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毯有哪些特色 青海藏毯的主要特点及优势介绍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青海藏毯作为青藏高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青海藏毯有炕毯、艺术挂毯等品种,是以得天独厚的西宁大白毛(世界知名的优良地毯用毛,纤维长、光泽足、弹性好,柔软耐用的质地,古朴、粗犷、大方的构图。经人踩踏后,毛丛立即弹起恢复原状,不会形成塌陷。手感松散,色泽和弹性具有很强的持久性,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明亮,不会给人以陈旧感)为原料,在藏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多国宗教艺人的艺术精华,独特的藏族手工艺术风格成为世界地毯业的奇葩。那么青海藏毯有哪些特点呢?那就看看下文的介绍吧!

青海藏毯是以青海省得天独厚的西宁毛为原料,植物染色,手工捻线,经艺人的精心编织而成。它柔软、耐用、美观、大方,又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对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人们隔潮御寒、保温取暖有重要作用。因些是长期在牧区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用品。它的品种,有地毯、炕毯、坐毯等。它是在藏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汉族、印度和尼泊尔宗教艺人精华,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藏族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品。

传统藏毯的艺术风格,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佛八宝、暗八仙、国王七宝等。佛八宝即法轮、法螺、宝伞、宝盖、荷花、宝罐、双鱼、盘花;暗八仙属汉道教文化即宝剑、宝葫芦、渔鼓、阴阳板、仙笛、宝扇、花篮、荷花;国王七宝也称怵宝,属印度佛教文化,即方胜、连环钱、犀角、令牌、象牙、珊瑚、珠宝。还有汉文化的琴棋书画和梅兰竹菊等。这些内容既展示了人们的勤劳智慧和精神力量,也体现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愿望和幻想。藏毯的表现形式以传统式为主,还有自由式、龙凤式及随品种形式不同的构图形式。色彩表现方面尤为丰富,颜色艳丽、纯度高、对比强,色彩构图穿插灵活,与藏族建筑彩画的装饰风格一脉相承。

藏毯工艺品具有悠久的、传统的发展历史。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河流域,于1960年出土的新石器晚期遗址中,新发现了原始的“毛席”残片及毛带、毛绳、毛线等其它工具、饰品。从这些“毛席”的纺织工艺、染色技巧看,当时已达到十分娴熟、稳定的水平。

青海省各族群众中,普遍有制作、使用栽绒褥子、马褡子的习惯,也有一些传统的制作藏毯基地。民间生产藏毯的历史悠久,生产技艺也比较高。特别是生产藏毯的西宁毛,是世界有名的优良地毯用毛,又加上做工精细,因此它具有坚韧耐磨、富于弹性、质地柔软、光滑晶莹的特点。踩踏过后毛丛立即弹起恢复原状,不会形成塌陷。手感松散,色感和弹性具有很长的持久性,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明亮,不会给人以陈旧感。

一、主要特点:

就青海藏毯的品质结构和艺术特色而言,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图案丰富多彩、民族风格浓郁。藏毯源于青藏高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图案,青海藏毯则除了保留原有藏毯古朴、自然、粗犷的特点外,又吸纳了当今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配以深厚的藏传佛教等含义的图案,并通过多种不同色毛纱交织表现,令人赏心悦目。

第二,材料考究、工艺精湛。藏毯所选用的原料主要是“西宁大白毛”,是世界地毯行业公认织造地毯的最佳原料,用其织出的地毯具有坚韧耐磨、质地柔软、光泽清亮的特点,被誉为像锦缎样的软浮雕。同时,青海生产藏毯的历史悠久,技术基础深厚,藏毯的编织方法俗称“重叠连环扣”,毯背密实,能根据图案纹样的要求织成形象逼真的各式花样。

第三,洗后似锦缎、剪后如浮雕。藏毯利用传统工艺处理,使地毯产生丝一般的光泽和质感。同时使地毯弹性增强,色泽鲜艳,毯面洁净,预防虫蛀,手感丰满、光滑。剪花工艺使地毯全部纹样轮廓鲜明、清晰,加之色彩斑斓,遂产生胜似浮雕的艺术效果,从而显得雍容华美、富丽堂皇,在国际市场上别具一格,引人注目 。

第四,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生产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花色品种,颇受国内外客户欢迎。

二、青海藏毯四大优势

1、尽占原材料优势。“西宁大白毛”早在 19 世纪后期就被国际地毯行业公认为编织地毯的最佳原料,青海就是“西宁大白毛”的主要产地。

2、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劳动成本低廉。藏毯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青海省劳动力成本低廉,绝对优势明显,有利于市场竞争。

3、具有较好的工业化生产基础。藏毯的生产已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形式发展为公司企业化生产经营形式,实现了洗毛、纺纱、织毯等工序的专业化分工及产、供、销一体化。同时,一批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为青海省藏毯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藏毯是藏民族传统的工艺品,其图案设计和色彩源于藏传佛教文化。青海省是藏族聚居的主要省区之一,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闻名于世,能够为不断提升藏毯的文化附加值和艺术水平提供不竭的源泉。

三、产业

青海藏毯产业已经形成了年产机织藏毯315万平方米、针织衫80万件、地毯纱9500吨、牦牛无毛绒1000吨、山羊无毛绒1700吨和洗净毛10000吨的生产能力。产业链条初步形成。2012年青海藏毯、绒纺产业产值达40亿元,出口达1.3亿美元。其中,地毯出口由2004年的1824万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835万美元,年均递增13%。青海地毯企业生产的手工和机织藏毯有20多个系列,共上千个品种,销售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美国、日本已经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并相继开拓了俄罗斯、中亚和南亚市场。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青海有哪些风俗禁忌 青海生活禁忌大全
青海省世居少数民族主要为藏、回族、土、撒拉、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省独有的两个少数民族。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 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青海是无数旅游者心中的向往,它美丽而神奇,同样它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和禁忌,那么青海有哪些生活习俗以及禁忌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整理了青海的生活禁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风俗 青海省
1w+ 104
热贡艺术有哪些艺术特色 热贡艺术的历史起源及艺术特色介绍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从十五世纪开始,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绘塑艺术,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妙,都为其它藏区所少见,故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而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那么热贡艺术有哪些艺术特色呢?那就随本文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独具魅力的青海熬茶文化 青海熬茶步骤介绍
熬茶是一种煮开的红茶,是青海的一种饮茶习惯。熬茶是用川湘茶区出产的砖茶加水煮开,再加上青盐、花椒,讲究点的还要加上姜皮、荆芥。青海人喝咸茶,有句顺口溜“茶毛(没)盐,水一般,人毛(没)钱,鬼一般”,足见茶里青盐的重要性。熬茶不是精细的喝法,原料做法自然讲究,但饮法却无限制,更主要的是它有解油腻、助消化的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青海的熬茶文化吧!
青海宗教文化概述 青海主要有哪些庙会
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同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省份。主要宗教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最广,遍及全省各个地区;天主教和基督教主要在城镇和铁路沿线。汉传佛教和道教在一些农业区有一定的影响。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和撒拉族等几个世居少数民族,普遍信仰宗教。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了解一下青海省各个宗教的概况吧!
青海方言有哪些特点 青海方言特色介绍 青海地方言概述
青海方言,青海的汉语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秦陇片和陇中片。由于历史上人口的迁徙、各民族长期相处,形成了青海汉语自己的独特风格。其语言、语法很有特点,有“主语+谓语+宾语”格式,也有“主语+宾语+谓语”格式。青海方言的词汇形象生动、富有魅力,加之发音铿锵,有类关语,形成精细、委婉、幽默、轻快的风格。人们说话时方言加普通话,又产生了一种青海的普通话“青普话”。 那么青海方言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青海方言的特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