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戏又称星子西河戏是流行于江西省星子、德安、九江县市一带的传统戏曲剧种。其主要声腔为皮黄,又称"弹腔戏",俗名"星子大戏",因有西河水流经星子,1982年定名为"西河戏"。西河戏植根于村野乡俚,吸收了当地民间艺术养份,既古朴、简明、生动,又有原始、俚俗之处,其旋律高亢奔放,浑厚质朴。2011年05月23日,江西省星子县申报的“西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Ⅳ-145
  • 申报地区: 江西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戏剧简史

清乾隆年间,赣江下游的南昌地区,以及赣江主支流"西河"流域的永修、德安、九江、星子等县,是弋阳腔、宜黄腔、青阳腔和湖北汉剧频繁活动的地区。清嘉庆年间,诸腔合流,首先在南昌形成一种乱弹班,影响甚广。清道光年间,著名艺人汤大乐(今德安县高塘人,1801年生),先后在南昌的乱弹班和汉口的汉剧班唱戏,后载誉归乡,与其兄汤大荣一起,在老家汤家坂组织汤家戏班,排演黄皮戏。汤大乐与星子诸多汤姓同族共谱,汤于道光末年至同治初年(1850-1862)来星子教戏,广收艺徒,建立了星子县第一个弹腔戏班,演出剧目30余出。1874年,星子艺人周自秀出任班头,戏班定名为"青阳公主星邑义和班",简称"义和班"。周自秀,星子县苏家挡人,生于1844年,"自幼聪明异常,后习伶人之业,故对于古往今来之历史,莫不知其大略,悲欣欢乐之态,尽皆形人"(摘自周自秀墓志)。其子周招生"素称良善于优伶"(摘自周招生墓志)。其孙周杨鑫、杨银、杨锭,"均能继续先人之业"(摘自周自秀墓志),后皆为西河戏名艺人和义和班骨干成员。同班人还有郭德英、刘忠化、黄以政等星子著名艺人。当时义和班所演剧目的《打龙蓬》、《清官册》、《过昭关》、《三关调将》、《白虎关》、《二进宫》等50余出大本,30余出小本。唱腔以二黄、西皮为主,演出多沿高腔旧习,如:"破台"、"放五昌"、"报台"、"登二场"等。角色分为十大行,即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老六外七丑八贴九小十杂。戏班除在星子本地演出外,常往来于永修、德安、九江、都昌等地(旧时多属南康府、府治星子县城)。因此,星子西河戏便简称为西河戏了。

1888年,星子艺人刘郭原(星子蓼南人,1856年生),从"瑞祝班"归来加入义和班,并继周自秀出任班头。1889年,星子艺人汤再树(星子温泉人,1864年生),从湖北"汉班"回来加入义和班。1919年,星子艺人万正榜(星子蓼花人,1891年生)自景德镇"串堂班"回来入班。这些老人"虽英年家寒,在外饮午",然"天资敏捷,才智过人,能演古,能排剧"(摘自汤再树墓志)。他们从外地带来新的剧目,改造了一批老唱腔,如将西皮顶板(板头起唱)改为器板(即第三眼起唱),大大丰富了西河戏的艺术。星子其他职业艺人英才辈出,群芳济济,义和班迅速扩大。1910年,义和班出于繁忙演出的需要,分为南北两班。北班由汤再树领班,南班由周招生领班,基地分别设于温泉和苏家挡。义和班自1910年分班,1924年合班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共27年,是义和班鼎盛时期。班里有众多优秀艺人,先后有11名艺人获奖挂牌14次。当地有故事传说,誉称周招生、万正榜、汤再树、刘敦厚、梅传信为"夜皇帝"、"夜沙帽"、"夜官"、"戏柜"、"全国三个半乖人"中的"半个"。义和班除在本县参加各种庙会、祠堂、擂台演出外,不断往来于德安、永修、九江、都昌等地巡回演出。长年"南征北战"、"东奔西驰"而"在外饮午"。所演之处,"人皆津津乐道以为快"(分别摘自汤大荣、刘敦厚、周自秀墓志)。

义和班发达之时,民间业余演出也方兴未艾。各地除增修大量戏台外,村村供奉乐王菩萨,每年8月28日做乐王会,祭祀戏神。每逢年节,村村聘请戏师,教戏排剧。是时,鸣炮开台,锣鼓管弦,通宵达旦,数日不绝。这些"徒弟戏"也大多遵循义和班习规,如立乐王位、丑角开脸、艺人破台,第一出报台,第二出登场,末晚演"福戏"圆台等等。

星子西河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到限制,改革开放以后得到恢复和发展。剧本基本上是从中国其他传统剧目改编而来,演出人员及乐队都是当地的中青年农民。2010年,西河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7。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县政府从都昌迁回星子。8月,义和班在县城旧府堂门前戏台上演西河戏3天,以示庆祝。上演节目有《大审玉堂春》等戏。以后西河戏活动得以逐渐恢复。但旧政府不求图治,却忙于征兵、勘乱、竞选,甚至忙于禁戏。其理由是"近几来各乡间游手好闲者,恒多演戏集赌,小则倾家荡产,大则流于匪盗,影响社会,良非浅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有赌情,则拆除戏台、扣压戏师。"倘有循私包庇者,撤职查办"。"如有反抗各等情况",立即镇压(摘自旧政府告示)。1949年,解放军入境,旧政府卷席而逃。1950年,义和班解散。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鄱阳湖域处于战争状态,危及沿湖一带城镇。西河戏活动,也从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星子以华林为中心的庐山南麓各乡,业余演出仍很兴盛,义和班也多在这一带活动,华林有名艺人20余名,占当时全部艺人五分之二。1938年日军入境,星子县政府迁往都昌,湖面封锁,星子沿湖多筑日军炮台,西河戏活动迅速失败,义和班进入困难时期。虽偶有演出,也是入不敷出,艺人多转而操演皮影戏,聊以糊口。1942年,日伪县长令义和班在蓼花汉岭演端午节戏,许多艺人不从而逃往外地。其余艺人流离颠沛,朝不保夕,竟有艺人抱病转操皮影戏而终殁他乡。

建国后,义和班难以恢复,但农村业余演出却蓬勃兴起,艺人多以教戏为业。县文化部门非常重视西河戏对活跃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作用,举行各类西河戏调演、汇演和学习班,西河戏迅速恢复和发展。逢年过节,村村场场演唱西河戏,自娱娱人,已成乡俗。现时农村各类喜事加上大学、参军、迁新居、婚嫁日甚至农业承包、企业开张等,人们都愿意花不多的钱,请个业余剧团演唱西河戏招待宾客,以示庆贺。

艺术特色

西河戏植根于村野乡俚,吸收了当地民间艺术养份,既古朴、简明、生动,又有原始、俚俗之处,其旋律高亢奔放,浑厚质朴,唱腔为板式体,以西皮、二黄为基本声调,并兼有青阳高腔、渔歌、民间小调等,唱腔拖腔较短,中间夹有衬字,唱词多为七字句、十字段,用嗓为“生、旦、净”三种。台词念白多乡音俚语,服装古色古香,表演古朴夸张。武打中的“搏手”动手刚健、姿态优美,多由民间拳术变化而来。乐品有京胡(俗称“细筒琴”),二胡(俗称“大筒琴”),民国时始用月琴。西河戏的剧目多为历史袍带戏,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集中于三国、隋唐、宋等朝代,内容崇尚忠、义、廉、孝,表演形式较为固定,生活化大于艺术化,颇具乡土气息。

传承意义

西河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形式。她以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内容推崇忠、孝、节、义,从一个侧面推动和活跃了乡村文化。

退一步讲,五六十年代的人很少接受系统的历史教育,但戏迷大多数对历朝历代的典故了如指掌;“百善孝为先,忠孝节义…”这些好的行为规范对自身的修为也或多或少影响,就像《大染坊》中陈寿亭一样,谁说文盲就不懂历史,就没有修为!而作为我们这一代,有好的学习条件,多数为功利和实用而学,比起前辈们,实在是发汗。

很多剧种都在现代的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逐渐萎缩,西河戏也不例外。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外打拼,即使是过年回家,也很少有人对此感兴趣了。

让多数人参与演出可能性是不大了,但完全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整理来达到保护的目的。大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收集以前的剧本整体编排,刊印。其次对一些经典的剧目进行录制存档。有条件和话可通过组建一支业余演出剧团进行演出,如个别单位需要也可通过商业赞助的行式进行;若能完全商业化也可借签绍兴的社戏一样加以推广。再次,对一些对西河戏感兴趣的青年进行重点培养。

闻听九江正在对西河戏进行抢救性保护,甚感欣慰。宁愿相信西河戏她会永远地演下去。即使将来的一天,西河戏被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她曾经带给我们的欢乐与启迪和也会随着历史永流传。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巧笑倩兮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江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江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在戏曲发展的长河中,民间小戏占据了戏曲剧种总数的大半壁江山,产生于说唱和民间歌舞艺术两个类型的剧种不少于210个,其传承发展的研究是当今戏曲...
江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录 江西传统技艺非遗项目有哪些
江西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省,因为江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保留下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传统技艺非遗...
江西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单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一览表
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弋阳腔、傩文化、瓷文化、客家文化等在全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省民俗非...
江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名单 江西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有哪些
江西是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灿烂悠久的傩文化王冠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江西傩舞节目众多,风格独特,是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傩舞又称...
江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江西非遗传统美术名录
江西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省,因为江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弋阳腔、傩文化、瓷文化、客家文化等在全国和...
MAIGOO原创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术 亚洲
1054
江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江西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录
江西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青山绿水“独好风光”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底蕴丰厚的文化交融催生出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事象。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江西非遗民间文学有哪些 江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单公布
江西地处长江中游,环山衔湖,山川秀美,历代农耕发达,文人骚客云集,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因此各种传说,故事,歌谣等民间文学资源不但蕴藏丰富,而且...
江西传统体育国家级非遗名录 江西游艺与杂技非遗有哪些
江西省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省,因为江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保留下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传统体育、游艺...
江西省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江西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江西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省,因为江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保留下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省传统医药非...
江西非遗曲艺名录 江西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江西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省,因为江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保留下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省曲艺非遗项...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
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著名传统戏剧剧种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传统戏剧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
山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表 山西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山西是戏曲艺术的摇篮,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省传统...
新疆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新疆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新疆地处亚洲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交通中心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枢纽。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
福建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福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单
福建,全国唯一名字冠福的省份。福文化,是充满幸福感的福建文化。千百年来,福建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在祖国东南这片神奇的土...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浙江传统戏剧非遗名录
浙江省是戏剧大省,是“南戏”的诞生地,也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复兴地,不仅有越剧、婺剧等众多剧种,还有马灯戏、茶灯戏等地方风情小戏。其中上榜国...
湖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单 湖北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荆楚文化,以“剧”闻名,湖北现有22个地方剧种,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给荆楚文化增添了别样的风味。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
广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广西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表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全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富...
海南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海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等核心内容,记录着各地区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是优秀传...
山东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山东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文化遗产包罗万象且异彩纷呈,是古往今来人类创造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作为整体,其本体结构与物质结构和非物质结构,这三者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