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小编精选
关注TOP
热评
中国刘三姐歌谣 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三姐歌谣【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三姐歌谣是壮族的民歌,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比较完整,歌谣种类丰富多样,传播广泛。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05月20日,刘三姐歌谣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文学
7193 146
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传说内容
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其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一个是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孟姜女传说渊源很早,从战国时期开始就见端倪。《春秋左氏传》 《礼记·檀弓》《孟子》以及汉代《说苑》《列女传》等都有一些片断记载。
民间文学
7w+ 1978
白蛇传传说民间文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蛇传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蛇传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塑造的白娘子、许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传说中所保留的大量古代传统习俗,使白蛇传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口头遗产之一。白蛇传传说肇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
民间文学
5.2w+ 1925
中国神话简介 中国神话作品 中国神话有哪些
中国神话,是我国上古时期传统文化的产物,反映了早期华夏儿女淳朴的思想以及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一般通过以神仙为主人公,又以妖魔鬼怪、佛与菩萨等角色为著称;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通常的表现为变化、神力、奇闻异事、战争、爱情等。并且包含各种寓意与封建迷信,神话故事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主要经过写书与口耳相传等方式进行传播于人民。
民间歌谣简介 民间歌谣有哪些 民间歌谣特点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民间短篇诗歌。包括抒情性的民歌与民谣。 歌﹑谣分称﹐最早见于《诗经·园有桃》:“心之懮矣﹐我歌且谣。”关于歌与谣的不同﹐主要有两种解释:“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毛诗故训传》)﹔“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韩诗章句》)。一般说来﹐歌因为配乐和受曲谱制约﹐歌词有与之相适应的句法章法结构﹐节奏一般比较徐缓。谣不配乐﹐没有固定曲调﹐取吟诵方式﹐章句格式比较自由﹐节奏一般比较紧促。古人对歌与谣﹐也常联用﹐统称为“歌谣”﹐简称“民间歌谣”为“民歌”。
民间故事简介 民间故事有哪些 民间故事特点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也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成分。
民间文学
989 4
民间传说简介 民间传说有哪些 民间传说特点
中国民间传说是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中国民间传说题材多样,内容广泛,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代名女、帝王将相、诗联趣话、现代故事、爱情等诸多内容。 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文明发展有巨大贡献。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民间文学
296 2
民间叙事长诗简介 民间叙事长诗有哪些
民间长诗又称长篇叙事诗或故事歌,是民众创作和传唱的一种篇幅较长的叙事性歌谣。一般认为,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叙事作品,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也有少量第一人称叙事,具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据此,本文将从叙事、抒情、人物塑造等方面来分析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点。
民间文学
388 1
中国英雄史诗简介 中国英雄史诗是哪些
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民间说唱简介 民间说唱有哪些 民间说唱作品
民间说唱,以说说唱唱的形式来敷演故事或刻画人物形象的口头文学作品。有些论著称为“曲艺”和“民间曲艺”。民间说唱是地道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产物,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千百年来在最广泛的地域由最广大的民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活跃于乡村田间地头和城镇地摊茶社。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民间说唱已登上了“大雅之堂”,走上了舞台并占领了电视阵地,但绝大多数的说唱曲种及其艺术活动仍深深扎根于最广大的乡村城镇,是以中下层民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民间艺术形式。
民间文学巴狄雄萨滚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巴狄雄萨滚
《巴狄雄萨滚》,民间文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历史非常久远的民间文学。“巴狄雄”,是苗族东部方言关于酬祖祭祀活动的专门称呼。这种文化,仅保持苗语的苗族地区才传承下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巴狄雄”口传经文,内容涉及苗族关于世界起源、人类繁衍、民族关系,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21年5月24日,《巴狄雄萨滚》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间文学
101 1
民间文学都玛简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玛简收
都玛简收,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都玛简收》描述的是一个美丽的哈尼族女子简收出生、成长、谈情、逼婚、逃婚到流浪,最后回归天界的悲剧神话;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经历的讲述,同时传播了哈尼族人生产生活知识以及崇拜自然、亲和自然的思想观念。《都玛简收》给予人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带给人们丰富、神奇的艺术享受。这个神话以歌谣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具有较强感染力。
民间文学
228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黑暗传 黑暗传简介
2007年湖北公布首批9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神农架林区申报的民间文学《黑暗传》榜上有名。至此,汉民族的神话史诗《黑暗传》被列入保护名录,让“汉民族没有史诗”的结论画上了句号。
民间文学
268 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司城传说 老司城传说简介
老司城传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老司城遗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址。老司城传说便是在这里广为流传。老司城传说便是从这里流传开来,内容包括老司城建筑、搬迁历史传说和土司及其属下将军人物传说两大类型,是土家族历史文明的总汇。2021年,老司城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文学
142 1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鄂温克族民间故事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简介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民间文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鄂温克族民间故事,是鄂温克族世代相传、以口头表现形式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来反映现实,表达意愿,抒发情感的口头语言,它具有朴素、真实、夸张、离奇等特征。具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笑话等多种表现形式,是散文体和口述体结合的民间文学集成,充分体现了鄂温克族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积累的丰富经验,是鄂温克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间文学
197 1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仫佬族古歌 仫佬族古歌简介
仫佬族古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仫佬族古歌形成于元末明初,是仫佬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流传唱诵的民歌总称,是仫佬族民间文学的杰出代表。仫佬族古歌主要分布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们在节假日、圩日聚集歌坡对歌,也在传统的歌坛上传唱。
民间文学
264 4
合肥民间文学包公故事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公故事
包公故事,合肥地区流传的民间文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公故事》已整理成册的有近百篇,可分为勤奋好学、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清廉正直、料事如神、为民伸冤、严惩贪官、不畏权贵等八个类别。
民间文学
204 2
藏族民间传说年保玉则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保玉则传说
藏族民间传说(年保玉则传说),民间文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年保玉则的顶部由3个常年积雪的山头组成,山体则由好几条山脊和相应的峡谷组成,俯隘而视,形似花瓣,当地牧民把它视为“神山”,相传系果洛藏族之发祥地。据说,很久以前,这里有个猎人,他救了化为小白蛇的年保玉则山神的独生儿子,后来,年保山神化为白牦牛与恶魔激战,猎人应邀射死了恶魔。年保山神为了感谢猎人,将他的小女儿许配给猎人,两人婚后生下三个儿子,分别叫昂欠本、阿什羌本、班玛本,上、中、下三果洛部落就是他们的后裔。
民间文学
201 2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张骞传说 张骞传说简介
《张骞传说》,民间文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张骞传说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第一条陆路交通线——“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带回大量异域信息,在当时是前所闻的,根据《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技艺张骞著作《张骞出关志》,人们对张骞的故事猜测、演绎、流传,张骞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民间文学
215 1
广东民间文学珠矶巷人南迁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矶巷人南迁传说
珠玑巷人南迁传说,流传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的民间文学,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珠玑巷人南迁的传说主要以粤语为载体口头传承,传说主要讲述南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罗贵带领珠玑巷人33姓97户在胡贵妃的掩护下,逃亡南迁到南雄珠玑巷,之后辗转落户珠江三角洲地区,从而逐渐开拓岭南这片疆土的传说故事。
民间文学
2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