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地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交通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交通运输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测绘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车辆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考研比较容易考的十大学校 NO.15
西北地区十大名校 NO.15
十所值得报的冷门大学 NO.4
陕西十大最美大学 NO.4
陕西十大名校 NO.7
西安市十大名校 NO.6
地质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西安十大最美大学 NO.4
西安占地面积最大的十所大学 NO.4
陕西最大的十所大学 NO.5
自1951年起,学校前身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相继成立。1956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三校合并,组建长安大学,掀开学校跨越式发展新篇章。200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与交通部(现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长安大学协议,“四部一省”共建长安大学的办学格局正式形成。2011年入选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正式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学校位居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坐拥南北两大校区,南倚大雁塔,北邻渭水滨,建有太白山、梁山、渭水三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学校着力塑造人文、创新、智慧、绿色和平安的魅力校园,校内绿树成荫,景色优美,设施完备。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工科登峰、理科振兴、文科繁荣、交叉突破”的学科发展理念,担当“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殿堂、社会服务的基地、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国际交流合作的前沿”的崇高使命,坚持“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愿景,成为中国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学校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交叉等学科门类,贯通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全过程的学位授予体系。新时代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立了现代交通研究院、秦岭生态环境研究院、黄河研究院、川藏铁路工程研究院、雄安现代产业研究院等一批实体研究院。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化学等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学校稳居中国大学百强,土木与交通学科、水资源学科分别位列U.S.News全球大学第14名和第22名,被誉为公路交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科技创新的“金名片”。
学校矢志原始创新,构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服务、大贡献”六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年度科研经费突破9.6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等。近年来,先后攻克了特殊地区公路建设成套科学技术难题,研发了黄土滑坡及大型崩塌临灾预警系统,解决了地铁建设中的地裂缝风险防治问题。新时代,学校积极布局“智慧+”“绿色+”“大数据+”等学科交叉战略,旨在改造传统、升级产业、赢得未来。
学校注重成果推广,科研成果应用于被誉为“国之重器”的港珠澳大桥、全球空港新标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超级工程建设,支撑了世界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亚洲最长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等诸多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纪工程建设。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获批公路交通运输领域全国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与法国高等信息工程师学院合作举办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建有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孔子学院)、特殊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级“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发起组建了“中俄交通高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举办了中美、中俄、中法、中国南非公路工程标准系列对接国际论坛,推进交通国际标准协同计划。深度参与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的策划、组织、运行。与中国路桥、中交、中铁、中铁建等大型企业携手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伙伴计划。
2000年4月18日,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和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三校合并组建长安大学,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6年4月,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8年,学校首次入选国家“111计划”。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设立研究生院。
2017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2月,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2020年4月,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成立;同月,学校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合作举办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安大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正式获批。6月,长安大学人文学院成立。
2021年8月,长安大学牵头申报的“生态地质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联合申报的“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11月,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2023年1月,长安大学建设的科技园被认定为“陕西省大学科技园”。2023年7月,长安大学应邀成为公路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单位。
2024年12月24日,陕西省地下水管理学院在长安大学揭牌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4年12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