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十大名牌大学 NO.6
天文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社会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档案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哲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英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外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西班牙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法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地理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宗教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物理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软件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德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广播电视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生物科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计算机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历史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对外汉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化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地质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中国211大学十大名校 NO.7
俄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中国十大国际知名高校 NO.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全国文科难考的十所大学 NO.7
政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社会工作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材料物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保险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城乡规划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应用物理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数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经济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生态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财政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金融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考研难度较高的10所高校 NO.9
建筑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中国十大研究生院校 NO.10
工业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十大名校 NO.11
信息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海洋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会计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朝鲜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广告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新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中国985工程十大名校 NO.1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市场营销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中国适合谈恋爱的十大高校 NO.13
金融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5
行政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6
全国十大有前途的大学 NO.19
生物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0
南方十大名校 NO.3
华东地区十大名校 NO.3
中国十大科研机构 NO.4
中国东部十大名校 NO.5
全国十大国优计划试点高校 NO.6
中国建筑新八校 NO.6
中国十大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 NO.6
中国文科实力强的十大大学 NO.6
中国十大综合类大学 NO.8
全国理科较难考的十所大学 NO.9
中国校园建筑最美十大高校 NO.12
南京十大名校 NO.1
地质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
江苏十大名校 NO.1
南京十大最美大学 NO.1
大气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数学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3
人工智能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语言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文科生考研十大热门大学 NO.4
数字经济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生殖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中国本科专业比较多的10所大学 NO.14
建筑新四军名单 NO.2
21世纪学术联盟名单 NO.2
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名单 NO.3
华东五校联盟 NO.3
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名单 NO.4
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名单 NO.4
江苏十大最美大学 NO.4
华约七校名单 NO.5
中国就业率高的10所大学 NO.6
中国难考的十所大学 NO.6
考古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全球十大科研机构 NO.8
香港高才通资格内地院校名单 NO.8
中国院士数量较多的10所大学 NO.9
法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学校名单 NO.21
计算机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7
全国综合类211大学名单 NO.7
经济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5
物理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28

x29
五星好评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首批入选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序列,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始终处于中国大学的第一方阵,获得了公认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声誉。
截至2024年9月,南京大学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设有40个学院。现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本科专业9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含2个教育部等部委联合认定基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各类省部级科研平台80余个。
南京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
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
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
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2018年5月,获准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5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
2020年4月2日,与南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高校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大学气候联盟。
2020年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1年,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
2022年5月20日,南京大学召开庆祝建校120周年大会。 6月28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软件与工程、集成电路、数字经济与管理四个学院同时揭牌。8月9日,南京大学无锡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8月19日,南京大学-苏银金融租赁联合研究中心成立。11月28日,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揭牌大会暨国关学术季启动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正式亮相,同时标志着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
2023年3月30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南京大学排名第六。4月8日,联合成立“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
7月,包括南京大学在内的30所“双一流”大学成为“国优计划”首批试点学校。9月5日下午,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理事会在常成立9月12日,南京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苏州)正式启动。10月21日,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所“双一流”大学的教育智库发起成立教育强国建设智库联盟。11月29日,南京大学参与发起设立的江苏高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联盟正式成立。12月28日,南京大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院揭牌。
2024年2月27日,南京大学正式发布2024年9月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为中国高校首例。3月,南京大学新基石科学实验室在仙林校区正式揭牌。7月,南京大学撤销哲学系(宗教学系)、数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进而建立哲学学院、数学学院和计算机学院。10月16日,南京大学获授牌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
以上数据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