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酸砖施工方法
1. 基层处理
表面清理:用钢丝刷、角磨机清除基层表面的浮灰、水泥残渣、油污等;若有裂缝或凹陷,需用耐酸水泥砂浆(或环氧修补剂)填补,干燥后打磨平整。
基层干燥度检测: 混凝土基层含水率需≤6%(可用含水率检测仪检测),否则易导致后期砖体空鼓、胶泥失效;若基层潮湿,需通风干燥或涂刷环氧封闭底漆隔绝潮气。
钢结构基层处理:需先除锈(达到 Sa2.5 级或 St3 级),再涂刷 2-3 遍耐酸防锈底漆(如环氧富锌底漆),确保钢结构与后续耐酸胶泥结合牢固。
2. 打底刮浆
用齿形刮板(常用 6mm 或 8mm 齿距)在基层表面均匀刮涂一层耐酸胶泥,厚度约 3-5mm(根据胶泥类型调整,水玻璃胶泥可稍厚,环氧胶泥宜薄),刮涂面积以 “30 分钟内可铺砖” 为宜,避免胶泥固化后失效。若基层面积较大,需按 “分区施工”(如 2m×2m 为一个分区),分区之间预留 5-10mm 伸缩缝(后期用耐酸胶泥填充),防止温度变化导致基层收缩开裂。
3. 铺砖
①定位放线:根据耐酸砖尺寸(如 230×113mm),用墨斗在基层上弹出基准线(纵横方向),确保铺砖整齐,避免边缘出现小条砖。若必须用小条砖,宽度需≥50mm,且需用整砖切割,不可用碎砖拼接。
②铺贴方法:将沥干的耐酸砖平铺在刮好胶泥的基层上,用手轻压后,再用橡胶锤沿砖面四周敲击(力度均匀,避免砖体破损),使砖体与胶泥紧密结合,同时调整砖面位置,确保:
平整度:用水平仪检测,砖面高低差≤1mm(相邻砖),整体平整度≤3mm/2m。
缝隙宽度: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勾缝宽度,通常为 3-5mm(缝隙均匀,避免后期勾缝不饱满)。
空鼓检查:铺砖后 2 小时内,用小锤轻敲砖面,若听到 “空空” 声,说明存在空鼓,需立即起砖,清理基层胶泥后重新铺砖(空鼓率需≤5%,关键区域如储罐内衬需 100% 无空鼓)。
4. 勾缝
铺砖完成后,需等待24-48小时(根据胶泥固化时间调整,环氧胶泥 24 小时,水玻璃胶泥 48 小时),待粘结胶泥初步固化后再勾缝。先用美纹纸贴在砖缝两侧的砖面上(避免勾缝胶泥污染砖面),再用灰刀将同类型耐酸胶泥填入砖缝,确保胶泥饱满、无气泡;填入后用圆头工具(如钢筋头)将缝面压光,使勾缝胶泥与砖体结合紧密。勾缝完成后,撕去美纹纸,用湿抹布清理砖面残留的胶泥(需在胶泥未完全固化前清理,否则难以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