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大暑的10个民间风俗盘点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369号 上传提供 2025-06-30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那么你知道在大暑时节,有什么风俗活动吗?本文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大暑的10个民间风俗,如烧伏香、送“大暑船”、晒伏姜、饮伏茶、斗蟋蟀、喝暑羊汤、吃仙草等,一起来看看吧。‌
大暑节气十大风俗
  • 烧伏香
    大暑至,天地如炉,万物疯长,然旱涝频仍、风灾隐现,农人抢收抢种、抗灾护稼,肩头担着岁时的重负。此际,百姓焚香祭天,青烟袅袅间,祈愿云霓降甘霖、五谷盈仓廪,将人间烟火与天时相系,以虔诚化劫波。另有伏香之妙,暗合中医“冬病夏治”之理。药香氤氲,熏炙特定穴位,借天时之盛驱寒湿、通经络,治陈年痼疾如拔根之法。一缕香火,既是向天地借力,亦是向自身求安,在酷暑中织就一张庇佑身心的网。
  • 送“大暑船”
    大暑有什么民俗活动?大暑的十大习俗中的送“大暑船”,流行于浙江台州一带,是沿海渔村传承百年的盛大民俗。大暑时节,渔民们按旧时三桅帆船形制打造长8米、重1.5吨的木船,舱内盛满五谷、牲畜等祭品。50余名壮汉抬着彩绘龙纹的“大暑船”穿街过巷,鼓乐震天、鞭炮齐鸣,沿途百姓焚香祈福,万人空巷。船至码头后,经诵经、祭拜等仪式,由渔船牵引至椒江口外点燃,任其随波沉浮,寓意送走瘟神、祈愿五谷丰登。此俗源于清同治年间,当地病疫频发,渔民以“五圣”信仰为核心,借送船仪式驱邪纳吉。如今已演变为集民俗展演、商贸交流于一体的文化盛会。大暑当日,台州人还食姜汁调蛋、鸡粥以祛湿补阳,让传统习俗与养生智慧在烟火气中绵延不息。
  •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经阳光淬炼,姜与糖的精华充分融合,成就了这一味温暖身心的伏姜。伏姜中的姜辣素堪称天然“药引”,对寒凉食物引发的腹胀、腹痛、腹泻等症有显著疗效。饮用后,身体发热、毛孔舒张,不仅能驱散多余热气,更能将体内寒气、病菌一并排出。夏日贪凉、淋雨受寒或久居空调房后,一杯伏姜下肚,寒重不适即刻消散,尤其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症有奇效,是民间代代相传的温暖保健良方。
  •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此茶以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余味中草药精心熬制,清凉祛暑之效显著。古时,多地农村有在村口凉亭设茶施惠的善举,供往来路人解渴消暑。岁月流转,此景虽渐稀,但在温州,这一习俗却历久弥新。当地凉亭中,专人守候,全天候煮茶不断,确保茶水充足。这承载着历史温度的伏茶,在温州被亲切地称为“伏茶”,成为夏日里一抹温馨的人文风景,传递着古朴的关怀与善意。
  • 斗蟋蟀
    大暑时节乡间草丛里全是蟋蟀的“瞿瞿”声,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是最有趣大暑的民间风俗。晚饭后,大人拎着竹筒,小孩攥着网兜,猫腰钻进玉米地、豆秧丛,逮那些黑甲将军似的蟋蟀。逮到肥壮的,立马装进竹筒,回家往陶罐里一放,俩虫对峙,拿根草棍一撩拨——嘿!立马龇牙蹬腿,杀得不可开交!小孩攥着拳头又蹦又跳,比自己上场还激动。输了的虫“瞿瞿”认怂,赢了的昂头振翅,活像凯旋的将军。这斗的不是虫,是乡野间的野趣,是夏夜里最带劲的消遣!
  • 喝暑羊汤
    在华北地区,大暑这天必须整上一顿“暑羊”(也就是羊肉汤)。夏收刚忙完,乡亲们累得腰酸背痛,这时候就得全家老小聚一块儿,好好犒劳自己。桌上摆着刚出锅的新麦馍馍,金黄喷香,咬一口麦香四溢;再舀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汤白肉嫩,撒把香菜葱花,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大汗淋漓地喝完一碗,浑身筋骨都舒坦了,疲惫也跟着烟消云散。老辈人说,这汤能驱寒补气,最适合伏天贴膘。
  • 吃仙草
    大暑有哪些习俗?大小暑时节,天气酷热,福建、广东和台等地方有在大暑前后有吃仙草消暑解毒的习俗。这黑黢黢的“凉粉草”可是消暑神器,晒干熬煮后凝成冻,广东人叫凉粉,闽台人唤烧仙草,撒上蜂蜜、红豆、芋圆,挖一勺颤巍巍滑进嘴里——冰爽直冲天灵盖,暑气瞬间被“封印”!
  • 吃糯米圆
    大暑有哪些传统风俗?流行于福建、台湾地区的半年节就是大暑时节的传统风俗。农历六月十五,恰逢全年过半且正值大暑,当地人会在这一天拜神祈福,随后全家共享“半年圆”。“半年圆”由糯米粉与红面搓制而成,多为甜食,寓意团圆与甜蜜。节日当天,家家户户制作红白相间的圆子,煮成甜羹后围坐分食,既是对上半年丰收的感恩,也寄托着对下半年平安顺遂的期盼。这一习俗不仅承载着对神明的敬畏,更将家庭团聚的温情融入其中,成为大暑时节独特的文化符号。
  • “过大暑”
    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为大暑节气习俗。荔枝性热驱寒,羊肉补虚益阳,米糟酿藏岁月,食俗里藏着“以热制热”的养生智慧,亦是对丰收的礼赞。亲朋往来间,荔枝与羊肉化作情谊的信使。红艳的果实裹着晶莹糖霜,鲜嫩的羊肉盛于竹篮,传递着“荔”久安康、“羊”帆顺遂的祝福。街头巷尾,孩童捧果嬉笑,老者围炉分羹,烟火氤氲中,是代代相传的温情。
  • 吃凤梨
    在中国台湾省大暑节一直有着吃凤梨的习俗。大暑至,台湾海域鱼群涌动,鱿鱼跃浪、小卷嬉游,渔民迎丰收之喜。而街头巷尾,金黄凤梨正散发着诱人甜香——台湾民谚有云“大暑吃凤梨”,此时凤梨酸甜多汁,恰是消暑佳果,更因“凤梨”谐音“旺来”,被赋予祈福纳吉之意。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雨水】物候农事_节气风俗_养生饮食_诗词赏析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雨水将至,万物萌动春已至。在和风细雨中,田野一篇早春景象,农民也在辛勤劳作。民间百姓家中在雨水节气这一日还有着接寿、回娘屋、拉保保、撞拜寄等习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雨水节气风俗、饮食、养生、诗词等知识,感受诗意的微雨时节。
二十四节气 传统文化 ★★★
5313 133
适合立夏吃的十种食物推荐 立夏必吃的十大传统美食盘点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时至立夏,气温逐渐升高,食欲有所下降,所以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那么立夏吃什么养生呢?比较合适的有鸭蛋、苦瓜、莲子、葡萄、绿豆、莴苣、豌豆、章鱼、大枣、冬瓜等。以下,MaiGoo网小编整理了立夏必吃的10种食物,一起来看看立夏养生美食吧。
立夏 二十四节气 ★★★
1868 4
芒种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芒种的10个民间风俗盘点
芒种,即忙着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直接“指导”农事活动的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农事活动进入繁忙阶段。那芒种有什么风俗活动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芒种的10个民间风俗,如送花神、安苗、挂艾草、煮梅、尝新麦、晒虾皮、嫁树、打泥巴仗等,一起来看看吧。‌
处暑的风俗有哪些 处暑有什么讲究说法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第十四个节气,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不知不觉,处暑节气即将来临,天气也会随之变凉。每个节日和节气都有各自的习俗风俗,那么大家知道处暑的风俗有哪些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处暑时节风俗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立夏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立夏的10个民间风俗盘点
立夏是农历中的重要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季的开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气,各种传统习俗当然不能少,你知道立夏有什么风俗活动吗?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立夏的10个民间风俗盘点,如:吃蛋、斗蛋、称人、吃立夏饭、尝新、系疰夏绳、迎夏仪式、喝立夏粥等,一起来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