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种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芒种的10个民间风俗盘点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369号 上传提供 2025-05-30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芒种,即忙着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直接“指导”农事活动的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农事活动进入繁忙阶段。那芒种有什么风俗活动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芒种的10个民间风俗,如送花神、安苗、挂艾草、煮梅、尝新麦、晒虾皮、嫁树、打泥巴仗等,一起来看看吧。‌
芒种十大传统习俗
  • 送花神
    送花神是古代民间在芒种时节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亦是芒种的十大习俗之一。农历二月二为民间“迎花神”的习俗,此时百花开始绽放、竞吐芬芳。而到了芒种节气,仲夏来袭,芒种前后百花渐次凋残、零落成泥,花神亦就此退位,这时民间就会举行仪式饯送花神归位,既表达对花神的感激,又满含对来年再次相会的期许。据maigoo小编了解,这一习俗在《红楼梦》中也有生动记载,书中描述了芒种时节大观园中的女孩们祭饯花神的场景,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 安苗
    芒种有哪些传统风俗?芒种的民间风俗必然少不了安苗祭祀这项活动。安苗是皖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农事习俗,始于明代初期。每到芒种时节,皖南的水稻种植告一段落,为祈求秋天五谷丰登、村民平安,各地便会举行安苗祭祀活动。活动期间,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用新收获的麦面蒸发包。心灵手巧的人们将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栩栩如生的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 挂艾草
    五月渐入盛夏,天气愈发酷热,蚊虫肆意孳生,细菌大量滋生,疾病易发,故有“百毒之月”之称。芒种节气恰与端午节前后相逢,二者习俗多有相似。此时,艾草成为驱邪祛病的“利器”。人们从田间割回艾草,或摆放在自家门口,借其特殊气味驱赶蚊虫;或将其晒干后点燃,在屋内缓缓绕行,以烟熏之法进一步驱虫避邪。
  • 煮梅
    每年五六月,南方迎来梅子成熟的佳期,煮梅这项芒种节气习俗也随之登场。此时的新鲜青梅,虽富含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与丰富矿物质,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等功效,但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经加工才能一尝美味,煮梅便是常见方式。人们将青梅采摘后,置于坛中,加入冰糖或盐搅拌,或直接用水煮制。煮好后,可再添些米酒,密封坛口,静置半月,酸甜可口、清热解暑的煮梅便大功告成。这一习俗在南方尤为盛行,人们认为芒种时吃煮梅能生津止渴、强身健体。此外,煮梅还有助于消化、增强食欲。而最有名的煮梅典故莫于《三国演义》中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了,古诗词中也常见“青梅煮酒”的说法。
  • 尝新麦
    芒种有哪些习俗?在北方新麦收获后,有着“尝新麦”的习俗,承载着满满的喜悦与感恩。过去,抢收麦子被称为“夏忙”,农人们在潮热中与雨水赛跑,汗水雨水交织滑落。抢收完,又得赶紧种下稻子,此时播种利于生长,错过便错失一季收成。收麦种稻完成后,麦子需加工成面粉,过去这工序繁重,体力消耗大。待一切忙完,农人们得以稍作休息。这时,家家户户拿出新麦磨的面粉,做成面条、馍馍等面食,还捏成家禽、果蔬模样,染上色彩蒸熟。先祭祀祈愿丰收,再分给邻里,互道祝福,最后一家人围坐品尝,感受劳动与收获的快乐,尝新麦便成了热度不减的芒种民俗。
  • 晒虾皮
    在沿海地区,芒种时节藏着渔民们独特的习俗——晒虾皮。这个时候的毛虾正值产卵期,肉质肥实,营养价值更高。渔民们熟练地将新鲜毛虾捕捞上岸,紧接着便投入到紧张的晾晒工作中。这一节气时制作的虾皮,也被专门称作“芒种虾皮”,虾体粗大、发红、味美,虾皮背至尾带红膏,是芒种时期的特色美食。因为每年就那么几天时间,所以产量一直不高,价格也比较昂贵,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 嫁树
    嫁树是芒种节气期间流行于河北地区的传统农事习俗,主要通过刀划的方式作用于果树,以祈求丰收。这一习俗常见于枣树种植区,果农在芒种当日会用刀在树干上划出切口。这一举动看似简单,却饱含着他们对丰收的深切期盼,寓意着枣树能因此多结果实。这一习俗,既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为紧张的农忙季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成为当地芒种时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打泥巴仗
    芒种有什么风俗活动?在贵州东南部一带,侗族青年男女有着别具一格的“打泥巴仗”节,每年芒种前后,这一欢乐盛会便会热闹开场。活动当天,新婚夫妇会在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下,一同前往田间集体插秧。他们一边挥洒汗水辛勤劳作,一边嬉笑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后,大家便互相查看“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人最受欢迎,象征着丰收和幸福。这一习俗,既为农事活动增添了无限乐趣,又让青年们在互动中加深了情感交流。
  • 吃君踏菜
    在宁波地区,芒种时节有着别具特色的吃君踏菜习俗。君踏菜是南方地区芒种节气前后应季而生的一种蔬菜。每到此时,宁波的集市上便满是它的身影,翠绿鲜嫩,惹人喜爱。当地人笃信君踏菜具有清热解毒的神奇功效,在炎炎夏日,食用君踏菜后能有效预防痱子的滋生。于是,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个时节将君踏菜端上餐桌。传说,当年康王赵构南逃躲避金兵搜捕时,慌乱间踏烂一片菜地,在第二日,一场春雨过后,被踩坏的绿叶菜不仅顽强存活,而且郁郁葱葱,从而以“君王踏过的菜”得名。
  • 开犁节
    在众多芒种节气习俗中,开犁节是一项与该节气紧密相连的传统民俗活动,其中浙江省云和县的梅源芒种开犁节,民间俗称“牛大王节”,于每年芒种节那天举办,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云和县西南崇头镇一带以梅竹村、下垟村为中心的18个村落中。梅源芒种开犁节,活动以祭神田、犒牛、开犁仪式为中心,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地方信俗融合,由当地民众集体实践传承,体现出对土地、耕牛、环境、物候的尊重。其具体包括了设纽迎神、巡游祈福、芒种开犁、酬神戏、仙娘饭等丰富内容。值得maigoo小编一提的是,2021年,梅源芒种开犁节已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芒种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芒种的10个民间风俗盘点
芒种,即忙着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直接“指导”农事活动的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农事活动进入繁忙阶段。那芒种有什么风俗活动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芒种的10个民间风俗,如送花神、安苗、挂艾草、煮梅、尝新麦、晒虾皮、嫁树、打泥巴仗等,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习俗非遗项目 二十四节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等24个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么,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三门祭冬、安仁赶分社、苗族赶秋、壮族霜降节、石阡说春、送大暑船、梅源芒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盘点清明节必吃的10种食物 清明吃什么美食好 清明节吃的传统美食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在这一天很多地区都有各自的传统食物,你知道清明节的美食有哪些吗?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清明节必吃的10种食物,如:青团、艾粄、馓子、朴籽粿、润饼、乌稔饭、子推馍等,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 ★★★
2356 6
大暑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大暑的10个民间风俗盘点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那么你知道在大暑时节,有什么风俗活动吗?本文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大暑的10个民间风俗,如烧伏香、送“大暑船”、晒伏姜、饮伏茶、斗蟋蟀、喝暑羊汤、吃仙草等,一起来看看吧。‌
小暑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小暑的10个民间风俗盘点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有谚语“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后,盛夏开始。那么你知道小暑有什么风俗活动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暑的10个民间风俗,如食新、吃饺子、吃伏面、吃藕、吃暑羊、晒书画/衣服等,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