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正常范围是多少 心率异常对心脏的影响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知识杂谈 上传提供 2025-02-27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心率是基本生命体征之一,指人体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在平静时心率是每分钟60-100次,但如果运动员、经常锻炼的人,这个频率可以小于60次,比如55次,这是正常范围,如果心跳过慢,引起了头晕,或者是晕厥,那么就要去医院进行治疗。下面来了解下心率正常范围是多少,心率异常对心脏的影响。

一、心率正常范围是多少

心率指的是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人正常心率是60-100次/分钟,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成年男性的心率为50-95次/分钟,成年女性的心率为55-95次/分钟。

老年人、运动员较成人心率偏慢,老年人的心率为55-75次/分钟。小儿较成人心率偏快,1-28天新生儿的心率为120-140次/分钟,1-12个月婴儿的心率为110-130次/分钟,2-3岁幼儿的心率为100-120次/分钟,4-7岁学龄前儿童的心率为80-100次/分钟,8-14岁学龄中孩子的心率为70-90次/分种。

当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时,称为心率过速或窦性心动过速,当心率低于60次/分钟时,称为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动过缓。

二、心率异常对心脏的影响

1、心脏功能下降

无论是心率过快还是过慢,长期以往都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心率过快时,心脏持续高负荷工作;心率过慢时,心脏无法满足身体需求,会导致心脏功能逐渐衰退。

2、生活质量下降

心率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等,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

3、血液循环影响

心率过快时心脏泵出的血液速度加快,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壁损伤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心率过慢时,心脏排血量减少,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身体各部位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出现乏力的症状。

4、心肌缺血

心率过快和过慢都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率过快时,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血能力有限,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率过慢时,心脏排血量减少,也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5、心律失常风险

心率过快容易诱发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心率过慢可能伴随心脏传导系统的问题,如房室传导阻滞等,其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

三、心率怎么测量

1、数脉搏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安静状态下,触摸手腕部位的桡动脉,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跳动。计数一分钟内桡动脉的搏动次数,即可得到心率。注意,脉搏的搏动和心率是完全一致的。

2、使用听诊器

戴上听诊器并将听诊器的探头放在心尖搏动处,然后通过心脏跳动次数测量心率,一般以计数1分钟为宜。

3、使用电子设备

现在有很多电子设备,如手环、电子手表等,都可以初步进行心率的监测。这种监测方法比较方便,但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4、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最准确的心率监测设备。可以把设备带回家,监测全天24个小时心脏跳动情况。在第2天摘除设备后会拿到一份非常详细的报告,包括全天24小时最慢心跳、最快心率、24小时平均心率,以及2次心跳之间的间隔、24小时总心搏等。

请注意,如果通过测心率,怀疑自身存在心率过快或者是过慢等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有没有疾病因素影响心率,以免耽误治疗。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心脏不好早期10个征兆 心脏病的前兆有哪些 心脏有问题的表现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要时刻警惕它的病变。那么,你知道心脏不好有哪些症状吗?本文中maiGOO小编就结合相关资料,带大家了解下心脏出问题的前兆有哪些。例如胸痛、嘴唇发紫、耳垂折痕,以及胸口沉重如有大石、黄色瘤、少尿且下肢浮肿、脖子变粗、一躺下就气短等,均为心脏病早期十大症状,一旦发现,一定要及时就医。
10种有益心脏健康的锻炼方法 保护心脏的十大锻炼方法
适量运动对心脏有好处,每周进行3~4次低、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加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增强机体对心血管疾病的耐受性,保护心脏。保护心脏的十大锻炼方法包括手指养心操、按摩小腿、快走、慢跑、下蹲、太极、舞蹈、打羽毛球、游泳、举哑铃等,运动时要注意适量适度。
哪些食物可能会引发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怎么饮食调养
心脏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心脏出现问题的话,会导致生命受到威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饮食,预防心脏病的发少吃油炸类、罐头类、腌制类、酒、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更加要注意饮食调养,要做到少食、少脂、少盐、多补充膳食纤维素、多补充膳食纤维素,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心源性猝死黄金抢救怎么做
心源性猝死是指因为心脏疾病导致的猝死,也称心脏性猝死,随着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增高,心脏猝死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在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期和生物学死亡期四个时期有不同的表现,通常心源性猝死发生后的4-6分钟为黄金抢救时间,要学会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急救,抓住黄金抢救时间。为了防止心脏性猝死,我们应做到定期体检,加强锻炼,健康饮食作息等。
猝死前6大征兆 如何预防猝死 猝死急救方法
猝死是指平常看起来健康的人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死亡,由于无明显征兆,猝死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猝死的征兆主要有心慌、呼吸困难、腹痛、血压骤增、胸痛、肢体不听使唤等,引起猝死的病因包括噎食性猝死、肺源性猝死、中风性猝死、心脏性猝死等。长时间加班、熬夜等容易诱发猝死,因此生活中要注意饮食,避免熬夜,经常锻炼,定期体检等。下面来了解一下猝死的相关知识吧!
猝死 重大疾病
88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