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装与配置
规划巡逻路线:根据巡逻区域的大小、布局以及安全重点,合理规划巡逻路线,确定需要设置巡更点的位置。确保巡逻路线能够覆盖所有重要区域,且避免重复和遗漏。
安装巡更点:将巡更点安装在预定位置,如建筑物出入口、走廊拐角、楼梯间、设备房等。安装时要注意固定牢固,避免损坏或被轻易移动。如果是射频卡读卡器式巡更点,要确保其感应范围正常;如果是二维码标签式巡更点,要保证标签清晰、易于扫描。
设置系统参数:在管理软件中设置系统参数,包括巡逻人员信息、巡更点信息、巡逻路线、巡逻时间间隔等。为每个巡逻人员分配唯一的账号和密码,并将巡更棒与对应的巡逻人员关联。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好各种报警阈值和提醒功能,如巡逻超时报警、漏巡报警等。
下载数据到巡更棒:将设置好的巡逻路线、巡更点等信息下载到巡更棒中,使巡更棒能够识别巡更点,并记录相关数据。
二、巡逻过程
领取巡更棒:巡逻人员在开始巡逻前,到指定地点领取巡更棒,并检查巡更棒是否正常工作,电量是否充足。
按照路线巡逻:巡逻人员按照规定的巡逻路线和时间要求进行巡逻。在到达每个巡更点时,用巡更棒读取巡更点的信息。如果是射频卡读卡器式巡更点,将巡更棒靠近读卡器,听到 “滴” 的一声或看到相应的指示灯亮起,表明读取成功;如果是二维码标签式巡更点,用巡更棒上的扫描功能扫描二维码,完成信息采集。
记录特殊情况:在巡逻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门窗未关、水电设施故障、可疑人员等,巡逻人员应及时在巡更棒上记录相关信息,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况等。有些巡更棒还支持拍照或录音功能,巡逻人员可以利用这些功能对现场情况进行记录,以便后续进一步调查和处理。
完成巡逻任务:巡逻人员完成整个巡逻路线后,将巡更棒带回指定地点,准备进行数据上传。
三、数据查询与管理
上传巡更数据:将巡更棒与管理电脑连接,通过传输设备将巡更棒中的数据上传到管理软件中。如果是支持网络传输的电子巡更系统,巡更棒可以自动将数据上传到管理服务器,无需人工干预。
查看巡逻记录:管理人员通过管理软件查看巡逻记录,包括巡逻人员的巡逻时间、路线、到达每个巡更点的时间、是否有异常情况等信息。可以通过报表、图表等形式直观地了解巡逻工作的执行情况。
分析数据:对巡更数据进行分析,如统计巡逻人员的工作绩效、分析安全隐患的分布规律、评估巡逻路线的合理性等。根据分析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巡逻计划和安全防范措施。
处理异常情况:如果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了异常情况,管理人员应根据记录的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如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安排人员进行调查等,并跟踪处理结果,将处理情况记录在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