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贴的退热原理介绍 使用降温贴有哪些误区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壮志凌云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降温贴也叫退热贴片,最早是从日本流传到国内的。降温贴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便,所以许多用会家中备着,有需要的时候就用。降温贴能够利用当前流行的TDDS透皮供药技术,将药物逐渐透过皮肤毛孔吸收,使药物到达患处,并和水汽化吸热一同起到退热效果,从而降低体温。使用降温贴一定要避免一些误区,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降温贴的退热原理介绍

降温贴主要作用是用来代替降温冰袋使用,省去了冰袋重复需要冷却,多人共用一个,降温时间短,容易冻伤小孩等诸多不便。最早是从日本流传到国内的概念,它能够利用国际流行的TDDS技术,通过高分子亲水凝胶的高度保水优势使药物溶于凝胶中,最终逐渐透过皮肤毛孔吸收,使药物到达患处,并和水汽化吸热一同起到退热效果,从而降低体温。由于它属于物理降温用品,因此被广泛运用于辅助治疗小儿发热发烧、消暑及高温作业散热。

使用降温贴有哪些误区

1、降温贴无法解决所有发烧的根本病因,只能够起到物理降温作用,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烧应及时就医。

2、幼儿大脑在发育过程中,高烧对孩子大脑发育不利,一但发现孩子发烧就一定要立刻使用物理降温制剂“降温贴”进行物理降温,然后迅速就医以除发烧根源。

3、退热是防止发烧伤害大脑细胞的辅助物理降温制剂,它并不能用于治疗造成发烧的所有疾病,消费者一定要将辅助与治疗两者概念区别开。

4、降温贴的物理特性决定其降温效果良好但过程缓慢,整个降温过程将会持续15分钟~4个小时不等,消费者需要对市场上过分宣传1分钟降温或者15秒降温的降温贴持谨慎态度。

降温贴勿贴于敏感性皮肤、近眼睛位置及嘴部;使用中若有不适或偶有皮肤表皮发红,停用后可消失;勿贴于头发、眉毛、左乳前及有汗水处,以免脱落;本品为外用贴剂,请勿误食;儿童须在成人监督下使用。以上就是关于降温贴的使用误区的介绍,相信你对些也有所了解了。

降温贴能贴多久

退热贴的作用时间一般在4小时左右,4小时后应该换用新的退热贴。使用多长时间和一天使用多少还是需要根据病情来决定的,如果使用退热贴后仍高烧不退的话,要考虑使用药物降温治疗。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家庭必备常用药有哪些?家庭药箱药品清单
常用药每个家庭都会自备一些,用以治疗一些简单的常见的疾病,如咳嗽、感冒、发烧、胃痛、腹泻等。值得提醒的是家庭常备药物的服用和使用都必须看清楚药品说明书,了解其适应症、副作用和禁忌症,按照剂量和要求服用,同时还要看清楚有效日期,过期的药品千万不能用。接下来,小编就为你列举了一份家庭常用药品清单,以备不时之需。
医药药物OTC 常见病/小病 ★★★
2.7w+ 190
婴儿退热贴贴多久比较好 退热贴可以连续使用吗
婴儿退热贴能通过凝胶中水份汽化将体内的过多热量挥发出去,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退热贴的作用能持续4~8个小时,具体使用情况要根据所购买的退热贴的说明书来用。退热贴时可以连续使用的,当孩子身体仍然处于发热的情况下,可以一直给孩子贴着退热贴。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退热贴多久换一次 退热贴使用误区有哪些
退热贴可用于辅助治疗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烧症状,减少发烧对大脑细胞的损害。退热贴多久换一次是要视情况而定,现在的退热贴大部分是8小时的降温时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6个小时就需要更换了。使用退热贴并不能根除病因,因此一定要持有谨慎的心理,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快速退烧方法有哪些?物理降温VS药物降温哪个更好
如何快速退烧?退烧的方法主要以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烧为主,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而药物退烧包括外用药品和内服药物,如退热贴、退烧针、退烧栓等。那么,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烧哪种更好?哪种退烧快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了解下吧!
发烧 退热贴 ★★★
1093 16
发烧发热怎么办?不同情况发烧治疗及预防知识汇总
发烧只是身体不适的一种表面症状,引起发烧发热的情况有很多种原因,最常见的就是因为各种病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发烧、身体各类炎症等。另外,一些肿瘤、癌症、血液性疾病会引起发烧发热。一般发烧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就可以,但是小儿发烧和孕产妇发烧稍有特别,不宜用药。针对发烧的不同原因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下面为大家讲解不同情况发烧治疗及预防知识汇总。
病症疾病 医药药物OTC ★★★★
1311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