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合考研捡漏的十大211大学 NO.1
云南最美的十所大学 NO.1
昆明最大的十所大学 NO.3
中国十大最美大学 NO.6
天文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中国适合谈恋爱的十大高校 NO.7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城市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网络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旅游管理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档案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生态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中国校园建筑最美十大高校 NO.11
政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统计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广播电视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0
云南十大名校 NO.1
昆明市十大名校 NO.1
中西部一省一校联盟学校名单 NO.2
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名单 NO.2
青藏地区十大名校 NO.4
西部地区十大名校 NO.5
西南地区十大名校 NO.6
中国十大美术学院 NO.14
中国十大设计学院 NO.19
十所值得报的冷门大学 NO.3
大气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全国综合类211大学名单 NO.29

x8
五星好评
云南大学,简称云大,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学校于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实施院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18年跻身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2022年,继续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形成了以民族学、生态学、统计学、生物与生物医药、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区域国别研究为优势特色,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科学研究成绩显著。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Hodson Award”奖等多项大奖。学校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特等奖,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和《中国社会科学》。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其中《思想战线》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期刊。
学校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共建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牵头建设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办学新格局。与全球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新型特色智库体系。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来华留学基地、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和海外调研实习基地,构建“学生全球胜任力”培育体系和“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汉语教学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教学点、HSK考点、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为合力支撑的文化传承创新“西南通道”。
学校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缅油气管道与中国能源安全”“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等成果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阳宗海砷污染治理”“跨境生态安全和国际河流研究”“高原湖泊治理研究”“中国周边外交研究”“政治学与边疆民族问题研究”“古生物和生命起源研究”“生物多样性资源保育与利用研究”“致密天体与高能现象”“银河系与近邻宇宙”“根结线虫生物防治技术”“多年生稻技术”等科研方向和成果直接服务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
1922年12月8日,私立东陆大学宣布成立,启用印信。
1923年4月,私立东陆大学会泽院正式开学,设有预科、本科、附中。
1925年春,开办本科,设文工两科,文科分3系,工科分2系。
1930年,私立东陆大学改为省立东陆大学。
1931年,省立东陆大学停办预科,在办本科,后又改科为院。
1932年,云南省立师范学院并入,设教育学院,文学院扩充为文理学院,并开设医学专修科。
1934年9月,省立东陆大学改称省立云南大学,下设文法学院,理工学院,医学专修科,并筹设家煤试验场作农学院之起点。
1937年,设有文理学院(文学院、教育学院),理工学院(工学院、理科学系)和医学专修科。
1938年,省立云南大学改为国立云南大学。除保留原有文法、理、工、医、农学院外又添设了铁道管理系、蚕桑、采矿等专修科。同年年底,云南大学教育系并入西南联大教育系。
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成为美国国务院指定中美交流留学生的5所大学之一。抗日战争期间,云大先后开设了十八个系、三个专修科、两个研究室。
1946年,国立云南大学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被美国国务院指定为中美交流留学生的中国国内五所大学之一。设有5个学院、18个系、3个专修科、3个研究室,此外还设有实习工厂、附属医院、农林场、附属中学、各种委员会等各种机构。5月,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北迁,留下的电讯专修科移交云南大学接办。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迁回南京后,将其设在昆明东郊凤凰山天文台的不动产及带不走的太阳分光仪等仪器以共办形式交给云大管理。
1950年9月,私立五华文理学院除中文系和外语系外、云南省立英语专科学校并入云南大学,国立云南大学更名为云南大学。
1951年8月,云南大学航空系、农学院部分专业并入四川大学。
1952年,重庆大学有色专修科并入云南大学。云南大学农学院部分农业及经济管理系科并入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该年云南大学成为全省首家获准招收研究生的高校,首先招收的专业有生物系生态地植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及历史系民族史专业。
1953年,贵州大学及贵州理工学院的矿冶系、机械电机系、数理系、化学系及西昌技艺专科学校园艺科部分师生调入云南大学。3月,云南大学法律政治系并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现西南政法大学),铁道管理系的管理组并入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组调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后并入现中南大学),土木工程系调入四川大学水利系,建筑系并入重庆土木建筑学院(后改名重庆建筑大学,现重庆大学)。
1954年8月,云南大学机电土木水利参与合并组建成都工学院(后改名成都科技大学,为现四川大学),工学院参与合并组建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农学院改建为昆明农林学院(现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医学院改建为昆明医学院(现昆明医科大学)。院系调整后的云南大学,仅文、理两科,共6个系,直属国务院高教部领导。
1958年8月,学校由教育部下放云南省人民政府管理。
1961年,云南政治学院、滇南大学文理科系、滇西大学文理科系并入云南大学。
1962年,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并入云南大学。
1965年,昆明师范学院地理专业部分并入云南大学。
1978年,学校恢复招收研究生,被教育部列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80年,云南大学法律系恢复重建并于次年招生。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开始授学位。
1994年4月,云南大学与马来西亚国际现代设计集团联合创办成立了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1997年6月,云南省微生物所划归云南大学管理。11月,学校正式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的61所大学之一。
1999年6月,成立云南大学法学院(原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同时并入)。12月,以外语系和公共外语教学部(含原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外语教研室)为基础,成立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同年,学校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0年1月3,省计委批复同意云南大学与云南鸿宇集团公司合办华美学院(后更名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2001年6月,云南大学“211工程”、“九五”建设顺利通过验收。8月,复旦大学与云南大学签订口支援共建协议,丽江行署筹建丽江旅游文化学院(与云大合办)。12月,学校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4年3月,教育部与云南省共建的云南大学,学校成为省部共建大学。同年,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并入云南大学。
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4月,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1月,学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云南省电子计算中心、云南省计算技术研究所并入云南大学。
2007年5月,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7月,微生物获准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2008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11年11月,正式恢复重建云南大学医学院。
2012年,国家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遴选云南大学法学院为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10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4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0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中国旅游研究院边境旅游研究基地正式落户云南大学。
2015年12月,云南省电子计算中心并入云南大学。
2016年,学校被列入国家“一省一校”工程重点建设院校。3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云南省委宣传部与学校签署共建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协议。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10月,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与云南大学共同建立的云南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云南省法治政府研究院揭牌成立。
2018年,学校入选教育部14所部省合建高校之一。1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南大学建筑群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2019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0月,云南大学会泽院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7月,学校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9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红会医院)划归云南大学正式划归云南大学管理,名称变更为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省眼科医院)。10月,云南大学民族与边疆学部成立。12月,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开馆。
2021年9月,云南大学成立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部、现代工学院、碳中和创新中心三家新机构。
2022年2月,云南大学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5月,加入云南省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联盟。
2023年6月,云南大学加入云南省高等学校女子足球发展联盟并担任首届联盟理事会成员。11月,云南大学数字经济协同创新联盟成立。
2024年3月,由云南大学等联合建设的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CCS)揭牌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