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男子在海底捞火锅内排尿事件(又称“海底捞小便门”),是指2025年2月24日凌晨两名男子在上海某海底捞门店向火锅内小便并传播视频的公共卫生事件,涉事者后被警方行政处罚并引发民事赔偿诉讼。
2025年2月24日凌晨,外省市来沪人员唐某(17岁)、吴某(17岁)在海底捞上海外滩店包间用餐时,醉酒后站立于餐桌向四宫格火锅内小便,吴某将拍摄视频发布于朋友圈,引发网络传播。3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通报对二人作出行政拘留处罚。海底捞次日声明称已更换涉事门店全部锅具餐具并进行搬家式清洁消毒,同时宣布向2月24日至3月8日期间在该店用餐的4109单顾客全额退费并支付10倍现金补偿。
3月13日消费者刘先生反映通过闲鱼黄牛代订的订单遭遇20%补偿抽成,经海底捞介入后完成个人账户直接赔付。部分获赔顾客表示收到退款才知涉事门店,对卫生问题表示担忧。门店工作人员称事件导致客流锐减,仅剩忠实客户光顾。
2025年9月12日,上海市黄浦区法院一审判决唐某、吴某及其父母赔偿海底捞220万元,包括餐具损耗清洗费13万元、经营商誉损失200万元及维权开支7万元,并责令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前提下于指定报刊公开致歉。判决明确若涉事者有个人财产优先用于赔偿,不足部分由监护人承担。
2025年2月24日凌晨,外省市来沪人员唐某(男、17岁)、吴某(男、17岁)等人进入该火锅店包间内用餐,唐某、吴某两人醉酒后分别站上餐台向火锅内小便,吴某还将拍摄的视频发布在网上。
2025年,一则网传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显示,一名穿着黑裤的男子,疑似在某海底捞门店的包间内,站在圆桌上往桌中央的四宫格火锅内排尿。
2025年3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通报,3月6日,黄浦公安分局接辖区某火锅店报案称,网传“有人向火锅内小便”一事发生在该店内。经警方调查,今年2月24日凌晨,外省市来沪人员唐某(男、17岁)、吴某(男、17岁)等人进入该火锅店包间内用餐,唐某、吴某两人醉酒后分别站上餐台向火锅内小便,吴某还将拍摄的视频发布在网上。目前,警方已依法对唐某、吴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海底捞就小便事件道歉,将对4109单顾客退款并10倍补偿,已起诉涉案男子」3月12日,海底捞火锅今日发布了“关于海底捞上海外滩店事件的说明”。海底捞表示,2025年2月24日凌晨,两男子在海底捞上海外滩店包间用餐后在火锅锅底中小便。当地警方对涉事人员作出了行政拘留处罚;之后我们排查涉事人员就餐记录,确认涉事人员并未在门店消费酒精类饮品。对于涉案的两名男子,我司在3月10日向上海黄浦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申请,坚决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针对2月24日00:00至3月8日24:00期间,在海底捞上海滩店
2025年3月12日,海底捞发布声明称,针对2月24日00:00至3月8日24:00期间在海底捞上海外滩店堂食消费的4109单顾客,将全额退还当日餐费,并额外提供订单付款10倍金额的现金补偿。此外,对于涉案的两名男子,海底捞已在3月10日向上海黄浦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申请,坚决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2025年3月14日,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至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起诉,诉请要求唐某、吴某某及其各自父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上海某餐饮公司餐具损耗费、清洗消毒费共计15万元,赔偿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经营损失、商誉损失共计2300万元及维权开支10万元,承担上海某餐饮公司支出的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费0.93万元。
法院宣判
2025年9月12日,该院对原告四川某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某餐饮公司)与被告唐某、吴某及唐某父母、吴某父母名誉权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作出一审宣判。
法院判决唐某及其父母,吴某及其父母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情况下,分别在指定报刊上向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赔礼道歉;唐某父母、吴某父母赔偿上海某餐饮公司餐具损耗费和清洗消毒费13万元,赔偿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及维权开支7万元,共计220万元(唐某、吴某有个人财产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唐某父母、吴某父母赔偿)。
经审理,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认为,唐某、吴某共同故意实施向火锅内小便的行为,在清楚知晓视频公开后可能产生的网络传播效应及负面社会影响的情况下,仍积极追求或放任相应视频公开传播,主观上均有过错,构成对财产以及以侮辱方式对名誉的共同侵权。侵权行为造成涉事包间内餐具及就餐环境污染,给公众造成强烈的观感不适,涉事门店采取全店餐具换新、整店清洗消毒的处理方式,并未超过必要限度,合理费用支出属于财产侵权损失。
法院认为,针对自事发起,至涉事门店完成餐具换新、清洗消毒期间的涉事门店堂食消费者,海底捞方面予以全额退款,既是对消费者的合理补偿,也是对自身受损商誉的补救,与侵权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属于合理损失范畴。但十倍价款补偿与侵权行为之间欠缺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属企业自主作出的商业决策,法院难予支持。侵权行为的负面影响具有持续性,短期内仍会造成企业经营收入减少,此亦属合理损失范畴。
法院认为,唐某、吴某虽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综合案情,两人对自身行为的违法性和法律后果具备认知能力,知晓赔礼道歉的责任内容和法律意义,承担赔礼道歉责任并未超出其承受能力,反而能促使其充分反省,两人一起亦表示同意赔礼道歉。唐某、吴某各自父母对未成年人未尽到监护职责,导致两未成年人实施侵权行为。基于此,法院确定6被告承担赔礼道歉责任。经济损失赔偿方面,依法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两男生往火锅内小便被海底捞索赔千万法院判了
综上,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唐某及其父母,吴某某及其父母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情况下,分别在指定报刊上向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赔礼道歉;唐某父母、吴某某父母赔偿上海某餐饮公司餐具损耗费和清洗消毒费13万元,赔偿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及维权开支7万元,共计220万元(唐某、吴某某有个人财产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唐某父母、吴某某父母赔偿);驳回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其余诉讼请求。
未成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应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
两位专家学者对该案的判决结果谈了看法。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朱晓喆认为,从社会效果看,本案判决一方面告诫公众,监护人应承担对于未成年人的行为监督和价值观塑造的首要责任,而未成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应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未成年人违法侵害他人权益将引发相应民事责任;另一方面也宣示,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法律应当保护企业免受非法的干扰和影响,任何侵害企业财产利益、商业声誉的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约,司法裁判对于构建公平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教授金可可认为,两未成年人故意向原告火锅内小便并拍摄视频上传,致原告商誉受损,主观上分别具有故意、过失。综上,二人构成侵犯财产、商誉的共同侵权行为。而商誉属人格权,按《民法典》第995条可引发赔礼道歉责任。于此适用赔礼道歉,旨在恢复其商誉。判令未成年人赔礼道歉,有助于未成年人认识错误、矫其行止,发挥其教育惩戒功能,颇有必要。两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尽监护职责,依《民法典》第1188条承担赔偿及赔礼道歉责任。
2025年3月6日,记者以顾客身份拨打了发布视频网友所在地一家海底捞的客服电话,反映了该不雅视频的情况,并表达了对于公共卫生安全的担忧,客服称,会在和相关门店核实后,进行回电反馈。
记者随后致电了海底捞火锅官方客服电话,对方称,“目前的话我们已经进行报案处理了,会积极地配合相关公安机关的处理。”记者又询问了包间内是否安装公共区域监控,对方表示,设备的部署会遵循现行的法律法规。“如果该门店的包间有安装监控的话,我们也会确保是符合相关国家政策和法规的。”
2025年3月6日中午,海底捞社交平台账号在发布视频的网友评论区回应称:就此视频片段,我们已向多地公安机关报案,全力配合相关部门溯源追查,无论是否摆拍,都将依法坚决追究涉事人员法律责任。同时恳请厉行监督,不传播此类视频,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2025年3月8日,针对警方通报有人往海底捞火锅内小便,海底捞方面回应称:“我们感谢警方快速高效查清案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我们强烈谴责此类毫无公德心且违法的行为,针对恶意传播者,我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鉴于涉事者为未成年人,我们呼吁避免对其个人及家庭进行不当传播或攻击,给他们一个接受教训与成长的机会。海底捞始终将食品安全与顾客体验置于首位。目前,当事门店已将门店锅具、餐具(含筷子)全部进行更换,环境卫生按照搬家式清洁消毒。后续也将提升包间服务方式。此外,消费者还可通过门店明厨亮灶、后厨参观等方式了解门店后厨工作,请广大消费者放心!”
2025年3月9日,记者从海底捞独家获悉,海底捞将起诉2名涉事男子。
9月12日(报道时间),两名17岁男生往火锅内小便,海底捞索赔2300多万元一审宣判,“当事人及父母需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220万元”。(来源:大象新闻)
2025年9月13日,潇湘晨报记者联系上海底捞上海外滩店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证实目前法院已对该案作出判决,判令被告赔偿220万元和公开赔礼道歉,但尚不掌握是否会提起上诉的相关信息。
2025年3月,在海底捞火锅公开声明发布后,有许多网友发布自己在相关时段于涉事门店消费的订单截图,金额从一百多元至一千多元不等,其中不少表示自己已经收到了退款,不过还没有收到10倍补偿。一名浙江网友称,她是2月25日在上海游玩时吃的海底捞,共消费374元。3月12日晚7时许,她收到了全额退款,但补偿没有收到,打售后电话根本没人接。随后评论区有人表示可以私信海底捞公众号,获取链接并填写相关信息。3月13日,该网友表示填报了补偿表单,需要等候7个工作日左右。另一名实际消费993.7元的网友表示,已收到同等金额的退款,承诺的10倍补偿预计在7天内到账。
有2025年3月8日去消费过近600元的一名网友表示,没注意到相关新闻,看到退款才发现,倒赚6K。但也有消费者表示,毕竟是卫生问题,不是钱能解决的。
2025年3月13日,河南网友张女士表示已收到餐费,填写了相关信息,目前还未收到10倍赔偿。其称自己是2月28日去上海玩的时候吃的海底捞,收到退款后才知道是自己吃的这家店,觉得很恶心。
2025年3月14日,4109单顾客之一的江女士表示,自己此前没有关注到相关新闻,是丈夫看到跟她说的,结果发现去就餐的时间刚好在区间内。“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有点惊讶,可是吃都吃了。”江女士表示,希望可以给两名小便男子化验一下,“不要有传染病就好”。对海底捞的处理措施,江女士称自己比较满意,“退款是意料之中,10倍赔偿是意料之外,头一回遇见。以为会给个随餐抵用券。”她表示,目前收到用餐费用的退款400多块,10倍赔偿还没收到,已经提交了订单凭证、银行卡信息等材料,审核通过后7个工作日内会打款。
2025年3月13日,消费者刘先生(化名)向《正在新闻》反映,他2月27日在海底捞外滩店消费992元,是通过闲鱼黄牛8.7折代订。海底捞发出补偿通知后,他联系黄牛,黄牛表示他已经提交银行卡信息,等待获取海底捞补偿。黄牛需要抽走20%补偿,“我这单补偿1万,黄牛要拿走2000元。”刘先生认为,实际消费者是自己,补偿应该全额给到自己。刘先生前往海底捞外滩店寻求解决方案,海底捞查询后发现,刘先生这单还未赔付成功,便将其拦截,使用刘先生提供的银行卡信息打款。刘先生能够成功拦截补偿也是巧合。海底捞工作人员告诉刘先生,3月12日当天就已经补偿部分消费者,他们都是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刘先生这单,黄牛通过第三方平台下单,无法原路径返回,所以打款有延迟。目前海底捞方面已经登记了刘先生相关消费和银行卡信息,正在处理中。吴先生(化名)告诉《正在新闻》他也从闲鱼黄牛下单,事发后黄牛拒绝商谈补偿一事。海底捞工作人员已经收集吴先生的支付信息与银行卡,并说会向公司反馈。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认为补偿款的性质为海底捞对实际消费者的赔偿,黄牛不是实际合同相对方,无权截取款项。根据《民法典》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2025年3月15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事发的海底捞上海外滩店,店内已有不少顾客用餐,但整体上座率不高。针对此次“锅底小便”事件对门店客流量造成的影响,店内工作人员称:“影响太大了,以前这个点我们外面还是在排队的,现在只有‘忠实客户’才会过来吃了。”有工作人员回应称“放心,搬家式消毒,店都快‘拆’了”。
2025年3月,针对男子在海底捞火锅小便后,海底捞对其他食客作出十倍赔偿一事,当天的请客陈某收到十倍赔偿金后被其好友要求平分,而后律师解读认为:没有义务给同吃朋友分钱,补偿款应由请客者收取。
2025年3月11日,大象新闻记者咨询相关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认为,“两个17岁的男子除需要承担行政责任之外,还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两位男子尚不满18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付律师告诉大象新闻记者,两位男子目前被行政拘留,如果经调查行为性质恶劣、造成影响严重的,还有可能涉嫌寻衅滋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