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剪纸有哪些特点 回族剪纸艺术介绍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剪纸,这朵瑰丽的回族民间艺术之花,以旺盛的生命力深深扎根于回族民间艺术土壤之中。在西北回族聚居区,回族妇女的剪纸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无论在窗户上、墙壁上、顶棚上,还是箱柜上,随处可见她们的作品。回族妇女具有剪纸的传统习俗。一般女孩到了七八岁,就拿起剪刀开始剪,一直剪到六七十岁。农闲之时,饭余之后,心灵手巧的回族妇女,便用一把剪刀,几张彩纸,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剪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以美化和点缀生活。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回族剪纸的艺术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回族剪纸起源于唐代,至明代形成独特的风格。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民风淳厚、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回族剪纸在西夏区剪纸中占有重要位置。人们通过回族剪纸作品看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以及回族人民的一些习俗和信仰,从而对回族人民加深了解,增进理解。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渐发展,农民文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有思想的回族农村妇女用回族剪纸表现生活,创作了一批充满乡土气息、风格古朴厚重的回族剪纸作品。这些作品继承了传统剪纸细腻的一面,但与传统剪纸不同的是,它在表现内容上更侧重反映回族生活,喜欢用静物来表达安静、唯美的感觉,它们以浓厚的回乡气息,扎实的技艺流行民间,表达了农村回族人民质朴的观念。

回族民间有首“花儿”唱道:“白云山上雾绕呢,灵芝草有心人找呢,唯尕妹子耍手巧呢,万样子花随心者铰呢。”在西夏区,回族妇女的剪纸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窗户上、墙壁上、箱柜上,随处可见她们的作品,这些充分反映出回族独特的审美意识。

回族剪纸和汉族剪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题和内容方面。回族剪纸内容主要表现五个方面:一是蔬菜类,如水萝卜、大白菜等;二是花卉类,如牡丹、莲花等;三是瓜果类,如葡萄、西瓜等;四是动物类,如黄牛、蝴蝶、草原鸡等;五是自然景物类,如盖碗茶、回族汤瓶、美丽沙湖等。技法匀称,手法造型逼真,回乡气息风格浓厚。

由于受民族信仰影响,回族不剪人物、猫、狗,但奥运福娃除外。回族剪纸在西夏区广为流传,为回族剪纸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各村组妇女在闲暇之时,拿一把剪刀,选几款彩纸,凭着自己的喜好,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并且相互进行对比,不仅交流了技巧,还陶冶了情操。她们剪的作品内容丰富,意蕴深厚,有表现回族传统民风民俗的《盖碗茶》《清真寺》《回族汤瓶》《回族农民做礼拜》《开斋节》《古尔邦节》;有表现回回民族生活情趣和朴素、大方、自然的审美观念的《回族农民青年吹口弦》《鸡衔梅》《啄食儿的大公鸡》《金鱼闹莲》《蝶恋花》;有对传统观念自然模仿的《朗诵古兰经》《中华回乡风情园》《莲花白》《水萝卜》《开花的大蒜》《大树根》;有表现现代观念自然形态的《回族姑娘赶集》《农村新貌》、《精耕细作》《五谷丰登》《硕果累累》《丰收图》等。这些都是意念中的,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有许多作品还寄托着回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有着较为深刻的寓意,经过她们巧手布局,大胆点题,借形寓意,便具有了或生动形象,或隽永含蓄的艺术魅力。

随着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在六中的建立,回族剪纸也进入了校园,这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到回族剪纸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艺上的文化传承,而是一种理念、一种观念、一种代表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社会在发展,回族妇女的剪纸艺术也在不断翻新,而她们也正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

回族妇女有剪纸的传统习俗。一般女孩子到了七八岁,就拿起剪刀开始剪,一直剪到六七十岁。农闲之时,茶余饭后,心灵手巧的回族妇女用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可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以美化和点缀生活。有时邻里乡亲们还坐在一起相互观摩学习,互相馈赠作品。特别是每逢回族传统节日、乔迁新居、举行婚礼、给孩子贺满月、抓周等喜庆活动时,便剪出寄托她们理想的作品,以增加生活的新鲜气息和欢快的气氛。

回族妇女的剪纸反映出回族独特的审美意识。笔者在宁夏泾源县看到的“五谷丰登”、“农家乐”、“瑞雪兆丰年”、“吉(鸡)庆有余(鱼)”等作品,既不是传统观念的自然的模仿,也不是现代观念自然形态的夸张变形,而充分表现了回回民族的生活情趣和朴素、大方、自然的审美观念。

回族剪纸还自由地纯真地表现回族人民的感情,如她们剪的“十二生肖图”,特别是双虎、金鸡报晓等飞禽走兽的形态,都是意念中的,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有许多作品还寄托着回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有着较为深刻的寓意。如“龙凤”、“金鸡”、“黄牛”、“骏马”、“滩羊”、“双飞燕”、“领头雁”等作品,从表面上看是一般的飞禽走兽,但实际上经过她们巧手布局,大胆点题,借形寓意,便具有了或生动形象,或隽永含蓄的艺术魅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妇女的剪纸艺术在不断翻新,如黄土高原的朵朵山花,争奇斗妍。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宁夏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 宁夏结婚风俗文化概述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居民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是我国最大的伊斯兰教圣地。婚礼,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宁夏的回民结婚的大致程序是:请媒人提亲,看人看家道,说色俩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亲),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下面本文就详细介绍宁夏回族的婚礼习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宁夏 传统文化
3362 109
看辽宁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听东北大鼓 赏大秧歌 学剪纸 知辽宁
辽宁是中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辽宁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下面本文maigoo编辑从辽宁的饮食文化、结婚习俗、禁忌、传统戏剧、曲艺、美术、技艺以及辽宁建筑风格、宗教等方面,带大家了解各地方言口音都不一样的辽宁话;山珍海味取料广,火锅白肉美名扬的辽菜;丰富多彩的辽宁节庆民俗;诙谐幽默的盖州皮影戏;热情洋溢的丹东鼓乐;粗犷豪放的抚顺地秧歌;唱腔徐缓的东北大鼓等辽宁特色传统文化。
辽宁省 历史文化 ★★★
2.5w+ 111
回族剪纸有哪些特点 回族剪纸艺术介绍
剪纸,这朵瑰丽的回族民间艺术之花,以旺盛的生命力深深扎根于回族民间艺术土壤之中。在西北回族聚居区,回族妇女的剪纸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无论在窗户上、墙壁上、顶棚上,还是箱柜上,随处可见她们的作品。回族妇女具有剪纸的传统习俗。一般女孩到了七八岁,就拿起剪刀开始剪,一直剪到六七十岁。农闲之时,饭余之后,心灵手巧的回族妇女,便用一把剪刀,几张彩纸,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剪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以美化和点缀生活。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回族剪纸的艺术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 宁夏
1932 131
【京津冀文化】北京文化_民俗文化_名胜古迹_方言_饮食_节庆
京津冀地域辽阔广大,三地相接,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而了解京津冀历史的好方法是了解三地的文化、民俗、名胜古迹、方言、饮食等等。那么京津冀文化名胜有哪些?京津冀特色文化遗产、京津冀民俗文化有哪些?下面Maigoo网编将为您盘点京津冀三地的文化、名片、名胜、方言、饮食、节日等等,为您介绍京津冀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
传统文化 京津冀 ★★★★
6481 169
2025黄道吉日查询 婚丧搬家丧葬好日子选择 黄道吉日术语解析
黄道吉日,是中国传统历法“黄历”(万年历)中的特有词汇,指的是诸事皆宜的日子。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了黄黑道日,从而对国人的用事择日趋吉避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选择,这种择吉文化自古以来已深入中国人的思想,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那么,在2025年里,有哪些黄道吉日呢?关于婚丧搬家好日子选择、黄道吉日术语解析,跟maigoo小编一起来看看了解下吧!
命理相学 吉日 ★★★★
6525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