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久拉霍寺庙群是印度10至12世纪昌德拉王朝建造的古代宗教遗址,位于中央邦班德坎德地区,现存22座印度教与耆那教寺庙。其建筑以纳戈尔式风格为特征,包含高基座、彩绘镶板外墙及象征天山的集束型尖塔,雕塑融合宗教神话与世俗性爱主题,部分雕刻取材自8世纪《爱经》。
公元950年后,昌德拉王朝大规模营建寺庙,鼎盛时期达85座,现存遗迹分西、东、南三群:西群以坎达里亚·摩诃提婆神庙为代表,198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东群主要为耆那教寺庙,雕刻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湿婆、毗湿奴);南群以雕刻工艺著称。重要建筑包括930-950年的拉克斯马纳神庙、1000-1025年的贾加达姆比神庙及1150年完工的杜拉德奥神庙。寺庙群采用砂岩建造,雕刻内容涵盖印度教神祇化身、神话场景及世俗生活。
该地区有大量的婆罗门教及耆那教寺庙,它使人能够从那些独特的建筑和辉煌的雕刻中领略10世纪昌德拉文明鼎盛时的风采。这些雕饰把神话题材和世俗题材,尤其是性爱题材融为一体。9-13世纪这里是昌德拉王朝的首都,繁华一时,今日已不复见往昔的繁华风貌。
昌德拉王朝是由居住在班德坎德的拉杰普特人创建的,它在公元950-1050年间达到极盛。在昌德拉时期建造的85座庙宇中,保留下来的只有22座,分布在方圆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
这些寺庙分属婆罗门教和普那教,但风格相同。在高高的基座上建起装饰繁缛的主建筑,与开有天窗的长廊相接。主建筑表面覆以彩绘镶板,顶部有集束型带曲线的尖塔,其中最高的几座位于圣殿正上方。每一座塔都象征着凯拉沙山,即“天山”。它们是纳戈尔式寺庙特有的标志。
克久拉霍现存的22座古庙可分为东群、西群和南群三部分:西群雄浑精丽,东群器宇轩昂,南群雕刻精湛。毫无疑问,克久拉霍古庙群是价值高超的建筑艺术杰作,重要的一组是考古博物馆附近的西群。
1、坎达里亚·摩诃提婆神庙:克久拉霍神庙群中比较典型与壮丽的神庙,每一位到印度的游客值得一去的景点。
2、东庙群:东庙群主要为耆那教建筑,雕刻着印度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形象。
3、西庙群:1986年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克久拉霍自以为豪的性爱宗教建筑的精华所在。
4、《爱经》KAMASUTRA:这是一部以经书的形式写成的关于性与爱、哲学和心理学的著作,以哲学的形式诠释了性爱的姿态、性爱的技巧与性爱的和谐。克久拉霍庞大的的性爱雕刻群出现在宗庙建筑上。
公元5世纪之后,外来民族与西印度的土著民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尚武民族——拉其普特。其中,有一支拉其普特人在印度的班德勒坎德地区建立了强大的王国,这就是在克久拉霍建造庞大寺庙群的昌德拉王朝。这些寺庙从公元10世纪初开始建造,历经200多年的时间,但建筑样式却出奇的一致。克久拉霍的寺庙散布在一块面积约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其上的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寺庙院落总数超过85座,保存到现在的有22座。这些风格独特的建筑,尤其是那些融宗教、世俗、性爱等主题为一体的雕塑,是10世纪文明的见证。
“克拉久霍”是印度语“椰子”的意思,据说从前这里有很多椰子树,并因此而得名。10世纪,克拉久霍是昌德拉王朝的首都,是印度比较大的城市之一。昌德拉王朝的国王们于950年开始修建庙宇,前后100多年,共修建85座,现在只有22座保存下来。
历史事件:
9世纪建造肖扎特·约吉尼。
930-950年建造拉克斯马纳神庙。
950-970年建造帕尔斯法纳塔的耆那教神庙。
1000-1025年为嗜杀成性的卡莉建造贾加达姆比神庙。
约1130年建造坎达里亚神庙。
1150年建造杜拉德奥神庙。
1870年建造耆那教山蒂纳神庙的“新建筑”(原来的建于11世纪)。
克拉久霍价值高超的神庙建筑艺术使它魅力不减,这里的人体雕塑世间少有。动人的传说和庞大的神庙群、精美的雕刻艺术使克拉久霍成为印度著名的游览胜地。被誉为一部“石头中的爱经”,是公元10-11世纪印度雕刻艺术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