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节气怎么养生 立夏_小满_芒种_夏至_小暑_大暑养生宝典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41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夏季节气怎么养生?夏天的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六个。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阳气外发,伏阴在内,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要注意养心。夏季养生“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下面,就来看看夏季节气养生宝典吧。

立夏养生
立夏饮食养生
立夏十大养生食物
01
鸭蛋 促进食欲滋阴养血 咸鸭蛋煮鸭蛋
综合指数:91.9
02
苦瓜 清热祛火止渴消暑凉拌苦瓜苦瓜汁
综合指数:90.5
03
莲子 补脾止泻养心安神冰糖莲子汤银耳莲子羹
综合指数:88.5
04
葡萄 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鲜食/榨汁
综合指数:87.0
05
绿豆 清热解毒利尿除湿 绿豆汤清炒豆芽
综合指数:85.8
06
莴苣 润肠通便镇静安神炒莴苣凉拌莴苣
综合指数:84.4
07
豌豆 清肠通便消食开胃豌豆肉沫水煮豌豆
综合指数:82.9
08
章鱼 促进消化补中益气凉拌八爪鱼海鲜粥
综合指数:81.0
09
大枣 益气生津养血安神蒸大枣姜枣茶
综合指数:79.8
10
冬瓜 清热解暑护肾利尿冬瓜粥冬瓜汁
综合指数:78.1
立夏饮食原则
清淡为主
立夏后,气温上升,人体易感到烦躁上火,食欲下降,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增酸减苦
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应适当增加酸性食物的摄入,以达到补肾助肝、生津止汗的目的。减少苦味食物的摄入,过多食用苦味食物可能会伤及心气。
调养胃气
立夏时节,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应易于消化,避免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
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
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人体易受到湿热之邪的侵袭。吃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消暑解渴,还能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少吃生冷食物
贪食冷饮会影响到胃肠,会使口腔、胃黏膜的血管剧烈收缩,影响局部的血液供给和胃液的分泌,进而引起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饮食:
遵循“春夏养阳”,养心为重,多喝牛奶,多吃鸡肉、豆制品、瘦肉等;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饮食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
运动:
立夏后阳气渐盛,宜选温和运动如晨间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避开正午高温,微汗即止,运动后及时补水,可喝绿豆汤或淡盐水。
起居:
“夜卧早起”,晚睡不超23点,早起适当午休(30分钟为宜),注意开窗通风,忌贪凉直吹空调。
穿衣:
选吸汗透气棉麻材质,宽松舒适,昼夜温差大备薄外套,护好颈背、腹部。
情绪:
夏属火易心烦气躁,需“静养心”,可听轻音乐、练书法、冥想,忌大喜大怒,适当吃清心食物。
防病:
湿热渐重,防腹泻、皮肤过敏,饮食清淡少油腻,忌隔夜生冷,外出防蚊虫,可佩中药香囊,易上火人群可饮菊花茶(脾胃虚寒者慎用)。【详细>>】
小满养生
小满吃什么好
小满十大养生食物
01
枇杷 味甘清甜/润肺止咳时令水果
综合指数:91.9
02
薏仁 健脾渗湿/美白肌肤清热去湿
综合指数:90.1
03
鲫鱼 健脾利湿/补血益气
综合指数:88.6
04
苦瓜 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
综合指数:87.5
05
蒲公英(植物) 清热解毒/滋肝补胃
综合指数:85.6
06
鸭肉 消肿补水/滋补养胃
综合指数:84.1
07
枸杞苗 清热除烦/滋阴明目美容美白
综合指数:82.9
08
杨梅 生津止渴/健脾开胃滋补养颜
综合指数:81.1
09
莴笋 脆嫩爽口/通筋健骨润肤美容
综合指数:79.6
10
麦糕饼 补充蛋白/提供能量民俗风情
综合指数:78.3
饮食
以养心清热、健脾祛湿、清淡爽口为原则,多吃新鲜蔬果、苦菜,适量补水,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防寒湿侵袭。
起居
小满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且早晚温差大,需随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顺应夏季阳消阴长规律,早起晚睡并保证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
情志
气温升高易使人烦躁不安,应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引发心脑血管病。
运动
忌剧烈运动,推荐早晚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也可选择下棋、书法、钓鱼等修身养性方式。
艾灸
注重健脾化湿,常选穴位有中脘、足三里、丰隆、解溪等;慢性肠胃炎患者及脾胃虚弱小儿,艾灸承山、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可改善肠胃功能。
防病
气温升高、湿气大增,易引发风湿、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应注重防热、防湿,避免熬夜,多吃苦瓜、喝绿豆汤、凉茶等,尤其要注意老年人心脑血管问题。【详细>>】
芒种养生
芒种吃什么好
芒种十大养生食物
01
泥鳅 细嫩松软/补脾益肾水中人参
综合指数:91.6
02
薏米 健脾益胃/除湿祛毒
综合指数:90.1
03
西洋参 补气滋阴/宁神益智
综合指数:88.8
04
鲤鱼 鲜香肥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
综合指数:87.2
05
桑葚 酸甜爽口/生津润肠/美白养颜民间圣果
综合指数:86.0
06
鸭肉 滋补养胃/消肿补水/清热去火
综合指数:84.1
07
芒种茶 清香浓郁/祛湿解毒
综合指数:82.7
08
鸡蛋 营养丰富/安神补气
综合指数:81.0
09
青梅 降脂消疲/美容养颜
综合指数:79.5
10
君踏菜 滋阴润燥/养肤驻颜
综合指数:78.1
防苦夏
芒种时节需防苦夏,宜食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清热解暑,同时搭配酸梅汤、绿豆汤等饮品生津止渴,避免贪凉伤脾胃。
祛暑湿
通过勤开窗通风、穿透气棉麻衣物、勤换洗衣物,配合食用薏米、赤小豆等健脾祛湿食材,预防暑湿侵袭。
健脾
以山药、莲子、薏米等食材煮粥或煲汤,搭配穴位按摩(如足三里、丰隆穴)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湿气排出。
养心
MAI GOO小编建议遵循“夜卧早起”规律,午间小憩养心安神,辅以百合、红枣等养心食物,保持情绪平和,避免心火过旺。
饮食宜忌
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冬瓜、黄瓜、鸭肉等;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厚味,防损伤脾胃阳气。
作息
顺应昼长夜短特点,晚睡(不超23点)早起,午间小憩15-30分钟,保证充足睡眠以恢复精力。
运动
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避免正午暴晒,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或绿豆汤。
穴位按摩
按揉足三里、丰隆穴健脾祛湿,内关穴调和气血,涌泉穴滋肾阴降心火,缓解心烦失眠。【详细>>】
夏至养生
夏至饮食养生
夏至十大养生食物
01
夏季水果 清凉爽口 健脾开胃理气止痛
综合指数:91.7
02
水煮蛋 解疲充饥强身健胃寓意团圆美好
综合指数:90.1
03
豆子 清暑益气抗病消食
综合指数:89.0
04
凉面 降火开胃挡暑充饥
综合指数:87.4
05
鲜鱼 肉质鲜美爽口解暑补中益气
综合指数:85.8
06
苦味食物 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美容养颜
综合指数:84.0
07
粽子 消暑避伏滋阴补阳
综合指数:82.7
08
馄饨 清热解暑解毒补钙寓意避病提神
综合指数:81.0
09
凉汤 解毒促消生津开胃防暑驱寒
综合指数:80.0
10
鸭肉 清热补血滋阴补虚解暑充饥
综合指数:78.1
夏至养生重点
清热
夏至时节宜食用绿豆汤、苦瓜等解暑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及时补充淡盐水或绿豆汤以消暑防病。
养心
通过静心凝神、练习书法或冥想调节情绪,辅以莲子、百合等养心食物,避免恼怒忧郁以护心神。
健脾
多食山药、薏米等健脾食材,配合清淡易消化饮食,忌过食寒凉,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欲。
夏至养生三忌
食忌大热
夏至阳气鼎盛,忌食羊肉、辣椒等大热食物,以免助长内火,引发咽喉肿痛、便秘等上火症状,宜选择冬瓜、黄瓜等清热食材平衡阴阳
动忌大汗
运动应避开正午高温,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避免过度出汗耗气伤津,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或酸梅汤防脱水。
卧忌贪凉
夜间睡眠忌空调直吹或睡地板,避免寒湿入侵引发关节疼痛、腹泻,Mai_goo编辑建议腹部盖薄毯、空调温度不低于26℃,护住颈背等易受寒部位。
饮食宜忌
夏至饮食宜清淡温热,多食苦味、绿叶菜及瓜类以祛暑清热,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食物,阳虚体质者可适当温补。
作息
夏至后宜晚睡早起(不超23时),午间小憩半小时至一小时,年老体弱者需保证7小时睡眠,避免夜间露宿或空调直吹。
情志调节
通过冥想、瑜伽、听轻音乐等方式静心养性,培养积极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缓解高温引发的烦躁不安。
运动
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开水或绿豆汤。
穴位保健
按摩内关穴、少府穴等养心安神,伏兔穴缓解心慌,天泉穴改善胸闷,通过穴位刺激调和气血,增强体质。【详细>>】
小暑养生
小暑养生吃什么
小暑十大养生食物
01
黄鳝 细腻鲜美滋补养颜小暑黄鳝赛人参
综合指数:91.5
02
红豆 清热解暑健脾益胃养心佳品
综合指数:90.4
03
莲藕 滋补养性清热生津有“小暑吃藕”习俗
综合指数:88.8
04
莲子 清心败火微苦安神降压解暑养生静心
综合指数:87.0
05
河蚌 肉质鲜美清热滋阴消渴防暑养颜美白
综合指数:85.7
06
绿豆 清热防暑降温解毒
综合指数:84.3
07
芒果 醇香细腻味美养颜农谚“小暑吃芒果”
综合指数:82.6
08
苦瓜 提神解暑清热解火美容润肤
综合指数:81.5
09
绿豆芽 滋补美肌清热解暑脆嫩甘甜
综合指数:80.0
10
荔枝 浓郁清甜软滑多汁营养丰富提高抵抗力
综合指数:78.0
小暑养生重点
养阳
除日常少贪凉、注重保养外,可借助中药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通过内服或外治扶助人体阳气。
养心
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最旺,劳动需遵循“宜静忌动、劳逸结合”,保持平心静气,作息上晚睡早起并中午小憩。
避暑
小暑后天气转为“闷热型”,需做好防暑防晒(涂防晒霜、打遮阳伞),饮食清淡,保证睡眠。
避湿
小暑后高温高湿,人体易受湿热侵袭,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因此既要清热祛暑,更要健脾化湿。
饮食宜忌
宜食莲子、薏苡仁、冬瓜等清热健脾祛湿之品,忌生冷油腻、辛辣厚味及过量甜食,以防助湿伤脾。
作息
早睡早起(不晚于23点),午间小憩30分钟至1小时,避免熬夜耗气伤阴,顺应昼长夜短规律。
少动多静
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大汗伤津,静心养气防暑热。
穴位养生
常按揉足三里(健脾祛湿)、阴陵泉(利水消肿)、丰隆穴(化痰祛湿),每日10分钟,调和脾胃功能。【详细>>】
大暑养生
大暑节气吃什么
大暑十大养生食物
01
西瓜 除烦消暑甘甜解渴盛夏之王
综合指数:91.8
02
绿豆汤 清热解暑降温解毒中国民间传统解暑佳品
综合指数:90.3
03
喝暑羊 祛风驱寒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综合指数:88.8
04
仙草 消暑解暑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综合指数:87.2
05
黄瓜 爽口清甜清热利水消肿解渴
综合指数:85.5
06
苦瓜 提神解暑清热解火
综合指数:84.5
07
莲子 清心败火微苦安神降压解暑
综合指数:82.5
08
西红柿 酸甜爽口清热止渴美容养颜
综合指数:81.0
09
绿茶 提神清心清香醒酒
综合指数:79.6
10
蜂蜜 味道润甜细腻绵软止痒润喉
综合指数:78.0
饮食宜忌
大暑期间宜多吃大豆、红豆等含钾丰富及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清淡食品,少吃脂肪厚腻及辛辣荤腥食物。
起居作息
在大暑时节,可晚睡早起,但尽量在23点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每天午睡0.5-1小时。
适量运动
大暑“三伏天”炎热,宜少运动或选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项目,于清晨或傍晚在清凉处进行,避免大汗,运动后补水且忌冷饮防腹痛腹泻。
防暑降温防晒
大暑炎热易中暑,应避免长时间烈日劳作,老人及体弱者正午勿出门,汗后及时换衣防受凉感冒;室内保持通风,空调与室外温差不超过10℃,避免汗后直吹风扇或空调。
情绪调节
高温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应注意调养心神,保持心态平和。可以进行静坐、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三伏天晒背
可于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裸露背部晒15-30分钟(根据体质调整),以微微出汗为宜,但需避开正午暴晒并注意补充水分防中暑。【详细>>】
  • 三伏贴
  • 艾灸
  • 防晒霜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夏至旺运方位是什么 夏至吃什么旺运
传言古人在地上立了一枝小竹竿,发现每年太阳走到夏至,影子最短。便有言:“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同时,夏至也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此时节的养生健康很重要。而顺应时节的饮食,不仅有助于健康,还有开运的作用。想要开运,还要注重夏至旺运方位,那么夏至旺运方位是什么?夏至吃什么旺运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夏至前后喝什么汤好 夏至家常汤的做法大全
一到夏至,着气温的升高,人体出汗量上升,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日常饮食多喝些汤,既能消暑降温,又能补充营养,那么适合夏至喝的汤有哪些?冬瓜玉米排骨汤、老鸭海带汤、绿豆薏米汤、银耳莲子汤‌等是不错的选择,既美味又营养,适合在炎热的夏至饮用。
关于小满的农谚有哪些 小满节气谚语有什么寓意
小满的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对于农事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小满有哪些农事谚语?小编了解到,小满节气的农谚涵盖农事耕作、作物生长、气候预测、物候特征等多个方面,这些谚语对农事有指导作用,放到现在,也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大暑如何消暑 大暑消暑方法
进入大暑,马上就要开始蒸桑拿模式,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节气,很多人都不愿出门,就想躲在空调房里吹空调,但是空调吹久了也会有空调病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够健康地生活下去,消暑的方式并不仅仅只有空调房能够带给你。下面这些大暑消暑方法,可以收藏。
末伏和中伏哪个热 中伏和末伏有什么区别
三伏天是夏季的一段重要时期,也是气温最高、炎热难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注意防范暑热对生活和工作的不良影响。中伏和末伏的温度比初伏要高,那么你知道末伏和中伏哪个更热吗?中伏和末伏又有何区别呢?下文是关于末伏和中伏的相关内容,希望能让你对三伏天有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