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寺,居古柴桑──九江县县城,依庐山,傍长江,与净土宗法祥地东林寺相接,与东晋田园诗鼻祖陶渊明祠毗邻,水、陆、空交通便利,乃都市圣境。无量寿寺,原名定名寺,据清同治十一年修《德化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东晋西元四一二年,乃净土宗慧远祖师开创。
无量寿寺有常住僧人20名。在常福法师的主持下,制定了寺院丛林制度、常住财会制度,完善了执事、共住、念佛堂等规约,各项管理有章可循,弘法护法活动如火如荼,游人香客络绎不绝。
无量寿寺净土宗四众道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量寿寺座落在风景如画、秀丽巍峨的庐山西北麓,此地群山拱翠,松竹掩映,塘开明镜,曲径通幽;道场列为江西省对外开放重点寺院,也是九江县佛教协会所在地。
无量寿寺原名定明寺,亦称定名寺,是莲宗初祖东晋慧远大师开创的道场,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据九江《嘉靖府志》、《九江县志》和《江西佛教史》等文献记载:定明寺原址在甘泉乡,即今九江县黄老门乡青岗村,东晋太元间慧远大师开创,因年代久远,屡有毁圮。元至正初僧定乘复兴,壬辰(公元1352年)兵火毁,明宣德年间僧慧湛、成化年间僧性琼相继再造,清顺治初僧容谷重建。民国寺占地约4亩,寺宇一进两重,殿堂佛像远胜前朝,信众络绎,香火颇旺。建国后,定明寺因历史原因逐渐衰落。改革开放,圣教重兴。公元1999年,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经九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恢复定明寺净土道场,广大信众前往东林,诚请东林寺监院释常福法师来寺住持,法师慨叹原址地理所限,遂将寺迁至九江县沙河镇渊明公园后山,改定明寺为无量寿寺,以期契合净宗本意。
建寺之初,规划已出,2000年4月念佛堂动工,相继2004年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2007年天王殿竣工,至今十年,无量寿寺已建成包括山门、莲池、钟鼓楼、地藏殿、观音殿、念佛堂、祖师殿、斋堂、讲经堂、般舟堂、图书馆、僧寮和居士楼等初具规模的十方丛林,巍峨庄严的千人念佛堂也将于2010年10月奠基动工。
无量寿寺现住僧众30余人。是四众念佛道场,是修行的地方,是有目共睹的,一天五支香念佛,初一十五诵戒,常福法师每天开示净土法要,男女四众,无有混住现象,都有界线,是分开安单,出家众,在家众,分别安排,每半月讲戒,诵戒,如律如法,条路清晰,每年夏日三月诵华严经,冬季三个佛七。上殿过堂如律如法的进行佛教传统法事,严守佛教清规戒律,无量寿寺是净土道场,四众都可以来常住念佛修行。住持常福法师少年即于东林寺出家,从侍奉果一上人身边做侍者,直到担任东林寺监院,在东林寺十年的精进修行中八年夜不倒单。但总叹生死大事未了,96年遂决定离开东林,十方参学。常福法师一直诚信净土,勤念弥陀,持奉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三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为了宣扬三经一论,弘扬净土宗思想,更为不负广大檀越鼎力护持及出资出力相助,藉此种种因缘,故重建定明寺,更名为无量寿寺。常福法师以重兴净土道场为己任,继承慧远大师之遗风,再结莲社,倡导五时念佛,广弘净土法门,导引广大信众,皈心极乐。合寺大众坚持以戒为师,秉承祖师清规,制定和完善了寺院的各项规约,形成了学修一体、解行相应的六和道场。
又称讲堂。这是佛教寺院中宣讲佛法皈依集会的地方,建筑面积600平方米,2000年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日奠基,一年后竣工交付使用。此建筑为四面起坡的歇山式楼房,九根红漆立柱,框架结构,屋檐四角翘起,硫琉瓦盖顶,瓷砖地面,上下两层,共18间。其中下层,一间为西方三圣殿,面积100平方米;一间为念佛堂,供名僧大德宣讲佛法。设置蒲台100余个,一次可容150人念佛打坐;一间为法物流通处50平方米。上层一间善财厅,一进三门,面积50平方米,住持的起居室暂置此殿;其余数为香客住宿处。造价16万余元。
是寺内的主体建筑,高17米,宽20米,进深24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高大雄伟,气势非凡,金碧辉煌,站立殿前便可看到大殿正门檐间有“大雄宝殿”四个金色大字,为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于大殿落成时所书。大雄宝殿主体造价35万余元。
这是僧侣学习和居住的场所。2003年8月15日奠基,2004年上半年竣工,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寮房坐南向北,中间隔一广场,与对面的念佛堂除建筑面积、房间使用不一样外,其余从建筑模式到建筑结构、材料、间数和立柱都与念佛堂一模一样,互相呼应,相得益彰。寮房的18间房间中,主要用于僧侣生活起居外,其中有一间200平方米用于做斋堂,备有固定的清洁卫生餐桌餐具,一次可以容纳150人用斋;有一间100平方米用于做客堂。九江县佛协已于2003年冬成立,此房是既做客堂,也暂作县佛协办公用房。此外,还有一间50平方米,已作了佛学讲堂的安排。整体造价为17万元。
钟楼、鼓楼。各分三层建筑,南北相向,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钟楼第一层外间为地藏殿,里三间为云水寮,第二层为尊客寮,第三层为钟楼。鼓楼建筑结构与钟楼一模一样,第一层作为法物流通处,第二层为僧寮,第三层为鼓楼。
大殿佛像。大殿坐东朝西,殿内正中供奉着身高4米的释迦牟尼佛坐像,两侧立有各身高3米的迦叶、阿难两位弟子像;大佛背后塑造一尊身高4米的千手观世音菩萨像,两侧站有身高各2.5米的善财、龙女二像;大殿后墙前供奉骑狮的文殊菩萨像和骑象的普贤菩萨像;大殿两边供奉各身高1.6米的十八罗汉的造像。整堂佛像构思奇特,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熠熠生辉,堪称当代塑造精品。
念佛堂佛像。念佛殿正中置一木雕莲花座,上站着姿态各异的三尊木雕西方三圣,身高各2.4米,全部装金,尊尊体态丰润,衣纹线条流畅,雕刻细致,表情肃穆庄严。善财厅玉佛像。厅内供奉着一尊身高1米的释迦玉佛像,为白玉精雕细琢而成,质感真切,比例均称,晶莹透剔,呈显出安详宁静,仁厚慈爱的神态,不愧为当代供奉的玉佛珍品,被大家称作“镇寺之宝”,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钟楼下地藏王菩萨和天王殿弥勒佛,玉佛像两尊各身高2米,全寺共有玉佛像三尊。分别为南昌市陈纪贞、李桂芳等居士于2000年冬所奉赠,殊为不易,功德无量。
至九江县沙河站下车,乘1路公交至淘渊明纪念馆路口,步行一公里(十分钟)即可到达;
至九江站下车,包车半小时即到。
至庐山站下车,乘1路公交至淘渊明纪念馆路口,步行一公里(十分钟)即可到达;在火车站包车十分钟即到。
至九江站下车,包车半小时即到。
高速下九江县/沙河出口后,进入庐山东路,直行后进入庐山西路,行至十字路口右转进入紫桑北路,直行至中华贤母园大门。绕园内行车道直行下出口后即可到达。
无量寿寺座落在风景如画、秀丽巍峨的庐山西南麓,九江县城沙河镇东北偶陶渊明纪念馆傍,距京九铁路庐山站2公里,东、西二林寺3公里,九江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不高的桂家山环抱寺院,塘开明镜,松竹翠绿,山色空蒙,曲径通幽。是九江县政府宗教部门批准建设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对外开放的重点寺院,也是九江县佛教协会所在地。
无量寿寺位于庐山西麓,渊明故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处。2000年,常福法师应九江县众信士之礼请,驻锡于此,不辞辛苦,披星戴月,斩荆除棘,兴建梵宇,历经十余载,而成规模。
1998年,常福法师在政府和广大信众邀请下恢复重建定名寺,因旧址荒废,法师带领大众在旧址附近重新选址。
1999年春,在珠海郑艳玲等居士、九江县吕菊桂等居士强力推动下,寻找到庐山北麓沿东林山脉而下一块二龙戏珠之宝地。其夜,法师得一奇梦,空中飞龙盘旋,异相无比殊胜,遂定于此重建宝寺,并更名为无量寿寺。
2000年5月9日,无量寿寺奠基动工,在统战部领导热心帮助下,邀请到上一下诚大和尚前来参加奠基法会,主持奠基仪式。
2000年十月,念佛堂与僧寮综合楼落成,上下两层,600平方,资金全部由信众发心筹集。自此,安僧念佛,广开念佛大门,四方信众纷迭而至。法师带领大众闻法念佛,传授菩萨戒,全宣佛力,力弘净土。信众日盛,檀越纷纷主动发心,筹建大雄宝殿。
2000年12月12日,无量寿寺传授第一届在家菩萨戒,自此以后,每年两届成为惯例。
2001年10月5日,无量寿寺大雄宝殿奠基动工。
2002年6月23日,大雄宝殿上梁,工程由中国大冶仿古建筑公司设计建设,古风古朴,佛像由大冶设计师彭家兴精心塑造。在来自四面八方的居士热心推动下,大雄宝殿于2004年11月9日顺利落成,并举行佛像开光法会。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和统战部领导,省内外各大寺院住持及5000多信众前来参加落成典礼及开光法会。开光之际,广东吴伟觉先生捐赠佛陀舍利永久供奉于无量寿寺。上传下印大和尚赐墨“无量光寿”。
2003年10月,九江县佛教协会成立,无量寿寺设为县佛教协会会址,常福法师当选为佛教协会会长。
2005年元月,南昌陈纪珍居士出资迎请缅甸玉佛弥勒菩萨、地藏菩萨来寺供养;李桂芳居士出资迎请缅甸玉佛释迦牟尼佛来寺供养。
2005年9月11日,深圳冯志明先生捐资天王殿,无量寿寺天王殿奠基,钟鼓楼上梁。同年10月,吴忠平先生捐资修建寺前一条两公里水泥公路。在11月,集斋堂、僧寮、客堂于一体的综合楼竣工,挂起钟板,制定丛林规约,僧众开始晨钟暮鼓的正规丛林生活。
2007年6月,天王殿落成,般舟堂动土并于同年11月落成。同年8月,修建莲池,即放生池。9月,无量寿寺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寺院。同年底,山门破土动工,并于2008年6月建成。
2009年8月,祖师殿、图书馆、僧寮综合楼奠基动工,2010年8月竣工。
2009年,广东书法家协会秘书长莫各伯先生、广州市书法家陈君钰女士、阮东屏女士为无量寿寺献墨书写对联。
2010年10月3日,千人念佛堂奠基动工,无量寿寺举办建寺十周年暨千人念佛堂奠基法会。
2011年10月2日,千人念佛堂落成,无量寿寺举办了千人念佛堂上梁庆典法会。
2014年10月2日,无量寿殿落成。诸山长老应邀参加了大殿落成法会。十方信众云集无量寿寺,同沾法喜。戒成大和尚为无量寿寺卧佛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