洲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交通中心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枢纽。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浙江传统戏剧非遗名录
浙江省是戏剧大省,是“南戏”的诞生地,也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复兴地,不仅有越剧、婺剧等众多剧种,还有马灯戏、茶灯戏等地方风情小戏。其中上榜国...
福建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福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单
福建,全国唯一名字冠福的省份。福文化,是充满幸福感的福建文化。千百年来,福建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在祖国东南这片神奇的土...
广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广西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表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全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富...
山东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山东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文化遗产包罗万象且异彩纷呈,是古往今来人类创造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作为整体,其本体结构与物质结构和非物质结构,这三者相互...
湖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单 湖北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荆楚文化,以“剧”闻名,湖北现有22个地方剧种,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给荆楚文化增添了别样的风味。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
江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江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在戏曲发展的长河中,民间小戏占据了戏曲剧种总数的大半壁江山,产生于说唱和民间歌舞艺术两个类型的剧种不少于210个,其传承发展的研究是当今戏曲...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内蒙古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这里的人民淳朴热情。内蒙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厚重,它蕴含着草原各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
江苏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江苏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项目
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远古人类、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
黑龙江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黑龙江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区域辽阔,物产丰富,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河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单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传统戏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河南作为全国的戏剧大省有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9个,省级非物质...
甘肃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甘肃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项目
文化遗产包罗万象且异彩纷呈,是古往今来人类创造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传统戏剧作为古老而又常新的表演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
吉林传统戏剧林国家级非遗名录 吉林省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吉林大地上,孕育出了许多独特的文艺形式,它们出现的原因和地区各不相同。如今,它们或许不再承担着当时的职能和作用,但依然活跃在...
安徽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安徽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剧承载着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上榜国...
陕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公布 陕西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陕西分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地区,创造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陕西是中国的戏剧大省,民乐强省,据1986年全国戏剧普查,全国共有戏曲剧种...
广东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表 广东传统戏剧非遗名录
传统戏剧是广东文化特色之一,既有家喻户晓的粤剧,也有具有特色的潮剧和陆丰皮影戏。传统戏剧是广东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人民以艺术的...
四川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表 四川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四川历史底蕴深厚,人文积淀丰厚,现有“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7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64个。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