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相关历史介绍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民俗风格简述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北武当庙佛教音乐“渣渣子”是我国古代的“工尺谱”之外的一种记谱方式,是用来记录乐曲的节奏、音符、所示法器的种类的一种特殊的记录方法,与简谱、五线谱不同的是它采用竖行记谱方式,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法器。以符号的距离远近表示时值的长短。“渣渣子”与工尺谱结合起来,即接近于现在的简谱或五线谱,既有了音阶,又有了音符,便可构成基本的乐谱。下面我们就来大概的了解北武当庙寺庙音乐民俗风格吧!


一.民俗风格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由于民歌、小调的融入,宫廷音乐的润色,南北佛家的唱腔互渗,形成浓郁的音乐特色。武当庙寺庙音乐的文乐唱谱是用我国古代“工尺谱”的记谱方法记录下来的;而武乐,也是用我国一种古代对打击乐器竖行式的记谱方法记录下来的,又名“渣渣子”,是北武当庙佛教音乐最具价值的部分。

经明末清初理义大法师,清康熙年间心禧老和尚、清末的寂念高僧、续早老法师等历代僧人唱念演奏传承至今,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延续下来,流传于宁夏全境,内蒙古磴口、甘肃平凉、陕北西部等地区。北武当庙寿佛寺原留存佛教音乐工尺谱八百多首,“渣渣子”谱三百余首,现仅存有师弟子相传的常用曲谱几十首,平罗县佛教协会徐建业会长是“渣渣子”现今为数不多的传承人之一。“渣渣子”已濒临灭绝,若不予抢救与保护,将会随知者的故去而灭失。

二.有关历史

“渣渣子”是我国古代的“工尺谱”之外的一种记谱方式,是用来记录乐曲的节奏、音符、所示法器的种类的一种特殊的记录方法,与简谱、五线谱不同的是它采用竖行记谱方式,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法器。以符号的距离远近表示时值的长短。“渣渣子”与工尺谱结合起来,音阶,又有了音符,便可构成基本的乐谱。演奏时一般是一人一件法器,与唱念、笛笙等乐器合起来,众僧共同演奏、唱念。主要用于祝圣法事、大型集会(如迎大法师、贵宾等)活动。

佛教音乐“渣渣子”的幸存,证明了中国古老的佛教音乐(打击乐)的记谱方法还没有消失。它以其独特的自成体系的记谱方式,证明和记录了北武当庙寿佛寺佛教音乐,对研究佛教音乐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渣渣子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和工尺记谱法结合起来,让我们在没有简谱和五线谱的情况下,使从事音乐曲谱创作成为可能。和简谱、五线谱不同的是,渣渣子采用竖行记谱的方式,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法器,以符号的距离远近表示时值的长短。渣渣子演奏时,一般是一人一件法器,与唱念、笛笙等乐器合奏,众僧共同唱念,主要用于祝圣迎佛、大型集会等法事。

“渣渣子”音乐与原属平罗县的北武当庙,也就是今天的寿佛寺有密切联系。武当山寿佛寺兴建于明朝,鼎盛于清代,因供奉真武大帝石像,故称为武当庙,为区别于湖北武当庙遂称为北武当庙。北武当庙寿佛寺僧人属临济宗岔岔派,是宁夏最大的子孙常住寺院。

明末高僧理义法师宣弘佛法,道场大兴,清初,因清廷王室信佛,遂使寿佛寺道场频繁。在佛教供佛仪规中,均有“乐供养”,即以音乐作为一种供养的形式,以示对佛的恭敬和虔诚,用诗歌、词牌的歌咏配以打击乐器:钟、磬、铙、钹、铛、铰、铃、铎、木鱼、韵漏、鼓等法器及笙、箫、笛、管、筝、箜篌、古琴等乐器,以打击乐为主,每日四堂功课,随着频繁的佛事活动,佛教音乐随之发展,记录这种打击乐的“渣渣子”也随之产生了。

渣渣子与工尺记谱法的结合,与我们现在的简谱或五线谱非常接近,既有音阶,又有音符,虽然于简谱、五线谱的记谱方式比较起来略显笨拙,但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构成完整的音乐曲谱,不能不说这是佛教文化对中国古典艺术的一大贡献。

北武当庙寿佛寺留存的佛教音乐原有工尺谱800多首,“渣渣子”谱300多首,但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现在仅存的只有僧人师徒口传心授的常用曲谱几十首,即使在《中国民族音乐集成》宁夏卷中,也少有记录。工尺谱与渣渣子相结合,相当于现在的简谱。渣渣子管时间长短,工尺谱管音阶和音谱。随着简谱、五线谱的普及应用,渣渣子已逐渐被淘汰和遗弃,濒临灭绝。徐建业呼吁:对于渣渣子,若不尽快给予抢救、保护,必将随知者的故去而灭失。

据介绍,佛教音乐“渣渣子”之所以能够在平罗流传至今,和曾经在寿佛寺参禅修行过的历代高僧极有渊源,因为他们都是佛教音乐“渣渣子”的念唱、演奏高僧。他们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让这项佛门音乐传承至今,流传于宁夏全境,内蒙古磴口、甘肃平凉、陕北西部等地区。

徐建业介绍:武当庙里集中了藏传佛教音乐、蒙古族佛教音乐、汉族佛教音乐,以北方汉族佛教音乐最为流行,渐渐融合在一起。而佛教音乐分为南方韵与北方韵。如今,世上流传的佛教音乐中南方韵很多,而北方韵已是凤毛麟角,因此也是濒危的品种。徐建业为记者分别演唱了北方韵与南方韵。

北武当庙的佛教音乐沿袭的北方韵,是以流传于北京一带的佛教音乐为主。据说,清代的皇宫里经常有八大刹念经。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后,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时,文武大臣都自身难保,更何况出家的僧人了。在逃往西安的僧人中,有一个人是八大刹的维那师(负责主持音韵高低快慢)。当他走到宁夏时就留在了这里,没有跟随慈禧太后返回北京。留在宁夏的维那师改名昌瑞法师,他对吹打写念无所不通,可以说,是昌瑞法师把北京当时流行的佛教音乐即北方韵带到了宁夏。

留在宁夏的昌瑞和尚曾在银川普济寺担任过辅导,还在武当庙辅导过。武当庙里的广煜和尚也曾和北京八大刹结下过不解之缘,对于推广北方韵,传承渣渣子也做出过贡献。据说广煜和尚在北京受戒时,跟随檀柘寺方丈念过孔雀冥亡经。那时,慈禧太后指名要听孔雀经,但当时她身边已经没有人会念了。广煜和尚自告奋勇要试试。他念完孔雀经后,慈禧太后非常高兴,要把他留在檀柘寺。但广煜不愿意留下来,最终还是回到了武当庙。

声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请勿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申请删除>> 纠错>>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苏州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约你听苏剧 学苏绣 识苏州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随着苏州的发展,那么如今还保留了哪些传统的历史文化呢?苏州有哪些饮食文化?苏州有哪些传统历史文化?下面本文为大家盘点了苏州的嫁娶文化、苏州的传统节日习俗、苏州的饮食文化以及苏州的传统曲艺(苏剧、苏州评弹)文化、苏州特色(苏绣、双面绣)文化等。和你一起去了解苏州的特色风俗。
苏州文化 苏州市 ★★★★
1.4w+ 133
贺兰皮影戏有哪些艺术特色 贺兰皮影历史及艺术特色介绍
皮影戏又称“牛皮影戏”、“灯影戏”,是长期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戏。它用灯光把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配合音乐、唱白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它既是所有中国造型艺术(如剪纸、绘画、工艺美术、雕刻等)的结合,又是所有传统表演艺术(如京戏、地方戏、相声、口技等)的综合。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掌握皮影制作的不超过500人。下面本文就为大家大概的介绍贺兰皮影戏的发展概况。
宁夏传统节日习俗大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哪些节庆活动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回族、汉族、维吾尔族、东乡族等民族,主要民族是回族,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节日习俗丰富多样。那么,宁夏传统节日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分享了宁夏传统节日习俗大全,有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登霄节等宁夏回族传统节日习俗,还有春节、清明节、登霄节等传统节庆,以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六盘山山花旅游节、银川国际黄河文化节等宁夏大型节庆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山花儿有哪些艺术特点 宁夏回族山花儿文化特征及传承概述
“山花儿”俗称干花儿、山曲子、野花儿,是主要流传在六盘山地区回族聚居区的代表性民歌体裁,在旋律形态上,它是“花儿” 由中心地带向四周传播过程中,因地域差别形成的自然变异现象。山花儿作为回族群众愉悦自我、怡情解闷、吐纳情感的一种自娱性山野歌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浑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下面就随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山花儿的艺术特点吧!
宁夏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 宁夏结婚风俗文化概述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居民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是我国最大的伊斯兰教圣地。婚礼,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宁夏的回民结婚的大致程序是:请媒人提亲,看人看家道,说色俩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亲),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下面本文就详细介绍宁夏回族的婚礼习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宁夏 传统文化
3324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