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原因
强对流其实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出的天气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午后的强对流天气:白天地面不断吸收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温度上升,并且放出长波辐射加热大气。当近地面的空气从地球表面接受到足够的热量,就会膨胀,密度减小,这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就像水缸里的油和水一样,当密度较小的油处于水缸底部,而水处于上部时,一定会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最终油会浮到水面上。同理,近地面较热的空气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并形成一个上升的湿热空气流。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水滴。当水滴下降时,又被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不断,小水点开始积集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无力支持其重量,最后下降成雨。这也是为什么夏天雷雨不像春雨那样细雨绵绵,水滴较大的原因。
当然各类强对流天气形成的物理过程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与下垫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强对流天气是以大尺度天气系统为背景,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或决定着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生成、发展和移动过程。比如说梅雨期间,大范围的冷暖空气交汇形成梅雨锋雨带,如果配合上地形等有利条件就会在局部地区产生暴雨。
强对流天气出现的时间
强对流天气在各地出现的时间不一样,南方要比北方来得早,广东的强对流天气全年都可能出现。
雷雨大风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冬季较为少见。短时强降水一年四季都可见,也以春、夏、秋三季为多。
龙卷风一般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或夏秋之交(4~10月),以前者居多。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台风前缘也常有飑线出现,以3~9月居多。冰雹大多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激烈的2~5月份,也可在盛夏强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
强对流天气的危害
强对流天气灾害大体上可将其归纳为风害、涝害、雹害。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往往几种灾害同时出现,对国计民生和农业生产影响较大。飑线、龙卷风和雷雨大风最突出的气象要素之一是强风。
尽管飑线的水平尺度小,但在其影响的范围内都将发生强大的风、雨灾害,可导致树木折倒,房屋掀翻,瓦砾飞行,人畜受伤受害,庄稼倒伏。由于各类强对流天气有各自的发生季节和发生特点,农业生产为户外作业,又是根据季节来安排的,所以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类作物的危害不尽相同。
强对流天气如何预防
1、要多关注当地气象部门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发生强对流天气时,应尽快到安全的室内躲避。
2、可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停铃课APP或广东应急气象网等权威官方渠道查看雷达图,简易判断强对流天气大概多久到达,提前做好防御。
3、发生强对流天气时,尽量呆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关闭门窗,不要接触水管等金属物,不要打电话,并切断家用电器电源;如在外,尽量避开电线杆、广告牌等,如附近没有可躲避的场所,不要惊慌,不要奔跑,最好双脚并排,双手抱膝就地蹲下,越低越好。
4、提前转移阳台花盆等易坠物品,检查空调室外机体及承托架是否生锈或松动,并加以固定,避免发生高空坠物伤人事故。
5、尽量避免在积水中行走,如不得已涉水,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防跌入井、坑或水沟中;谨防触电!不要靠近裸露的电线、架空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等带电设施。
6、雷雨天气时,驾车要注意保持安全车距,小心慢行。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