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怀菊花是什么菊花?
怀菊花,又名馒头菊、簪头菊、甜菊花、药菊等,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属于药用菊花的一种,其花、叶、茎皆可入药,是河南的道地药材、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从植物学特征来看,怀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基部木质,多分枝,具细毛或绒毛。叶有柄,叶片卵圆形至窄长圆形,长3.5~5厘米,宽3~4厘米,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基部心形,下面白色绒毛。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大小不等,直径2.5~5厘米,单生枝端或叶腋,或排列成伞房状,总苞片中央绿色,有宽阔膜质边缘,具白色绒毛,外圈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带浅紫色,中央管状花黄色,也有全为舌状花或管状花。瘦果柱状,无冠毛。气清香,味甘微苦。以扁球形,花朵完整,大小均匀,花瓣肥厚、紧密、质地柔韧者为佳。
从种类来看,怀菊花有不同的品种,黄色的叫小黄菊,花心为黄色、花瓣为白色的叫小白菊,这两种菊花都是怀菊花。
二、怀菊花产地在哪里?
怀菊花的核心产地为河南省焦作市,这一区域在历史上曾属“怀庆府”(辖境包括今焦作市及周边部分地区),怀菊花也因“怀庆府”而得名,且于2003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明确其保护范围为焦作市所辖的沁阳市、孟州市、温县、博爱县、武陟县、修武县等行政区域。
焦作市之所以能成为怀菊花的核心产地,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1、气候条件:焦作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约2200-2400小时),能满足怀菊花生长所需的光合作用;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温差可达10-15℃),有利于怀菊花体内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绿原酸)的积累;同时,该区域年降水量约600-700毫米,且降水集中在夏季,与怀菊花生长期的需水规律契合,既避免了干旱缺水,又减少了积水烂根的风险。
2、土壤条件:焦作位于太行山南麓,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疏松透气,且土壤中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既能保证怀菊花根系的正常呼吸与生长,又能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助力形成优质的品质。
3、地形条件:焦作区域内多为平原与浅山丘陵过渡地带,地势平缓,便于怀菊花的规模化种植与田间管理,同时远离工业污染区域,生态环境优良,为怀菊花的绿色生长提供了保障。
除核心产地外,河南部分与焦作气候、土壤条件相近的地区也有少量怀菊花种植,但因自然条件的细微差异,其品质与核心产地的怀菊花仍存在一定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