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街是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具有近代历史风貌的街道,东接淮海东路,西连彭城路,全长约500米。其名源自1927年北伐后为纪念孙中山“天下大同”理念,由察院街更名而来。街道现存中山堂、钟鼓楼等历史建筑,其中钟鼓楼建于1931年,曾为徐州较高建筑兼火警瞭望塔,中山堂由日据时期公会堂改建而成。
该街道商业活动可追溯至明代,曾为东门大街及徐州卫军事机构驻地。清咸丰年间黄河改道后逐渐形成商贸集聚,1920年后天成百货等商号带动发展,聚集三珍斋、两来风等老字号,被誉为“小上海”。1938年遭日军轰炸损毁,后地下发掘出明代徐州卫遗址及东汉钱币窖藏。街道历经多次区划调整,1981年恢复现名,现存民国风格建筑与徐州老图书馆旧址。
大同街较大的特色是老字号店铺多,多到让人眼花缭乱。“老天成,真正强,华丰泰,裕泰祥,宝成银楼老凤祥”,与大同街相比,淮海路还比较稚嫩。那时的大同街以吃著名,徐州的美味佳肴、风味小吃几乎全都聚集与此。凌云楼的羊肉汤、韭菜素煎包味道正宗、香气扑鼻,门口挂着色彩鲜艳的伊斯兰文字和“外菜莫入”的牌子。三珍斋的烫面蒸饺鲜美无比,两来风的辣汤,堪称一绝。鲁兴菜馆、鲍翅馆也是名扬百里。
大同街真正的兴起是在1920年后,大同街有多少年的历史已经没人可以准确说出。大同街开始承担商业使命的时期可以追溯到黄河改道时期,大约是清咸丰年间。不过一直到民初,大同街上不过只有十几家简陋小店。天成百货店开业之后,由于经营从上海运来的时新适销的百货,很快打开了业务,一跃成为徐州大型的百货店。天成的影响像是一粒石子,激起了大同街的波澜,吸引了众多百货店的追随,大同街上百货业百家争鸣,形成了一批老字号商号。1938年5月,大同街遭受日寇飞机轰炸,多年兴盛的店铺变成了一片瓦砾。
此外,大同街还是文化表演的聚集地,是历史上的人民大舞台。
徐州老图书馆也在大同街上。
人们在发掘大同街时,还在大同街的地下发现了更多的文化遗址。明代徐州卫遗址就是其中之一。它于市中心大同街南侧。2004年11月至2005年5月徐州博物馆考古部发掘。遗址距地表以下4.5米,发掘面积约为500平方米。共发掘明代房址24间。出土遗物主要有铜器、铁器、瓷器、木器等。在房址内发现大量的冷、热军事武器装备,主要有炮、枪、铁弹、火药、弓、刀、剑、盔甲、铁胄等。遗址发现石碑的碑文有“徐州卫镇抚司公厅,成化二十年镇抚张茂改建”等记载,为遗址的性质和时代提供了准确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