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前兆有哪些
1、感官丢失
如果突然出现某种感官丢失,比如视物不清、感觉麻木、听不清声音以及味觉、嗅觉失灵,并伴有头痛,脾气暴躁,有可能是脑出血或脑肿瘤的先兆。
比如,视乳头水肿引发的视物模糊可能是颅内压增高所致;垂体瘤患者还会出现视力减退;脑干肿瘤可以引起面部感觉障碍;顶叶的病变可以导致一侧肢体感觉的障碍。
2、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突然间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超过体重的5%)可能是由多种健康问题引起的,如牙齿问题、胃肠道疾病、甲亢、糖尿病、慢性感染、抑郁症、滥用药物和癌症等。此时,应由全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找到体重下降的原因。
3、晨起身体僵硬
很多人在早晨起床时会感觉身体有点僵硬或动作迟缓,随着身体的不断活动,会逐渐恢复正常。当僵硬或动作缓慢持续存在,那么这可能是帕金森症的一个早期征兆。
帕金森症的其他症状还包括走路方式发生了改变——臂无法像以前那样摆动,开始走路会有麻烦(感觉双脚被卡在了地板上)。它的另一个早期迹象是说话声音的改变,如说话声音变得轻柔(但你并不想这样说话)。
4、寒冷天气呼吸困难
英国心血管学会的心脏病专家莱恩•辛普森指出,天气寒冷、吃饱后或体力消耗大时,如果感觉呼吸困难,胸口疼痛、发紧,可能是动脉狭窄引发的警报。
心脏就像一个弹性减退的皮球,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变弱,泵血作用降低,这种状态就是心功能不全,即心力衰竭。出现心力衰竭时,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气喘、咳嗽、有粉红色或白色泡沫痰等症状,在活动后和平卧时加重。
5、晚上多次起夜
频繁起夜有几种常见原因:
晚上喝了太多的水、汤粥、茶、咖啡;精神紧张、失眠导致的习惯性夜尿;
高血压、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导致肾脏的浓缩功能明显减退;
老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的子宫脱垂、膀胱颈周围组织松弛、膀胱膨出,都可致夜尿次数增多。
在中医看来,肾虚常表现为多尿甚至尿失禁,尤其常见于肾脏等脏腑功能减退的中老年人。
6、皮肤变为青铜色
人说你看起来晒黑了,但你实际上并没有过多接触阳光,那么你可能患上了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这是一种遗传病,中年男性高发,它与体内的铁负荷过量有关。当多余的铁储存在皮肤上时,就会显现青铜色。铁沉积在胰腺里则会造成糖尿病和肝硬化。
7、经常大量出汗
有的人稍稍运动就大汗淋漓或每晚盗汗,这可能是病理性多汗。一般来说,当患有某些神经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低血糖)或心血管疾病时,可能会出现多汗症状。
从中医角度来看,自汗(白天不热、没有运动时,前心后背出汗)通常由气虚所致;夜晚盗汗多是阴虚所致。
8、肠道老是胀气
英国曼彻斯特市克里斯蒂医院肿瘤科医生马克说,肠道胀气、排便习惯改变、肛门疼痛、大便带有黏液或便中带血,都可能与结直肠癌有关。
肠道肿瘤会干扰消化过程,进而引起胀气、出血等症状。此外,肠道息肉、溃疡等也可引起相应症状。
9、出现短暂视物重影
有的人会突然口齿不清、眼前发黑、视物重影、单眼视物不清、身体局部麻痹等,往往几分钟就过去了,24小时内症状会完全消失,这可能是中风前兆,俗称“小中风”。
这是小血块阻塞脑部小血管或小血管痉挛,诱发一过性脑缺血的症状。研究显示,近半数患者在小中风发生后的3~5年内至少发生一次脑梗。此外,视物重影也可能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或多发性硬化等有关。
10、皮肤瘙痒
除了单纯皮肤问题外,瘙痒还与一些疾病有关。肝部不适、肝功能异常以及黄疸出现时可能伴随皮肤瘙痒。
此外,少数糖尿病早期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以及淋巴、胃、肠、肝、卵巢和前列腺等处的肿瘤发生时,也会伴有皮肤痒,大多较顽固。
11、口腔内出现不消退的白斑
不能被刮除的黏厚白斑被称为黏膜白斑病,尽管大多数是良性的,但有时也有可能是口腔癌的早期迹象,特别是对于吸烟者。此时,你应该去看医生,以确定是否需要做活检。
12、眼白颜色改变
当患有全身性疾病时,眼白(巩膜)的颜色会发生变化。黄疸是引起眼白变成黄色的一个最常见原因。当胆红素积聚在身体里(通常是由于肝脏疾病或胆管堵塞),就会引起黄疸。
有时,眼白颜色的改变非常轻微,自己都很难注意到,但家人或朋友有时能够发现这种改变。一旦当眼白颜色发生改变时,应该及时就医。
13、夜间开车很模糊
英国视光师学院校长罗伯•霍根指出,如果夜间开车眼睛出现干涩、酸胀、视物模糊等症状,不断眨眼或总想揉眼睛,就要注意了。
白天开车光线充足,眼睛的一些不适被掩盖了;晚上光线暗,需要集中精力观察,症状易突显。一般来说,夜间视力降低可能与黄斑变性或白内障有关,在老人中表现尤为突出。
重大疾病之心肌梗塞的预防
1、减少对脂肪的摄取
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如虾、肝、蛋黄等。提倡每周至少吃2次鱼,可获取W3脂肪酸,减少发生冠心病事件。每日摄盐量控制于5克以内,坚持每天进食一定数量的瓜果及蔬菜。
2、不吸烟并防被动吸烟
烟草毒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并可致“好”血脂HDL下降。
3、体力活动不可缺
每天最好坚持不少于30分钟的活动,可“一次性完成”或分3次进行,每次10分钟。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舞蹈、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
4、调节血脂
高血脂仍为酿成动脉粥样硬化或形成冠心病的因素。应注意提升“好”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减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5、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
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冠状动脉痉挛,冠脉血管阻力加大;血压上升,血流减少而加剧心肌缺血少氧,其心肌梗塞率较乐观又豁达者高70%左右。
6、关注睡眠
生活中讲究“减压”松绑,放松身心,莫让重重心事缠身束脑。良好又充裕的睡眠,可使呼吸及心跳趋缓,是心脏自我保护的措施。心肌对血氧需求减少,不失为养心,护心的上策。
7、适当多食坚果果仁
美国等国家风行“食坚果”,食用杏仁等富镁的果仁,可防治心律紊乱,养护心肌等。
重大疾病之恶性肿瘤的预防
1、不偏食,少吃肥肉脂肪及回锅油;
2、不狼吞虎咽,同类食物不摄取过量;
3、不食用太咸、太热的食物或大量冷饮;
4、不食用烧焦、烤焦、发霉或化学污染的致癌食物;
5、不吸烟、少喝酒;
6、不过分暴晒强烈阳光;
7、不随便服用荷尔蒙或不必要的药物;
8、不过度疲劳,保证足够的休息、睡眠时间;
9、定期体检。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