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仙信俗是闽浙民众世代传承、崇信马仙的传统民间习俗。马仙,又称马孝仙等,是闽东北、浙东南地区崇信的女神。因嫁不久夫亡,数十年间,婆媳相依为命,忍辱负重,殷勤奉姑至终老。其孝感动天,传为佳话,殁后被祀为神。唐肃宗时敕封为“马氏护国夫人”,与妈祖、陈靖姑并称为闽浙三大女神。
详细介绍 PROFILE +

民俗介绍

马仙信俗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民俗。

马仙信俗是闽浙民众世代传承、崇信马仙的传统民间习俗。马仙,又称马孝仙等,是闽东北、浙东南地区崇信的女神。因嫁不久夫亡,数十年间,婆媳相依为命,忍辱负重,殷勤奉姑至终老。其孝感动天,传为佳话,殁后被祀为神。唐肃宗时敕封为“马氏护国夫人”,与妈祖、陈靖姑并称为闽浙三大女神。马仙孝行,也被上层社会奉为孝德典范,历史人物李阳冰、刘伯温、冯梦龙等均撰文赞颂之。马仙信仰于宋元间即传入柘荣,不仅被奉为孝德楷模,而且也成为民众祛病化厄、禳灾御患的精神寄托。每年举行的“迎仙”庙祭仪式,各家之母亲或婆婆则率女、媳到庙祭祀,讲述马仙孝道故事,传递孝德精神,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马仙信俗。明清时,马仙信俗在福宁府(今闽东)广为流传,根深蒂固。柘荣是马仙信仰中心地带,柘荣马仙信俗活动典型。其影响波及闽、浙、赣、粤和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信众达2000多万人。被誉为“仙山”的柘荣东狮山是闽浙边界信众朝拜马仙的圣山,传说山上灵岩洞是马仙修炼处,中心场所在城关仙屿马仙庙。马仙信俗千年传承留下了诸多的文物名胜,有始于宋代的灵岩洞、始建于元代的马仙庙、明代东狮山摩崖石刻等县级文保单位,还有明、清时期牌匾等,有百丈岩、仙人足迹、仙人溪、仙掌泉、仙屿等名胜。

表现形式

马仙信俗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起举行游盛会。其活动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接仙,从灵岩洞起始;献祭、醮仪,中心场所在城关仙屿马仙庙;游境,在十三境依序巡游;送仙,将马仙神舆隆重地送回灵岩洞。同时,举行民间艺术展演活动,主要有:台阁、戏曲、木偶、灯艺、杂技、舞蹈、灯谜等。接仙期间,母亲带儿女、婆婆带媳妇祭拜马仙。马仙以孝德楷模受顶礼膜拜,逐渐演变成为民众祛病化厄、禳灾御患、保佑平安的地方保护神。

马仙信俗活动是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的愿景,十三境社境和谐的联谊、传统道孝德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以及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马仙信俗中提倡侍母孝姑、和睦邻里、行善济世,具有道德教育价值;其通过十三境联谊、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启示价值。马仙庙祭期间,各家庭母亲带儿女、婆婆带媳妇祭拜马仙,传扬马仙孝顺公婆的美徳,使传统孝德教化代代相传,促进家庭和谐,有利于幸福家庭和文明社会建设。“迎仙”仪式中,信众以孝德、和谐、健康、平安理念贯穿活动全程,特别是倡导和传播婆媳和谐、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等孝德文化,具有社会道德深层教化特征,值得在当代效仿和推行。在当代对传统孝德教育缺失之影响下,马仙信俗所倡导的孝德、和谐、健康、平安等理念,不仅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契合当今社会的道德教育,对弘扬传统文化,建构和谐社会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主流价值。马俗信仰活动为柘荣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提供了一个载体的作用,许多民间艺术如提线木偶戏、布袋戏、地坪戏、抬阁装饰、灯饰剪纸等技艺,在仪式活动中得以传承和巩固,并为为艺人的技艺创作及发展创造机会;马俗信仰活动,为政府了解和保护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完整的资料,为当代现代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及参考价值。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398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著名传统民俗非遗项目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那么,中国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就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春节、灯会、庙会、端午节、黄帝祭典、抬阁、农历二十四节气、茶艺·茶俗、三月三、婚俗,其中,端午节、农历二十四节气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汉族传统婚俗、抬阁、庙会、灯会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民俗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俗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民俗名单,包括春节等传统节日、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壮族歌圩、秦淮灯会、回族服饰、蚕桑习俗等。
云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傣族泼水节、火把节、傈僳族刀杆节、石宝山歌会、大理三月街、三多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非遗民俗名单表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等几个特点。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民俗非遗项目就有三月三、瑶族盘王节、壮族歌圩、苗族系列坡会群、瑶族服饰、仫佬族依饭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西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非遗民俗名单表 北京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凸显首都历史文化价值,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京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元宵节、厂甸庙会、庙会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北京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非遗民俗有哪些 天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曲艺之乡,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各种表演艺术门类齐全,其中京东大鼓、天津时调、梅花大鼓、京剧、相声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津市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妈祖祭典(天津皇会)、妈祖祭典(葛沽宝辇会)。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天津市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四川民俗非遗有哪些项目和内容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文化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火把节、都江堰放水节、羌年、三汇彩亭会、彝族年、彝族服饰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四川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非遗民俗有哪些 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新疆地处亚洲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交通中心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枢纽。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古城址、古墓葬等大量古代遗存,记述了这片土地经济、文化、民俗的演化变迁,也证明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民俗非遗项目就有锡伯族西迁节、祭敖包(达斡尔族沃其贝)、那达慕、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塔塔尔族撒班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太昊伏羲祭典、女娲祭典、民间社火、安国药市、打铁花、灯会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西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内蒙古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这里的人民淳朴热情,至今保留着许多民族独有的传统民俗。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蒙古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祭敖包、那达慕、鄂尔多斯婚礼、蒙古族服饰、成吉思汗祭典、蒙古族婚礼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内蒙古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辽宁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辽宁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的民俗风情主要由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的传统习俗构成。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辽宁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中秋节、民间社火、元宵节、庙会、朝鲜族花甲礼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辽宁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浙江民俗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哪些
浙江省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启动早、规模大、方法新、措施实、成果丰。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黄帝祭典、大禹祭典、民间信俗、水乡社戏、网船会、径山茶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浙江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非遗民俗有哪些 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创造了灿烂文化。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秀山花灯、庙会、秀山苗族羊马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单公布 河北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太昊伏羲祭典、女娲祭典、民间社火、安国药市、打铁花、灯会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非遗民俗有哪些 吉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类别齐全,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查干淖尔冬捕习俗、朝鲜族花甲礼、长白山采参习俗、朝鲜族传统婚礼、朝鲜族服饰、朝鲜族百种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大全 贵州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西南交通枢纽。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孕育其中。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州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火把节、三月三、苗族鼓藏节、苗族姊妹节、侗族萨玛节、苗族服饰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贵州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甘肃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多且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甘肃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中秋节(吉安中秋烧塔习俗)、全丰花灯、药市习俗(樟树药俗)、灯会(石城灯会)、庙会(西山万寿宫庙会)、稻作习俗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甘肃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省非遗民俗有哪些 青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悠扬的民歌“花儿”,奔放的藏族歌舞,抒情优美的土族民间舞蹈《安昭》、《纳顿》,还有民间佛教绘塑“热贡艺术”、藏族卷轴画“唐卡艺术”、酥油花艺术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土族纳顿节、热贡六月会、那达慕、土族婚礼、撒拉族婚礼、青海湖祭海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青海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黑龙江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黑龙江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区域辽阔,物产丰富,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龙江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端午节、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朝鲜族花甲礼、鄂温克族瑟宾节、婚俗、赫哲族乌日贡大会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黑龙江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单公布 安徽民俗非遗文化有哪些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灯会、庙会、抬阁、祭祖习俗、界首书会、珠算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