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酒去湿气最好 常见的除湿泡酒药材配方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吃吃 上传提供 2024-04-17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药酒是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酒类,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从而提高疗效。那么,祛湿药酒怎么泡?常见的去湿气的药酒有五加皮酒、威灵仙酒、枸杞酒、薏仁酒、艾草酒等,这些药酒的共同作用是缓解人体内湿气过重的症状。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药酒祛湿中药配方大全有哪些吧。

什么药酒去湿气最好

1、五加皮酒:选取五加皮、当归、牛膝、糯米、甜酒曲适量泡酒,泡出来的药酒具有祛风湿,补肝肾,除痹痛的功效,适用于肝肾两亏,或风寒湿邪乘虚客于腰膝所致之四肢麻木、筋骨酸痛、腰膝无力、老伤复发等症状。

2、威灵仙酒:选取威灵仙、白酒适量泡酒,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外感风寒湿邪、风邪偏盛所致之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状。

3、枸杞酒:枸杞酒可以补肾壮阳,还可以去除人体内的体内湿气,合适一些湿寒较为重的人来服食,可缓解湿气过重的情况。

4、薏仁酒:薏仁米是去湿气的,放进酒中浸泡一段时间以后,可缓解湿气过重的症状。

5、艾草酒:艾草叶泡酒有祛风、除湿,消炎除菌的作用,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湿气过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常见的除湿泡酒药材配方


配方一:

材料:草果9克,陈皮9克,苦瓜茶叶1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将草果、陈皮、苦瓜茶叶放入瓶中,加入白酒浸泡。最好选用高度在50度以上的白酒,因为高度越高,酒精中的醇类物质含量越高,有助于药材成分的提取。

用法:每晚睡前泡上一杯酒,可加入适量蜂蜜调味饮用。

配方二:

材料:枸杞精30克、高粱酒500克。

做法:把枸杞精装入小布袋里,将布袋放入高粱酒中浸泡 7 天即可。

配方三:

材料:生姜60克、甘草20克、白酒500克。

做法:把生姜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至浓缩,过滤取汁,将生姜汁和甘草一起加入到白酒中拌匀,密闭储存七天后即可。

(注意:药酒属于中药的一种剂型,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山丁子是山荆子吗 山丁子泡酒对人身体有什么好处
山丁子即山荆子,为蔷薇科苹果属植物山荆子的果实,可用来泡酒,山丁子酒有止泻、利水消肿、祛风除湿、润肺生津、调节血压等功效和作用,适量服用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来了解更多山丁子酒的相关知识吧。
药酒 中药
335 1
地菍酒的功效与作用 地菍酒的制作方法
地菍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地上部分,可以将地稔放置于白酒中进行泡制做成药酒饮用,这种酒有收敛止血、祛瘀止痛、清热化湿之功效。那么,地菍泡酒方法是什么呢?将地菍洗干净,加入适量的白酒和冰糖泡制即可,放置在阴凉、避光和室温下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服用了。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药酒 中药
304 1
拐枣泡酒是干的好还是新鲜的好 拐枣酒怎么泡
拐枣酒是用鼠李科枳椇属植物拐枣泡成的酒,通常选用新鲜的拐枣泡酒,这样泡出来的酒不易浑浊,有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润肠通便、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那么,拐枣酒的正确泡制方法是什么?拐枣酒的泡制一般分为清洗拐枣、去除果柄、拐枣入酒、密封容器、静置等待、过滤装瓶几个步骤,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药酒 中药
348 1
当归酒有什么功效 当归酒配方及制作方法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是一种补血药。当归酒主要是用当归,肉或一些其他食品制作而成的药酒,可以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燥滑肠,适用于痛经,腰痛,便秘,产后瘀血阻滞小腹疼痛等病症。那么,当归泡酒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当归 药酒
154 1
正宗三鞭酒是哪三鞭 三鞭酒的度数多少
三鞭酒是一种保健酒,以牛鞭、羊鞭、狗鞭为主要原料制成,具有滋补强壮、补充调节改善等功能,这种酒通常还会加入一些植物药材,来达到增强保健作用的效果。那么,三鞭酒的度数高吗?三鞭酒一般用优质的白酒泡制而成,因此度数较高,每天喝的量不能太大,一次12.5毫升,早晚各一次即可。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更多三鞭酒的相关知识吧。