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历史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新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哲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金融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旅游管理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临床医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广播电视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基础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宗教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数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传播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全国文科难考的十所大学 NO.4
考研难度较高的10所高校 NO.4
中国十大名牌大学 NO.5
生物科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化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法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英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中国十大研究生院校 NO.5
行政管理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中国十大国际知名高校 NO.5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保险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中国适合谈恋爱的十大高校 NO.4
药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物理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市场营销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社会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中国211大学十大名校 NO.6
广告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计算机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经济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护理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社会工作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亚洲十大名校 NO.8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生态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应用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全国十大有前途的大学 NO.8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朝鲜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应用物理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外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会计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上海十大最美大学 NO.1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上海最大的十所大学 NO.3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统计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8
中国985工程十大名校 NO.13
德语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生殖医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翻译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6
财政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9
中国十大最美大学 NO.22
上海十大名校 NO.1
华东五校联盟 NO.1
沪港大学联盟学校名单 NO.1
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名单 NO.2
语言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10所考研比较好的医学类大学 NO.3
中国难考的十所大学 NO.3
香港高才通资格内地院校名单 NO.3
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名单 NO.3
中国十大综合类大学 NO.4
中国文科实力强的十大大学 NO.4
全国理科较难考的十所大学 NO.4
全国十大国优计划试点高校 NO.4
中国就业率高的10所大学 NO.5
华东地区十大名校 NO.5
中国院士数量较多的10所大学 NO.6
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名单 NO.6
中国十大科研机构 NO.10
南方十大名校 NO.10
考古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中国十大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 NO.10
法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1
中国东部十大名校 NO.13
人工智能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中国在校人数多的十所大学 NO.16
上海十大综合类大学 NO.1
文科生考研十大热门大学 NO.2
全国综合类211大学名单 NO.4
经济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4
数学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5
基础医学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6
物理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6
计算机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26

x21
五星好评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21年,学校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比首轮增加3个入选学科。
复旦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办学声誉,全球声誉位居世界前50,位于中国内地前列;在全国第五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均有较高国际声誉,位居世界前100。学校共有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13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学校致力于以最佳状态持续稳定奉献文明进步,积极落实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综合影响力位居世界高校前列,并在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 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等领域中获得全球公认的突出性成就。在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6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建有上海数学中心、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观测台站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医学中心4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创新引智基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卫健委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勤保障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5个;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中国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落户复旦。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高校。
学校共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241.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5.44万平方米。(数据截止日期2023年10月)
筚路蓝缕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1913年李登辉开始担任校长,一直到1936年。在他长达23年的校长任内,复旦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商科、经济、新闻、教育、土木等应用型人才闻名的、有特色的私立大学,形成了从中学到研究院的完整的办学体系。
1941年增设了农学院。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1942年元旦复旦由私立改为国立,全称为国立复旦大学,吴南轩、章益先后出任校长。1946年夏,渝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与沪校合并,学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两次腾飞
1949年6月,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复旦。
1952年8月至9月,华东地区进行院系大调整,复旦大学成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全国重镇,奠定了后50年学科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师资基础。
1956年复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
1958年“大跃进”,复旦大学理科新建了计算数学、力学、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无线电电子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新专业。
1959年,复旦大学被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
1966年到1976年,复旦大学成为“文革”的重灾区,教学科研受到重创。
1977年,复旦大学恢复招收本科生,次年恢复招收研究生。
跨越发展
1984年,复旦大学成立研究生院。同年,再次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高校之一。
1993年2月,复旦大学提出了“追求优质,争创一流,明确复旦作为高校国家队的坐标位置”的发展大计,并逐步确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
1995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复旦大学题词:“面向新世纪,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
1999年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签定共建复旦大学的协议,复旦成为“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
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贺信中称复旦大学是“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校庆大会并致词。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复旦百年校庆纪念邮票,这是继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后中国第二次为一所大学百年校庆发行邮票。
2006年,“复旦”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同年,首批入选国家“111计划”。
2009年,入选国家“珠峰计划”。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11月,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5月,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0年1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1年1月17日,加入长三角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资源共享研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
2022年2月,复旦大学列入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2022年3月1日,大足石刻研究院、复旦大学、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通过在线视频方式分别在重庆市大足区和日本奈良市举行中日合作大足石刻保护协议签订仪式。
2022年10月,复旦大学与澳门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旅游教育合作联盟”。
2022年11月,中国科协-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在复旦大学成立。 11月27日,由复旦大学和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共同建设的“复旦大学创新与数字经济研究院”揭牌。
2023年3月,复旦大学书画篆刻艺术研究中心成立。3月28日,复旦大学等七所高校联合发起组建国际传播学会中国理事会。 4月8日,联合成立“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4月16日,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联袂发起的“泓复学堂”正式成立。 5月7日,复旦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成立。
2023年5月26日,由上海市教委指导,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上海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9月,复旦大学变态反应及疾病研究中心揭牌成立。11月7日下午,复旦大学相辉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江湾校区举行。11月,牵头成立“生命健康数据空间联合实验室”。12月11日,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同时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发展智库联盟授牌成立。12月19日,复旦大学-蘑菇车联“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2024年2月1日,复旦大学成立四个新工科创新学院,四个新工科创新学院包括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生物医药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并面向2024年高考生启动本科招生。2月5日下午,复旦大学细胞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中心揭牌。3月16日,复旦大学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成立。6月,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成立。6月13日上午,复旦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华山临床医学院正式揭牌 。7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正式揭牌。7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成立。8月3日,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成立。 8月,中国铁塔与复旦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位置计算创新实验室”。10月13日,复旦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成立;同日,复旦大学全球供应链研究中心揭牌成立;10月18日,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福建)揭牌仪式在福州举行,复旦大学福建科创馆开馆。
数据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